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和現狀了解不足,所以常常并不是很清楚自己的目標。那么,如何幫助孩子確定合理的目標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引導孩子努力。
一是要孩子明白自己最喜歡干什么。
祖沖之小時候對讀經書很不感興趣,父親對他很失望,但祖父卻發(fā)現了他的興趣所在,鼓勵他研究天文歷法。后來,祖沖之制定了較符合天象的《大明歷》,計算出當時全世界最為精確的圓周率數值,制造了靈巧的指南車,成為一名科學家。與興趣相結合,目標才會更加有效。比如孩子很喜歡打籃球,但你卻讓他天天去長跑,他一定很難堅持。
二是應該讓孩子知道自己最擅長什么,有哪些不足。
清楚地認識這些,能幫助孩子在確定目標時揚長避短,既不好高騖遠,也不自暴自棄。目標的制定要量力而行,最好是“跳一跳,夠得著”,而非“不費吹灰之力”或“遙不可及”。在不同的年齡段,目標的層次會有所區(qū)別,比如同樣是每天堅持預習,小學低年級學生適當閱讀教材就可以了,而小學高年級學生則不但要提前閱讀新教材,還要提出問題,寫好預習筆記等。
三是讓孩子重視父母的建議。
為什么呢?天底下再沒有比父母更了解孩子的人了,父母對孩子的現狀(包括他們的興趣、擅長領域、主要優(yōu)缺點等)有清楚的認識和了解,更重要的一點是,能幫助孩子將目標合理化。
四是讓孩子接受老師的指導。
孩子每天有很長的時間和老師在一起,老師的目標是為了把學生培養(yǎng)成合格的人才,所以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十分了解,更能為孩子的目標制定指出明確的方向。
(2) 幫助孩子制定可行的計劃
計劃的力量不容小覷,即使是不太扎實的計劃、不夠實際的計劃,也能鼓勵人堅忍不拔。
計劃包括一生的計劃、中期的目標以及短期的安排。做事之前制定詳盡的計劃,進行合理的安排,能有效節(jié)省時間,提高辦事效率,早日“把一件事情做到底”。
制定一個可行的計劃,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有明確的時間觀念,時間安排既要緊湊,又要有一定的余地。“把一件事情做到底”除了21天的強化訓練,更需要長期的堅持。
二是要讓孩子對自己將要達到的目標有具體的時間規(guī)定,包括前期的準備工作、適合自己的措施和步驟的具體安排等。
三是父母或老師一起參與,父母和老師經驗豐富,常常能提出很多指導性的意見,可以幫助監(jiān)督計劃的實施過程。
(3) 引導孩子付諸行動
沒有行動,再美好的目標、再合理的計劃都只是空談。任何人要“把一件事情做到底”,就必須堅持、堅持、再堅持。
文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64473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