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篇博客《坐在路邊鼓掌的人》,引起很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關(guān)注。文章提出了一個問題:到底是該讓孩子成為“英雄”,還是就讓他做一個“當英雄走過時,坐在路邊鼓掌的人”?是只注重智商的培養(yǎng)就夠了,還是要兼顧情商的培育、品德的教育?
情商(EQ)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zhì),是心理學家提出的與智力和智商相對應(yīng)的概念。人與人之間的情商并無明顯的先天差別,更多與后天的培養(yǎng)息息相關(guān)。關(guān)于情感和理智的較量和思辨古已有之,弗蘭西斯·培根先生曾說過:“愛和理性不能并存”,柏拉圖說:“愛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這些名言似乎都在說明理智和情感的不兼容性。蘇格拉底曾這樣描述靈魂,“人的靈魂猶如一輛由兩匹馬駕駛的戰(zhàn)車,一匹白馬代表著勇氣和道德;另一匹為黑馬,代表著人的感情和欲望。而這個戰(zhàn)車必須由人的理智來駕馭方能完美”。亞里士多德也認為人是理性的動物。有時候,我們常常批評人“感情用事”,成不了大器,對理智的膜拜和情商的忽視可見一斑。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對智商的膜拜更嚴重,太多的家長希望孩子成為英雄,在“不甘落后”的社會環(huán)境中,人人都害怕淪為底層。在國外,孩子如果說要成為一個糕點師,家長不會覺得這有什么難堪,而是會對孩子的理想給予認同。然而在中國,很多家長會覺得這孩子胸無大志,“沒出息”。
但是,近年來人們對感情和理智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變,神經(jīng)科學家達摩西歐所著的《笛卡爾的錯誤》中認為,笛卡爾所提出的精神和肉體二分法是錯誤的,他認為二者不但無法分開,而且相互補充成為一個整體。書中介紹了一個典型案例——一個叫艾洛特的工程師,他智商很高,有美滿的家庭和豐厚的收入,但是不幸患了腦部腫瘤。腫瘤切除后,艾洛特似乎復原如初,記憶、語言、行動都和以前一樣,但大腦處理感情的區(qū)域受損,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他可以進行客觀的分析,但是無法做出選擇,連簡單的事情也無法處理了。比如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他可以把每一種處理方式的程序和可能的結(jié)果都分析出來,可是因為感情機能受損,他不能做出選擇。結(jié)果工作沒保住,最后連家庭也解體了,生活陷入困頓。
通常,我們的決策往往根據(jù)優(yōu)劣、好惡、輕重、緩急而做出,這些依據(jù)都是一種主觀上的判斷,單憑理性的分析,沒有感情的參與,我們的主觀判斷就會缺乏依據(jù),我們就不知道究竟哪一樣是我們所需要的,沒有辦法去選擇。如果智商代表一種邏輯的力量,那么情商代表的就是選擇的智慧。事實上我們的感情不斷參與我們的心智活動,我們的理智不斷受到感情所左右,尤其是遇到與我們切身相關(guān)的事情,理智常常會淪為感情的奴隸。建構(gòu)主義強調(diào)了人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構(gòu)建了一個世界,可見客觀世界在人的頭腦中離不開自己的好惡,除非他建構(gòu)的基礎(chǔ)完全崩塌,否則無法徹底改變一個人的觀念。而教育的過程就是不斷幫助人學習糾正并完善他的概念圖的過程?梢姡词故峭耆硇缘乃伎己透拍顚W習的過程,都無法撇清情感的因素。
這就提示我們的學校,決不能忽視對孩子情商的培養(yǎng),因為情商對智商具有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非智力因素有時候會通過喜好、毅力、態(tài)度等最終影響學業(yè)成績。學習本身離不開代表情感的興趣。興趣是好奇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天然欲望,學習的最高境界就是想學。美國紐約斯卡斯戴爾小學校長在談起他的辦學理念時說,辦孩子喜歡的學校是他的最大目標,School is fun!他把這句話寫在學校的大門口,就是希望能讓每一位家長和孩子都喜歡這所學校,從而能充滿渴望地來這里學習、成長。為了讓孩子感受到學校的快樂,他精心設(shè)計課程,合理安排活動,探尋孩子成長的規(guī)律,與孩子的天性合作。為了防止家長和孩子過分關(guān)注分數(shù),他們規(guī)定,分數(shù)作為學生的隱私,絕不允許無關(guān)的人員和其他學生相互打聽。同時,分數(shù)全部用ABCDE的等級制,而不是百分制,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學生包括家長之間的相互攀比。
反觀我們的不少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分數(shù),熱衷于各種排名、評比,學生受教育的十幾年,幾乎變成了被排名站隊的十幾年,每門考試、每次考試都要排名,評比出無數(shù)的“羨慕嫉妒恨”。事實上,在這樣的校園文化里,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力爭上游,不能落后,又如何指望他們能夠發(fā)自內(nèi)心地學會欣賞、贊美和鼓掌呢?
智力的培養(yǎng)固然重要,情商的培育也不可或缺。現(xiàn)代社會一個人的成功80%以上取決于人際關(guān)系,而人際關(guān)系的成功,90%取決于一個人的情商。剝?nèi)ソ逃囊磺屑记珊头椒ǎ逃暮诵氖墙虝⒆尤绾巫鋈。能力、專業(yè)、學識所代表的智力只是教會我們做事,而情商則能夠幫助我們在社會中尋找到合適的定位。在一個孩子小的時候,如果我們不限于教會孩子多少知識,而是把決定人一生的最為本質(zhì)的善惡觀、優(yōu)劣觀、美丑觀種在孩子心靈的最深處,給孩子一顆學會欣賞別人的心和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讓孩子感受愛、認識愛、付出愛,在大是大非面前正確選擇,在利益攸關(guān)時刻知道取舍,在理智生長途中正確判斷,那么我們才有資格說,為孩子一生的快樂和成功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592988.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