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如何應對“軟硬不吃”的寶寶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行為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洋洋是個5歲的小男孩,特別調(diào)皮,在幼兒園里不是搶人家小朋友的玩具,就是有事沒事招惹其他小朋友。老師跟他講道理,他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而且還會大哭大鬧地耍賴。有時候,老師為了激勵洋洋,對洋洋說:“洋洋,如果你今天和小朋友友好,老師就獎勵你一個大大的紅五星。”換做其他小朋友,肯定會很興奮得點點頭,可洋洋卻滿不在乎地說,“我家里有好多好多五角星呢!”在家里,更是了得,仗著有爺爺奶奶護著,不管爸爸媽媽對他多“兇”,他都不怕,而且還故意挑釁:“我才不怕你們呢!”真是個“軟硬不吃”的小家伙……眼看再一年,洋洋就要入學了,這樣子可怎么能行呢?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著急,但不知怎樣做才好?

  為何會“軟硬不吃”

  像洋洋這樣“軟硬不吃”的孩子確實讓人很傷腦筋,對他來“軟”的吧,比如給他戴戴高帽子,他本來就夠自以為是、不管人家感受了,再聽好話,那豈不是更不可一世嗎;對他來“硬”的吧,他好像壓根就看透了大人的伎倆,知道自己也吃不了多少苦頭,所以比大人還“硬”。這樣的孩子如果不及早引導,那么日后的行為將更難以規(guī)范,而且難免會出現(xiàn)問題。因此,做父母的,一定要重視孩子“軟硬不吃”的問題,及早給以調(diào)整。

  和所有的問題一樣,要想改善洋洋“軟硬不吃”的狀況,首先要明確為什么洋洋會“軟硬不吃”——

  1、“軟的不軟,硬的不硬,我當然都不吃了”

  這是洋洋“軟硬不吃”的第一個原因,也是極為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們知道,任何有效的辦法都必須是“到位”,否則只能是事倍功半或者事與愿違。“軟”并非說一車好話或者給一大堆好東西,“硬”也不是打屁股或者罰站之類的處罰。真正的“軟”是軟到孩子的心里,讓孩子覺得得到了所需要的,改變是聰明而值得的;而真正的“硬”也是硬到孩子的心里,讓孩子覺得不改變是不可能的,必須要改變。而對洋洋的“軟”和“硬”很可能因為流于表面而變得無效——

  比如,對于洋洋“搶人家玩具”或者“招惹其他小朋友”的行為而言,其真正的需求并非“故意讓小朋友哭或生氣”,而是“想和小朋友玩,引起小朋友的注意”,所以如果老師或者家長只和洋洋講一番“和小朋友要友好”之類的“軟”道理,對洋洋當然沒有什么本質(zhì)幫助,洋洋自然也不會或者難以聽從了。

  再拿“硬”的來說,“硬”的根本性就在于“明確、嚴格與一致性”。所謂“明確”,就是對哪些行為合理或者哪些行為不合理,有明確的規(guī)定;“嚴格”,就是對違反基本規(guī)則的行為堅決地予以指正;“一致性”就是只要出現(xiàn)某種不合理的行為,都會得到同樣的回應或處置。對于洋洋而言,這三點可能都不夠“硬”:首先,洋洋的家人或者老師是不是對洋洋有一套明確的行為規(guī)定呢?比如明確地指出什么是“友好”——“和小朋友在一起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其次,洋洋的家人或者老師是不是留意洋洋的不合理行為呢,會不會常常用“等長大了自然就好了”的理由自我安慰呢?還有,在洋洋出現(xiàn)不合理行為的時候,家人或者老師是不是大多會給以一致的回應呢,比如,只要洋洋耍賴,就不予理睬。

  請洋洋的家人和老師仔細想想,平時對洋洋的“軟”和“硬”是否到位了,是否能讓洋洋的心為之所動。

  2、“大人一會軟,一會硬,我也不知道該吃哪一套”

  如果說前面一點是“軟”和“硬”單獨運用不當?shù)脑挘敲催@個原因就是“軟”和“硬”配合運用的問題了。是的,對于孩子而言,既要講“軟”道理,也要用“硬”規(guī)則,二者如果能巧妙結(jié)合,效果當然會好;但如果二者配合不當,就會造成洋洋這樣的感覺“大人一會軟、一會硬”的混亂感覺。之所以會出現(xiàn)混亂,往往是因為大人的情緒化,大人缺乏內(nèi)在的一致性:當心情好的時候,對洋洋的不合理行為常常“寬大處理”,說幾句就好了;而心情煩躁的時候,對洋洋同樣的不合理行為則會“狂風暴雨”一通,美其名曰“不打不成材”。原本不管是“軟”還是“硬”,都是為了讓洋洋懂得行為規(guī)則,理解行為與結(jié)果之間的關(guān)系,學會自我控制;但這樣的“軟硬兼施”,只會讓洋洋覺得行為結(jié)果取決于大人的情緒,與自己怎么做無直接關(guān)系。說到底,這還是一個“一致性”的問題,不僅“硬”要強調(diào)一致性,“軟硬兼施”也要講究一致性。

  3、“爸爸硬的時候,奶奶不讓,我當然就不吃‘硬’的了”

  這是最通常的一個原因了,就是因為大人之間的不統(tǒng)一而造成孩子的行為規(guī)則缺乏。這一點很好理解,你想想看:本來老虎是很讓人敬畏的,但如果被關(guān)在了鐵籠子里,還有幾分恐懼呢?生活中,如果爸爸在對洋洋來“硬”的,而其他的家庭成員(比如爺爺奶奶)卻一個勁勸阻爸爸,那還能怎么“硬”呢?這其實是洋洋最得意的心底話了——“因為有‘籠子’擋著,我才不怕你呢!”

  “軟硬兼施”戰(zhàn)略

  既然明確了原因,那么“怎么做”相信大家也已經(jīng)心中多少有數(shù)了。下面介紹幾個具體做法,供洋洋的家人和老師參考——

  1、軟要軟到心底里

  所謂“軟”,其真正的含義應該是“理解、包容、鼓勵與引導”,具體到孩子的行為時,應該是:

  (1)要理解孩子的行為,明白孩子行為背后的需求。比如,同樣對于洋洋“搶人家玩具”或者“招惹其他小朋友”的行為而言,如果老師或者家長能夠“點明”洋洋的行為需求——“老師/爸爸媽媽知道,洋洋其實并不想惹小朋友生氣,只是想和他們玩,是不是?”那么,就可能“軟化”洋洋的“鐵石心腸”。

  (2)在理解的基礎上,給以包容,給洋洋改善的時間與空間,而不急于求成。如果我們不是一下提“洋洋,如果你今天和小朋友友好,老師就獎勵你一個大大的紅五星”,而是說“洋洋,如果你可以和嘉嘉一起玩積木,老師就獎勵你一個大大的紅五星”,這樣會不會更好呢?

  (3)鼓勵當然就是我們常說的“正強化”,也就是對積極行為的及時表揚和獎勵。對于年幼的孩子,與其揪著他的“不良行為”,不如抓住他的“良好行為”給以強化、鞏固,用塑造積極的行為來使不良行為自行消退。家長和幼兒園老師都要多用積極引導的方式來塑造洋洋的合理行為,而對洋洋的不合理行為多用“冷處理”的方式,讓他自然消退;雙方可多用積極的語言來刺激洋洋,讓洋洋樹立新的自我認識,比如:洋洋挺關(guān)心小朋友的,昨天文文哭了,他就跑來告訴我了……

  (4)引導就是要告訴孩子“該怎么做”,而不是只告訴孩子“不可以這樣做”。幼兒園老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同伴榜樣的作用,請“懂事”的小朋友多與洋洋玩,讓洋洋不知不覺地受到積極影響。

  2、硬要硬到骨子里

  前面已經(jīng)說過,“硬”的根本性就在于“明確、嚴格與一致性”。所以,可以嘗試這樣做:

  (1)詳細地列出洋洋與同年齡孩子的行為差距。家長可以與幼兒園老師做一次深入的溝通,請老師幫忙將洋洋與同年齡孩子的行為差距列出來,越具體越好。

  (2)洋洋的家人可以請專業(yè)權(quán)威人士(如教育專家)來做洋洋爺爺奶奶的工作,請爺爺奶奶積極配合。

  (3)全家根據(jù)洋洋的行為,制定一套循序漸進的家庭規(guī)則,對洋洋的任性行為給以控制,樹立家長權(quán)威;該行動前最好去咨詢一下有關(guān)專家,學習必要的行為控制方法(如:冷處理、代幣法等)。

  (4)有意識地引導與示范洋洋用積極的行為方式來表達愿望,并尋求愿望的滿足,比如:如果洋洋用“哭鬧”的方式來求得滿足,則全家要統(tǒng)一“拒絕”,因為越是滿足他,就越會助長他將該行為延續(xù)下去;而一旦該方式連續(xù)遭到全家“拒絕”(尤其是爺爺奶奶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洋洋將尋求新的行為方式,這個時候要注意積極引導與示范,告訴洋洋“可以這樣做……”

  (5)與幼兒園老師達成默契,配合幼兒園里的獎懲制度,不要讓孩子在二者之間鉆空子,比如:幼兒園不獎勵的東西,反正家里會給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648764.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