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自私是孩子的通病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兒童心理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郜媽愛說笑

叔叔出題考上了小學(xué)的侄兒算數(shù):“我拿六塊糖給你和小妹妹一起均分,你要分幾塊給她?”

“分給她兩塊。”

“怎么會是兩塊呢?你不是已經(jīng)學(xué)會除法了?”

“我是學(xué)會了除法啦,但是小妹妹她并沒有學(xué)。”

郜媽侃一侃

琪是我幼年時最好的玩伴,活潑大方的她經(jīng)常跟小玩伴們分享她的零食與玩具,后來嫁給一位也有同樣性格的丈夫,婚后生了三個孩子,大女兒和小兒子都遺傳了夫妻倆對人大方的性格,唯獨二女兒個性卻十分的自私小氣,不僅屬于她的玩具不肯跟人分享,分給她的糖果餅干,她即使不愛吃不想吃,也緊緊拽在手中不肯送給別人。并且,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客人只要提進(jìn)她家的東西,就絕對不準(zhǔn)再提出她家門,更別提想拿取她家任何物品離開了。

有一次過年,我提了兩盒點心去琪家,一盒是給她家送的禮,另一盒則是要提去給另一位朋友拜年。那小家伙打從我一進(jìn)門,眼睛就沒離開“監(jiān)控”那兩盒點心。當(dāng)我準(zhǔn)備告辭離去提起一盒點心時,她立刻飛奔過來扯著我手上的點心盒不放,任由父母們怎么勸說,都大哭大鬧地不肯松手,琪滿臉尷尬地說:“真是,我怎么會生出這樣一個小氣鬼的孩子!”

替兒女在家辦Party時,特別觀察了一下那些受邀的小客人,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就是孩子是否自私小氣,跟在家里的排行、是否受重視的程度有很大的關(guān)系。

通常在家排行老二的孩子,由于一生下來往往就被“強迫”要與人分享玩具、食物和父母的愛,因此在特別渴望能擁有“完全屬于”自己可以支配享用的心情促使下,往往就會表現(xiàn)出比較自私與小氣的言行,尤其是排行男孩或女孩第二的,更常因在受到“不被父母稀奇寶貝”不公平對待下,就更顯得自私與小氣。

而在家是獨生子女的孩子,或在家特別受寵的孩子,因為獨自享用和“凡事他最大”慣了,則也會有特別自私小氣的表現(xiàn)。

像我有一位朋友的女兒文文,由于是家族中最年幼的孩子,因此在家里,玩具、食物都是由她先挑選,只要她看上眼的任誰都不許動。

有一次,文文應(yīng)邀來我家參加女兒的生日Party,規(guī)定每個小朋友都得帶一樣禮物來抽獎交換,她帶來了一個洋娃娃做禮物,結(jié)果被別的孩子抽走了,文文見狀就大哭起來,死活不肯接受她抽中的禮物。為了安撫她的情緒,我又另外送她一份玩具,但文文仍是不樂意,我只好任由她獨自一人縮在角落生悶氣。她的父母來接她時,看到滿臉淚痕的文文,心疼不已,問清楚了是因為沒抽中自己帶來的禮物,文文爸爸臉色有點不太好看地說:“為什么不讓抽中娃娃的那孩子讓出這份禮物呢?”

我聽了既驚訝也有些不高興地反駁道:“當(dāng)初說好了是抽獎交換禮物,怎么可以破壞規(guī)矩,強迫抽中禮物的孩子讓出禮物呢?”文文。

媽媽聽出我話中的不悅,連忙出來打圓場說:“我們家文文在家一向被寶貝慣了,只要她想要的東西別人都一定得讓她。”“別的孩子在家也同樣是各家的寶貝,但再嬌再寵那是在自家里,到了團(tuán)體中,就得接受平等的規(guī)則。”

大概我的話說得太過直接,文文父母的臉色變得有些僵,拉著哭哭啼啼的文文匆匆離去。后來我家孩子的Party再也沒邀請過文文,我想就算是我不計前嫌地邀請她,這個小丫頭大概也不會愿意參加了吧?

時間匆匆過去十年。有一天,我在一家強調(diào)增進(jìn)人際關(guān)系能力的補習(xí)班門口遇見了文文媽媽,她正在等文文下課,我好奇地問她為何會想到將文文送到這家以收費昂貴著稱的補習(xí)班來上課,文文媽媽嘆了口氣說:“沒辦法啊,文文老師說她有交友障礙,班上沒有一個同學(xué)愿意跟她做朋友,只好把她送來這里,看看能不能學(xué)習(xí)到一些改善她人際關(guān)系的方法。”

我想起十年前發(fā)生在我家的事,忍不住問她說:

“還記得那次你女兒抽獎沒抽到娃娃的事吧?后來你們是不是在離開我家后立刻就去幫她買了那娃娃?”

文文媽媽驚訝地張大了眼睛反問道:“你怎么知道?”

我沒直接回答她的問題,只是笑笑地又拋出一個問題:“文文在家還是被大家寵讓,要什么就要得到什么的小公主嗎?”

“是啊,越大越嬌,越大越霸,而且特別小氣自私,像前兩天她爸看見她在吃冰淇淋,湊過去吃了一口,結(jié)果她大小姐大發(fā)脾氣!”

“她爸爸如何處理這事的呢?”

“只有趕緊跟她道歉,再去買一盒冰淇淋給她!”

我聽了忍不住又“狗嘴吐不出象牙”起來:“文文媽媽,如果你和文文爸爸不改變事事寵慣文文的習(xí)慣,花再多錢讓文文去上課,都沒法改善她交不到朋友的現(xiàn)狀!”

在孩子越生越少的現(xiàn)代,常聽有的家長說孩子特專橫,在家里是愛吃的東西連最親的人也不肯分一點;在學(xué)校和友伴相處時,則是誰也不許動她的東西,否則不是向老師告狀,就是和同學(xué)吵架。其實不懂和人分享、小氣自私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會經(jīng)歷的階段。

因為當(dāng)孩子長到兩三歲大時,由于思維能力所限,難以理解事物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所以往往會以“我”為中心去認(rèn)識事物,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只會想到自己,不會想到別人。但如果任由孩子的這種思維方式發(fā)展下去,孩子就有可能變成一個自私小氣的人。因此,家長的教育、引導(dǎo)是否得當(dāng)就十分重要了。

在中國最常見的強化孩子自私個性的錯誤教育是許多爸媽或長輩,不僅常讓孩子吃

獨食,并且還喜歡在嘴巴上念叨著:“這么好吃的東西,爸媽(或爺爺奶奶)都舍不得吃,就是專門留給寶寶吃的。”孩子自小受到這樣的“洗腦”,想不獨都難。

一位智慧的母親為了讓從小被外公外婆養(yǎng)獨了的孩子改變自私習(xí)慣,特別注意在家里不給他特殊的地位,有好東西一定大家一起享用。剛開始孩子常跟爸媽生不愿讓他獨吞食物的氣,但父母堅決不妥協(xié),跟孩子講家里每個人都有權(quán)利享用的道理,慢慢地,孩子也就接受了這項家規(guī)。

另外一項常見的就是,當(dāng)孩子不愿借玩具給小朋友玩時,一些家長會用縱容的態(tài)度說:“我這孩子就是小氣,真拿他沒辦法!”甚至有些家長擔(dān)心孩子爭玩具吵鬧,還會讓孩子把玩具藏起來;也有較嚴(yán)厲的家長會強迫孩子把心愛的玩具交給別人玩,孩子如果不愿意就會受到處罰和指責(zé)。

在博客上看過一個玲玲媽媽,在處理孩子不愿跟同伴分享玩具上很有技巧,有一次鄰居的孩子來家玩,看到計算機上的游戲很有意思也想玩一玩,她女兒死活不肯,搞得她這做家長的很沒面子。但她并沒有因這事指責(zé)孩子,而是在事后問孩子為何不肯讓朋友動計算機,孩子說怕他弄壞了計算機她會受到父親的責(zé)罵。她建議女兒不妨先把自己的擔(dān)心說出來,取得友伴的理解后,再教導(dǎo)他如何謹(jǐn)慎使用計算機。她還鼓勵女兒多請朋友來家玩,把自己的圖畫書和玩具多拿出一些,和伙伴一起看、一起玩,女兒在嘗到了跟別人一起分享的快樂后,就逐漸改善了自私小氣的毛病。

郜媽老實招

1.常見大人在看到孩子拿著吃的東西時,會和他開玩笑,要求他分一點給人吃,但通常在等到孩子真的大方遞出食物時,大人們卻又往往會說:“真乖!阿姨不吃,寶寶自己留著吃吧。”這種做法會抵消掉教育孩子學(xué)會和別人分享的效果,因此只要是和孩子提出要求分享食物,就要愉快接受并表示感謝。

2.當(dāng)孩子不愿把玩具借給別人時,家長可用商量的口吻對孩子說:“等你玩完了再讓給××玩一會兒好不?”讓孩子覺得對自己的物品有控制權(quán),可決定什么時候可以把玩具借出,同時提醒借玩具的孩子說:“你不要弄壞它喲,這樣下次××才會再把玩具借給你玩。”

3.多制造讓孩子們一起分享彼此心愛的玩具的機會,讓孩子體驗分享并不等于失掉自己所擁有的東西,還可以得到更多分享別人玩具的快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623213.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