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文化的教育誤區(qū)
孩子的性別文化教育已經(jīng)發(fā)生了偏離,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好好檢查一下自己有沒有以下的問題。
功利化
長期以來,我們的文化都比較功利化,所謂的功利化,就是以學(xué)習(xí)為目的,以智力為核心的一種教育模式。長期忽視情商教育的狀況下,父母關(guān)心的不是人的教育,而是成績的教育,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男生,他們以喪失作為男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為前提,服從父母;而女孩以喪失女性的溫柔氣質(zhì)為前提,服從于與男孩競爭的壓力,喪失了作為人的基本發(fā)展空間。
保護過度
在中國,家長過度強調(diào)孩子的人身安全,很多學(xué)校不敢搞體育運動,甚至不允許孩子在走廊里奔跑,于是孩子們被家長投射了太多無能和不安全感,導(dǎo)致孩子普遍情感發(fā)展遲緩,停滯在幼稚狀態(tài),無法適應(yīng)激烈的社會競爭。
因為社會太不安全,女孩要保護自己,于是以生存為中心,女孩也被過度競爭的文化所俘虜,不得不將自己男性化,在與男性的競爭中喪失了自我。
令人落淚的案例
CASE1
年齡:初一女生
故事芳在初一時和一個女生有了“感情”,父母把她送到精神病院。但后來發(fā)現(xiàn),她最想要的是擁抱,來自媽媽的擁抱。
專家分析長期以來,芳無法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父親長期不在家,媽媽比較脆弱,情緒變化無常,孩子長期扮演照顧媽媽的角色。這時候,她和另外一個女生因為一個極其偶然的機會,有了身體觸摸的體驗,她渴望這種放松的感覺?墒菋寢尠l(fā)現(xiàn)女兒“移情別戀”以后,有一種恐慌的感覺,就想抓住女兒,讓她繼續(xù)擔(dān)任照顧自己的角色……
CASE2
年齡:高中男孩
故事有一個同性戀的男孩,總想尋找一個肌肉型的異性,只是因為他非?释麚碛幸粋強有力的父親,而不用讓他處于被家族其他人欺負的境地。
專家分析其實這不算真正的同性戀。這個男孩原本是喜歡女孩子的,但由于渴望得到強有力的保護,結(jié)果發(fā)展成了同性戀,其根源還是來源于父親的缺失,孩子從小對力量的渴望。
從這個案例中可以充分看出來,不是簡單的行為教育就算是性別教育,關(guān)鍵是有尊重和愛,才有性別。
專家語錄
花都是澆死的,魚都是喂死的,人都是因為沒有空間而死的。
4大守則家長謹記
因性教育是一個很復(fù)雜的問題,不過,只要家長保持一種開放的心理,給孩子足夠的探索空間,很多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
守則1
性別文化不是家長教育出來的,是孩子自然發(fā)展出來的。只要你給孩子舞臺,孩子自然會發(fā)展出性別的文化。而且你在做任何一種教育行為的時候,都要想象如果自己是孩子,被這么教育以后,會是什么心情。
實際應(yīng)用
對女孩子來說,男廁所是一個奇特的空間,這時候,媽媽開始焦慮了:如果女孩過分男性化怎么辦?于是開始教育她,那是男生的地方,女生到那里是要羞恥的?瓷先ツ阕隽诵詣e化教育,但這個孩子卻莫名其妙地有罪惡感,導(dǎo)致這個女孩以后對男性有一種恐懼和厭惡。
對男孩子來說,穿上小姐姐的裙子好像是魔法王國里的國王一樣,可是這時候爸爸恐慌了,這孩子以后要是同性戀怎么辦?于是開始教育了,你不能穿女孩的衣服,這是不好的,別人會笑話你的。于是這個孩子莫名其妙地開始對女性氣質(zhì)有恐懼感了。
守則2
因性教育,是自然而然地發(fā)生的,孩子會慢慢地問你一些問題,那時候你再給他解釋,是最好的,而不要強加給孩子。
實際應(yīng)用
孩子會問你,媽媽為什么女孩要穿裙子?會問你,媽媽為什么女生沒有小雞雞?這時候才是性別教育的最好時機。
守則3
教育一定在愛中進行才有效。如果母親、父親長期不與孩子交流,你怎么教育都無法讓孩子體驗作為一個有性別的人與同性、異性的互動,體驗是第一位的。
實際應(yīng)用
在美國的電影中,你經(jīng)常會看到一個家長和孩子吵架以后,另一個家長會馬上跟進,和孩子更貼心地交流,這就讓孩子體驗到不同性別對一個問題的不同視角,增加了一個孩子性別文化的豐富體驗。相反,如果父母無法協(xié)作,要么沒有差異化,要么過度差異化,都讓孩子要么體驗不到兩性的豐富,要么對兩性的沖突有太多負性體驗。
對一個男孩來說,如果他只能體驗到媽媽的溫柔懷抱,而沒有父親的托舉和一起較量的話,這個孩子如何能有做男性的感覺呢?
對一個女孩來說,如果她只有與媽媽相處的經(jīng)驗,而沒有與爸爸異性交流的感覺,她如何發(fā)展與異性的經(jīng)驗?zāi)兀?/p>
守則4
父母能否在孩子最小的時候,就尊重孩子的存在,這是關(guān)鍵。
實際應(yīng)用
當(dāng)小孩玩自己的小雞雞,摸自己的小妹妹的時候,父母是焦慮地阻止,還是和孩子一起交流對身體探索的體會?這就看以父母自我的感受為中心,還是以孩子的視野為中心。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才會自然地在愛中探索自己的性別。
無論古今中外,堅強陽剛的男性和溫婉陰柔的女性都是人們眼中完美的性別標準。可如今,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人的性別意識漸漸模糊,讓人覺得不那么舒服。在國外,無論是家長還是社會,都會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性別意識。
美國:男孩穿藍色,女孩穿粉色
在美國,一看新生兒的襁褓,就能馬上知道是男是女??男孩用藍色毯子,女孩用粉色毯子。嬰兒并沒有性別意識,凡事都需要學(xué)習(xí)。如果他們從出生開始就穿某種顏色的衣服,能讓他們感到“這種顏色屬于我”。
德國:男孩多擁抱,女孩多親吻
男人需要認可,女人需要呵護。在德國,經(jīng)常見到,男孩如果幫了別人的忙,父母會給他們一個大大的熊抱,然后拍拍后背;而女孩通常會獲得一個甜蜜的吻。因為,在大多數(shù)人眼里,擁抱代表肯定,而親吻則代表保護和愛。
英國:男孩常做挑戰(zhàn)性運動,女孩要多做體操
在英國,很小的男孩就經(jīng)常被父親強迫著去爬山或游泳;而女孩經(jīng)常被父母送去練體操。挑戰(zhàn)性的運動能培養(yǎng)男孩堅強和不懼挑戰(zhàn)的性格;而體操的柔美與女性的身段正好契合,能培養(yǎng)女孩溫柔、平和的個性。
新加坡:幼兒廁所分男女
當(dāng)孩子學(xué)說話時,媽媽們就會把性別告訴給孩子。常見新加坡的年輕媽媽告訴懷抱的嬰兒:“你是男孩不是女孩”“你是女孩不是男孩”,而且經(jīng)常重復(fù)。在孩子學(xué)說話時,又教他們學(xué)說“Iamaboy”或“Iamagirl”。如果你故意對一個小男孩說:“Youareagirl。”盡管他還不滿兩歲,還是會很生氣地大喊:“No!Iamaboy!”(不!我是男孩!)
在新加坡的幼兒園,幼兒的廁所也是分男女的,他們分門進出。里面的設(shè)施完全按正規(guī)男女廁所所設(shè),只是比例縮小而已。幼兒入園第一天,認識廁所便是第一課。男女廁所的門上,分別貼著男女標志。這個標志與公共場所的比較接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616984.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