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寶寶不安全感的來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兒童心理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寶寶不安感的來源之一:

  不容分說抱走自己的陌生人

  在6個月以前,小偉是出了名的“大方小子”,媽媽抱他出去,街坊鄰居任何人想親近一下“漂亮寶寶”,他都張開雙臂讓人家抱;到了1歲以后,小偉似乎越來越嚴肅和靦腆了,不僅爸媽的朋友和同事抱不了他,就連護士阿姨把他接去打針,剛抱到懷里,小偉就使勁撓人家的臉;入園時也是這樣,老師把小偉抱過去暗示小偉媽媽快走,小偉竟在老師懷里“滾地龍”一般地哭鬧,把老師的衣服揉得稀皺。到后來,小偉簡直不能看到醫(yī)院和幼兒園的門,一看到,就返身摟住媽媽的脖頸,死也不松手!

  消除不安的對策

  專業(yè)兒童醫(yī)院研習(xí)過幼兒心理學(xué)的資深護士都知道,強行把孩子抱過來打針輸液,與經(jīng)過溝通后,由小孩媽媽抱過來的孩子,對治療的配合程度完全不一樣,前一種小孩會哭得如“上刑”一樣,他會覺得護士的一切行為都是在“謀害”他,他會拼力反抗,這會增加治療的危險性。陌生人本來就是孩子心目中的“不安全因素”,媽媽怎能在他被抱走時不聲不響?孩子被護士治服,順利打了針回來后,在情緒上,也會很長時間不諒解媽媽,以鬧別扭的方式來訴說委屈。正確的方案是首先花時間建立護士和孩子之間的信任。不少專業(yè)兒童醫(yī)院專門安排了護士“引導(dǎo)員”,先由這些“引導(dǎo)員”與孩子一起在醫(yī)院的活動室(玩具城堡)中玩,等孩子充分信任這些護士后,“引導(dǎo)員”就可以變身為“輸液護士”,專門為孩子打針了。這一過程中,媽媽都應(yīng)全程陪伴,給病中安全感特別薄弱的寶寶以充分的撫慰。

  而小班的老師,也不應(yīng)該粗暴地打斷寶寶和媽媽的“長篇告別”,硬性把孩子從媽媽懷里搶過來,這一舉動很顯然是將幼兒園的環(huán)境置于媽媽代表的溫暖的家的對立面,寶寶很自然地覺得幼兒園老師很兇、幼兒園生活一點也不自由、幼兒園寶寶一點也不快活……何妨等寶寶“告別完”,再讓媽媽交給老師?事實上,所謂“冗長的告別”,最長也不過多花區(qū)區(qū)三四分鐘而已。而這三四分鐘賦予孩子的安全感,將影響到寶寶在幼兒園半天乃至一天的情緒。

  寶寶不安感的來源之二:

  分房睡,哭得聲嘶力竭也沒有被理睬

  輝輝1歲,斷了奶,媽媽就讓他睡到自己的小房間里去了。輝輝的媽媽留過洋,推崇西方凡事講獨立的養(yǎng)育方式,她經(jīng)常掛在口頭上的兩句話是,“人家國外的小孩,三四個月的時候就獨自在房間里睡覺了,輝輝現(xiàn)在才單獨睡,已經(jīng)夠晚。”“孩子哭了用不著馬上抱起來哄,要不然會慣壞他。”的確,在輝輝媽媽的堅持下,輝輝少則哭半小時,多則哭一小時,也就昏昏睡去。沒等媽媽得意完呢,輝輝奶奶從山東來看孫子,怎么逗弄怎么覺得這孩子不活潑,當知道兒子兒媳讓這么小的孩子單獨睡時,奶奶很不高興,說,“他才多大?他爸爸兩歲的時候我還沒給斷奶呢,現(xiàn)在走南闖北比別人有出息得多……”奶奶堅持要輝輝跟自己睡,還要輝輝媽每天等孩子睡沉了才走開。倒底是誰的說法有道理?

  消除不安的對策

  這一局婆媳對壘,輝輝奶奶更有道理。孩子從出生到大約5歲左右,最好和父母睡在一起,不一定在一張床上,但必須距離足夠近,以便孩子在感覺到寒冷、饑餓、黑暗、有便意等需要時,馬上能得到父母的照顧和安慰,否則,孩子會感到不安全。而一個內(nèi)心有深深不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后會有很強的占有欲,總是想要控制別人,而且懼怕各種變化,這些不良心理過度強烈,往往使一些人通過極端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從一出生就開始的,嬰兒對溫度、氣候、饑餓都很敏感,父母把他放在另一間屋子里“鍛煉”,會讓孩子的不安變得強烈。因此正確的做法應(yīng)該是在嬰兒啼哭的時候,父母及時抱起他,用自己的體溫和觸摸,安撫他,讓他感覺到外界的環(huán)境也是安全的。孩子可以在5歲以后再與父母分開睡,這個時候鍛煉其獨立精神并不算晚。

  寶寶不安感的來源之三:大型玩具進我家

  圓圓8個月大的時候,舅舅給她買了一個塑料吹氣玩具——一只吹足氣后90公分高的紅色梅花鹿。圓圓第一次看到這只比自己還高的玩具鹿時,瞪大眼睛端詳對方片刻,馬上咧開嘴巴大哭起來。媽媽判斷是玩具嚇著了圓圓,忙讓奶奶把玩具收起來,自己抱起圓圓哄她。本以為這樣做孩子馬上可以安定下來,誰知,圓圓見玩具鹿被拿走了,使勁在媽媽的懷抱里扭動身軀,用目光滿屋搜尋那只玩具鹿的身影。可是,再一次見到鹿,圓圓又哭了。就這樣,這只尺寸有些大的玩具變成了圓圓媽媽心目中的“魔鬼鹿”:見不到它,圓圓要找它,見到了又哭;簡直像冤家一樣,互相離不開,見到了又會哭。

  消除不安的對策

  一面把身體藏進爸媽的懷抱里,一面用一雙淚眼越過父母肩頭,或透過小小的縫隙去尋找那個讓自己害怕的對象,小孩子為什么會有這種舉動呢?為了解釋這種矛盾與不安的來源,心理學(xué)家做過一個實驗,就是做出一系列尺寸巨大,高度在3~6米之間的充氣家具放在巨大的充氣城堡里,讓大人走進去。這個實驗可以幫助父母解釋“充氣玩具有什么可怕的?”當我們跌跌撞撞地走在這些仿佛從巨人國運來的家具中間,感受到它們的擠壓感時,我們同樣會感到自己是不安全的。寶寶的反應(yīng)也是一樣,當他看到比自己高大、色彩鮮艷、用一雙大眼凝視自己的東西時,他的本能反應(yīng),就是尋求父母的保護。而當寶寶埋身父母懷中,他就覺得自己的力量足夠與對方抗衡了,此時他便要求去尋找對方,觀察對方,判斷它和自己的關(guān)系,是可以相處的,還是需要拒絕的。所以,就出現(xiàn)了“魔鬼鹿”的現(xiàn)象。

  此時,把鹿徹底藏起來,切斷孩子充滿矛盾的探索,并不是好方法。可以讓孩子在你的懷中得到一定的安慰,然后視孩子的表現(xiàn),鼓勵孩子再次去“試探”對方。如果還不行,不妨買一個一模一樣的,但是小一些的玩具,先鼓勵孩子接觸那個小的,叫它“鹿寶寶”,等孩子玩熟了,再抱他去見“鹿媽媽”;把充氣玩具放癟后再次吹鼓,并在這一過程中讓孩子旁觀,盡可能用他聽得懂的言語解釋玩具的特點,也讓孩子進一步認識它,并消除情緒上的不安感。

  寶寶不安感的來源之四:媽媽突然不見了

  琳琳的媽媽是在琳琳滿了1歲半以后,才結(jié)束產(chǎn)假回去上班的,這個時候琳琳的分離焦慮比半歲以內(nèi)不懂事的小嬰兒大得多,每次媽媽要走,琳琳都哭得很厲害,后來發(fā)展到看到媽媽換衣服、化妝也哭,琳琳媽媽就想出了一個“就地蒸發(fā)、金蟬脫殼”的策略:把上班要換的衣服都放在一個大挎包里,等到琳琳一轉(zhuǎn)身、一錯眼,她就拎著包包穿著家常衣服“脫逃”。琳琳媽媽是順利走了,家里的人可遭了殃。以后一段時間,隨著媽媽“逃跑戰(zhàn)術(shù)”的升級,琳琳越來越疲憊,也越來越心事重重,尿床的頻率也增加了。

  消除不安的對策

  琳琳媽媽想出“逃跑戰(zhàn)術(shù)”來,很明顯是厭煩了日復(fù)一日的解釋和安撫,然而,這種“媽媽突然不見了”的局面引發(fā)的不安全感,可能遠遠高于讓寶寶看著你化妝、換鞋,然后飛吻說“Bye-Bye”的正常告別法,琳琳的一系列反應(yīng)包括尿床,都是媽媽的突然消失帶來的不安所引發(fā)的。在寶寶的心里,媽媽如此這般地消失過一次,就可能隨時隨地像變魔術(shù)一樣消失,這超出了寶寶的把握能力和接受范圍,很可能造成孩子的性格向懷疑、不安、焦慮的方向發(fā)展。所以,記得寶寶在每天與媽媽分離時不高興一會兒,是他正常的情緒宣泄,要允許他在這種宣泄中找到新的替代安慰。

  寶寶不安感的來源之五:

  毫無防備的巨響

  貝貝兩歲的時候,跟腳跟得厲害,媽媽在客廳里打掃衛(wèi)生,她也要抱著她的玩具箱過去。有一次媽媽在貝貝玩得正專心時,忽然開動了吸塵器,貝貝馬上大叫跑出。媽媽覺得女兒膽小得有點搞笑,就沒有過來安慰她,結(jié)果,貝貝養(yǎng)成了這樣的習(xí)慣,吸塵器放在哪個屋,她就不肯進哪個屋,媽媽怎么向她解釋“沒插電、不會叫”也沒有用。

  消除不安的對策

  每一個健康的寶寶都會對外界突來的聲響做出反應(yīng),反應(yīng)的表現(xiàn)形式不同(如有的哭叫不已,有的安然處之),是因為孩子的感受能力不同。有些孩子(比方貝貝)是那種敏感型的幼兒,對外界聲響反應(yīng)敏銳,所受到的刺激相對也大一些,寶寶會以同樣強度的表現(xiàn)行為,將驟然集結(jié)的能量發(fā)泄出去以獲得內(nèi)心的平衡,同時,寶寶也以這種方式向自己的爸媽或其他保護人反應(yīng)自己不愉快的感覺,要求保護者予以關(guān)注。就允許孩子宣泄自己的不安,并傾聽他對這種不安的“夸張”敘說。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去面對這種聲響的突然性,并重建相應(yīng)的安全感。

  適應(yīng)吸塵器的聲音,需要媽媽注意不要在寶寶背對你時突然開動機器,也不該覺得寶寶反應(yīng)大“很搞笑”。相反,開吸塵器之間要著重預(yù)報一下,媽媽甚至可以讓寶寶和爸爸一起來模擬吸塵器的聲音,看誰模擬得像;還可以讓爸爸套上頭套和布罩子,扮演“吸塵器”,一點一點將地板上的紙屑“吸”走(其實是用手拈走);最后,當寶寶也能扮演“吸塵器”的時候,她對“吸塵器”的恐懼感,自然不翼而飛。

  寶寶不安感的來源之六:大人情緒暴力

  小磊的爸爸是在小磊出生這年辭職下來搞機電銷售的,爸爸的本意是兒子出生后,開銷變大了,希望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給兒子和妻子一份更好的生活,但是小磊爸爸卻對推銷的難度估計不足,連著三個月,手里的精密小機電沒推銷出去一臺,倒貼進去無數(shù)的交通費和應(yīng)酬費用。小磊爸爸的情緒一段時間里變得很焦躁,那天,7個月的小磊因為不肯洗頭哭得打挺,小磊爸爸一下子怒火中燒,沖過去將小磊倒提在半空中,小磊的哭聲停了半拍,然后變成了嚎哭,盡管小磊的媽媽和奶奶沖過來攔,小磊爸爸的巴掌沒有落下去,但,小磊爸爸變了形的臉,和沙啞的喉嚨,已經(jīng)深深鐫刻在小磊的腦海里。從此小磊完全變成了“雙面人”,爸爸在時像只縮在一角的小老鼠、沒嘴葫蘆;爸爸不在時加倍地上躥下跳。小磊兩歲時家里買了一條狗,媽媽和奶奶悉心照顧這條狗,小磊去想著法兒折騰它,給它灌咳嗽藥水,喂它吃“芥末小生”(一種芥末做的魚皮花生),反正,爸爸怎么拿小磊出氣的,小磊就怎么拿小狗出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616768.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