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貪玩是孩子行為問題的根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行為習慣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孩子貪玩,是最不聽話的行為,能引起孩子一系列的其它問題。管住了孩子貪玩,就等于堵住了孩子其它問題的根源。

貪玩易喪志。對于正處于學知識學本領的成長期的孩子來說,貪玩不僅會使孩子喪失理想、追求,喪失塑造良好個性品質(zhì)的時機,有害于身體的健康發(fā)育。“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最終,孩子喪失的是美好的青春年華。

每個孩子都喜歡玩,玩,本是孩子的天性。不過,很多孩子玩得過分,玩得沉迷,這就有害而無益了。所以有句話叫“玩物喪志”。貪玩是孩子的通病,沒有不愿意玩的孩子。

孩子貪玩是絕大多數(shù)父母最撓頭的事情。由于貪玩,功課馬馬虎虎是一方面,同時還會染上撒謊、曠課等壞毛病,甚至走向犯罪,這就更麻煩了。比如過分迷戀游戲機,就使一些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紀康寶是個活寶:大毛病不犯,小毛病不斷。學校不讓帶玩具,他們倆會變著法子玩出各種花樣,上著課他就會拿枝鉛筆在地下踢起“鉛筆球”來,引得同學注目。老師瞪他一眼,馬上坐好,像沒有發(fā)生事情一樣。老師回頭板書,他又會扮鬼臉,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紀康寶的家庭條件好:爸爸、媽媽是大學熱門專業(yè)的教師,姥姥、姥爺在國外有一家很大的公司。紀康寶有自己的臥室和書房,電腦,滿屋子的書,內(nèi)容是包羅萬象,應有盡有。紀康寶的父母對兒子實行的是“西洋化素質(zhì)教育”,認為小孩子順其自然,長大了自然會好的。所以對于老師講的他在學校里的種種不良表現(xiàn),紀康寶的爸爸頗不以為然,好在媽媽還是認為老師有必要對兒子進行批評教育!

最近一段時間,紀康寶上課時神情散漫,注意力不集中,下課后精神亢奮、生龍活虎。剛好學校附近新開了一家游戲廳,紀康寶心想這下“英雄有用武之地”了,便經(jīng)常地不到學校上課,用父母給的零用錢或以欺騙方式從父母那里要錢到這家游戲廳玩游戲;把游戲廳作為逃避學習“痛苦”的世外桃源。

紀康寶的學習成績一天天下降,由原來的優(yōu)秀生逐漸成為差等生,考試經(jīng)常不及格,于是,他更加厭學、逃學。一直到老師家訪,父母、老師才知曉紀康寶的逃學原因。因貪玩曠課逃學。一直到老師家訪,父母、老師才知曉紀康寶的逃學原因。

這時候,紀康寶的爸爸不得不重視孩子的貪玩毛病了。

相信許多父母都為像紀康寶這樣的孩子傷過神:他們整天貪玩,對學習毫無興趣,不能自覺學習,即使是在有監(jiān)督的情況下,也總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那么,如何對待這種貪玩、不愛學習的孩子呢?以下是教育專家向父母們提供的幾條應對措施:

1、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促使孩子自覺學習的原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他們自然就不會把學習當成苦差事。我們經(jīng)?吹,有的孩子對電腦很有興趣,他就愿意自覺主動地看許多計算機方面的書籍,貪玩的習性就會有很大的改善。因此,父母和老師應不時地尋找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所在,并加以引導和培養(yǎng),促進孩子的健康成才。

2、科學引導,嚴格教育

注重實效學會引導,嚴格教育,注重實效。通俗地講,就是軟硬兼施,重在激勵,“軟”就是啟發(fā)、激勵孩子,“硬”就是嚴格教育。嚴格教育不是教條主義,不是管死,而是對正確的、孩子愿意做的事情,要抓緊、不放松、不打折、不妥協(xié),抓出實效。正確的、孩子愿意做的事情,家庭應該進行嚴格管教,這會形成良好的親情關系,而溺愛孩子、放任不管才是造成不良親情關系的重要原因。

3、培養(yǎng)興趣,重點突破

挖掘潛能培養(yǎng)某一方面的興趣對貪玩孩子的轉(zhuǎn)變是很重要的。讓孩子逐步學會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自己的特長和優(yōu)勢,孩子的知識、能力、情感、意志等某一個方面的長處得到展示,受到肯定,對孩子來說,都是他成長上的一個重要的突破性發(fā)展。每個孩子都是有特長、有天賦、有潛能的,父母只要留心,總會找到自己孩子的某些天賦和特長,只要加以引導和鼓勵,孩子就會興趣大增,從而轉(zhuǎn)移注意力,把玩放到次要地位。

4、使孩子嘗到成功的滋味

很多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多是由于學習總是失敗,考試成績總是不如人。因此,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fā),恰當?shù)貫楹⒆哟_定學習目標,并給以切實有效的幫助,這樣孩子就能通過努力達到他能夠?qū)崿F(xiàn)的目標,獲得成功的體驗。成功的體驗又會激勵孩子的繼續(xù)努力,使他不斷進步。

5、為孩子找一個愛學習的伙伴

同齡人之間的影響也是極為重要的。大部分的孩子仿效性極強,只要有一個好的榜樣在身邊,孩子就會產(chǎn)生希望變好的內(nèi)在動力,逐漸喜歡學習起來。這種同伴的力量有時甚至比父母的說教、打罵更有功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58689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