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幼兒園無興趣班家長還“糾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入園入托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前天(14日,下同)公布的全市幼兒園保教質量調查通報透露,上海92.5%的幼兒園沒有開設任何名目的興趣班,孩子心理、體質、人際交往等情況發(fā)展良好。不過,不少幼兒家長在早教的觀念和行為方面存在“錯位”,亟待改變。

  幼兒園學科化是個別現(xiàn)象

  當前,多數(shù)家庭重視早期教育,不少孩子很小就開始學習拼音、算術等,以至于很多人印象中,幼兒園階段的孩子負擔不輕。為此,市教委教研室從全市1252所各級各類幼兒園中隨機抽取了200所幼兒園,對7000多名園長、教師、家長等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僅有7.5%的幼兒園辦有學科性質的興趣班,其中公辦園占1.8%。

  孩子在幼兒園三年,不教學科知識,每天做什么?市教研室副主任譚軼斌透露,全市超過9成的幼兒園都使用上海二期課改學前教育教材安排活動。由生活活動、運動、游戲活動和學習活動組成的四大版塊,能夠幫助幼兒在身體、情緒、行為習慣、認知思維、同伴關系、自我表達等諸多方面獲得發(fā)展。4000名受訪家長中,對幼兒園保教質量表示滿意或比較滿意的占98.2%。

  講故事“作業(yè)”不會增負

  不少家長提出,雖然幼兒園不教學科知識、不開興趣班,但經常布置課后作業(yè),是否也有學科化之嫌?

  市教委此次專門調查了“幼兒作業(yè)的數(shù)量與具體內容”,結果有近八成家長表示幼兒園有課后作業(yè),公辦園教師布置作業(yè)的達79%,民辦園達78.7%。不過,幼兒園的“作業(yè)”多數(shù)為講故事、搜集資料、手工制作、家務勞動等。市教委教研室學前教育專家黃瓊介紹,“小學作業(yè)多為學科性質的操練、復習,而幼兒園的課后任務多是啟蒙孩子探索的動手實踐。這些作業(yè)孩子力所能及,多數(shù)喜歡參與,對培養(yǎng)學習興趣和習慣,培養(yǎng)孩子的計劃性和責任心有好處,不會增加負擔。”

  一面不認同一面去報名

  “幼兒園不開學科班、不教學科內容,孩子玩了三年,進小學后如何適應?”

  調查展示,不少家長的早教觀念和行為存在“錯位”。盡管有76.3%的家長表示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孩子如不參加興趣班,會輸在起跑線上、不如別的孩子”,但同時又有61.1%的家長為孩子報名參加過興趣班。這意味著,家長的觀念認識和實際行動有較大差異。在幼兒園階段興趣班參加比例最高的分別是繪畫、數(shù)學思維和英語(論壇),參加舞蹈、樂器培訓的孩子比例也超過10%。

  “其實,幼兒園并非不教學科內容,而是不以學科方式來教。孩子邊玩邊學,家長不必擔心升小學后的銜接問題。”浦東新區(qū)冰廠田幼兒園園長姚健介紹,幼兒園的“主題活動”其實融入了不少學科知識。如“春天”主題活動中,帶孩子踏青,是體育鍛煉;引導孩子辨認花草顏色,是美術欣賞;教孩子數(shù)花朵做加減,是學數(shù)學技能;讓孩子認花的名字、描述花朵形狀,是培養(yǎng)語言能力……

  過早的機械操練,容易損傷學習興趣。應將很多知識技能融入主題活動,變老師灌輸為孩子探究,在生活場景中快樂學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61018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