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幼兒拓展心靈空間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心理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媽媽,今天玩滑滑梯的時候,小小推了我一下,差點從滑滑梯上摔下來,他真壞。ⅲ寢,我們用積木搭了一個漂亮的家,可是浩浩跑過來,一腳就給踢翻了,我們再也不跟他好了""爸爸,陽陽吃了我的巧克力,可是不給我吃她的薯片,下次我?guī)Ш贸缘囊膊唤o她了"……

  幾乎每天,我們都能聽到孩子類似的訴苦和抱怨,他們由衷地感到委屈.但是,如果我們能引領(lǐng)孩子換一種眼光,用寬容和大度這把鑰匙打開他們的心結(jié),孩子的內(nèi)心立刻就能雨過天晴、豁然開朗,笑容會重新在臉上綻放。慢慢地,也就不拿這些小事當事了。

  孩子可以不寬容嗎?當然可以,但他會因此失去好心情、好人緣,失去很多友誼,最終失去很多快樂。

  其實,寬容別人的同時就是善待自己,它是一種風度、一種修養(yǎng)、更是一種智慧。

  雨果曾經(jīng)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不可否認,有些孩子天生厚道,但對更多的孩子來說,寬容和大度是需要學習和培養(yǎng)的。

  生活情景:以血還血、以牙還牙

  幾個孩子在院子里踢球,林林搶先一步追上了球,卻在"遲到"的冬天的白旅游鞋上踩了一個黑印,還沒等林林反映過來,冬冬就狠狠地"回敬"了林林一腳.

  回到家里,冬冬說出了這一"狀舉",未了補充一句:"我勇敢吧"

  錯誤引導:

  媽媽看了看兒子的新鞋的黑印,什么也沒說;

  爸爸則是對他很是欣賞:好樣的!咱不能受委屈,別人欺負你,就要反擊.

  其實,媽媽的一言不發(fā),實際上是對冬冬行為的默認;而爸爸的夸獎,更堅定了孩子"一點虧都不能吃"的想法,會使孩子在迷途中越走越遠.

  正確引導:

  孩子之間,你撞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事,多得數(shù)都數(shù)不清。而且,有些行為不是孩子故意做出的,就像是林林踩了冬冬一腳,所以,父母要做的是讓冬冬明白下面這些道理:

  林林想要的是球,并不是踩臟冬冬的鞋、弄疼他的腳,更沒有欺負他的意思,可是因為心思都在球上,忽略了其它,才使冬冬的腳遭了殃,冬冬的還擊,實際上是冤枉了林林。

  和小朋友一起玩球的“快樂”遠遠勝過自己被踩了一腳的“不快樂”。多想想這個“樂”,那個小小的不愉快就可以忽略不計了;蛟S你不反擊,林林更為此感到內(nèi)疚,想辦法彌補,你們倆人會越來越好。

  如果林林沒有歉疚的表示,冬冬有道理要求他向自己說“對不起”,然后就當這件事沒有發(fā)生,和好如初,。

  生活情景:她不能畫得比我好

  淼淼和芬芬拿著各自務(wù)的長頸鹿給老師看,芬芬說:"老師,如果您說她畫得比我的好,我就不跟她好了。⒗蠋熆渌齻儺嫷枚己,但是,在后來的一次幼兒繪畫比賽中,淼淼得了一等獎,芬芬得了二等獎,芬芬把證書往地上一摔,忿忿地說:"我要把她的畫撕了。

  錯誤引導:

  爸爸一點也不客氣:"那樣做只能說明你沒本事,畫畫越來越不認真了,下次恐怕連三等獎也得不上"

  淼淼本來就沒你畫得好,可老師喜歡淼淼的畫,不過在媽媽心里,你的畫才是一等獎.

  應(yīng)該說這住爸爸的話給芬芬的自信打了折扣,而媽媽潛在的妒忌心理和帶有感情色彩的評價,只能助長孩子的盲目自大,兩種說法都會讓淼淼的嫉妒步步升級.

  正確引導:

  孩子的嫉妒有明顯的外露性,有時還具有攻擊性、破壞性。盡管芬芬沒有真的去撕淼淼的畫,但他心中的妒火已經(jīng)燒得很旺了!跋ɑ稹币皩ΠY下藥”——

  把她的畫拿來和自己的比一比,看看好在哪兒,學一學,甚至請淼淼當“小老師”。鼓勵芬芬反復練習,下次比賽她們就有可能雙雙得一等獎,告訴孩子:客觀地評價自己、取長補短,是縮短你們之間距離的最好辦法

  任何時候都要用自己的努力和實際能力去同別人相比,絕不是在口頭上占上風。

  淼淼得了一等獎,成績是自己的也是班里的,我們應(yīng)該為她、為班里高興。

  芬芬畫畫不如淼淼,彈鋼琴可比淼淼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要孩子事事都拔尖很難,能把鋼琴彈好就已經(jīng)很棒了,孩子能從父母的肯定中看到自身的潛力、提升自信心。

  生活情景:用巧克力換你的小貼畫

  早上去幼兒園前,毛毛把一袋巧克力塞進小書包,昨天玲玲答應(yīng)她:一塊巧克力可以換三個機器貓的小貼畫。毛毛算計著,六塊巧克力就能換一整張?墒,當毛毛拿出巧克力時,玲玲變卦了:你的巧克力不夠大,十塊才能換一張,毛毛很不情愿,可她太喜歡它們了,這筆“買賣”最終成交!

  晚上,玲玲把自己的這點“小聰明”講點媽媽聽……

  錯誤引導:

  虧你想得出來,一張貼畫換來你五天的巧克力(媽媽允許玲玲一天只能吃兩塊巧克力)!毛毛真傻

  媽媽的本意是不贊成這種做法,她認為兩個孩子的交換是不平等的,對毛毛不公平。但媽媽說話的方式讓玲玲誤以為自己很棒、很愛動腦筋。另外,孩子的行為只是出于喜歡對方的物品,頭腦中沒有價值和價格的概念,而媽媽的話強化了這一點,玲玲隱約意識到:以后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像毛毛那么傻。

  正確引導:

  孩子之間換點小東西、“各取所愛”,未嘗不可。但如果攙雜進精明和算計的成份、斤斤計較,就失去了童真的樂趣.

  給孩子講講"一諾千金"的故事,告訴她們:玲玲的臨時改變主張與出爾反爾沒什么兩樣,其結(jié)果是她可以一次兩次地"占便宜",但絕不會長久,她最終輸?shù)舻氖怯亚?

  對小朋友,付出了不一定就得有收獲,毛毛喜歡玲玲的小貼畫,不妨給她幾個,而不必以物易物,在這方面,父母慷慨待人是最好的表率,比如,主動把好東西拿出來與朋友分享,或樂于把自己心愛的物品送給朋友.

  在孩子熟悉的人群中、在電影、電視、童話、故事等文藝作品中尋找慷慨的榜樣,便于孩子們的行為有章有循。

  分享游戲、下棋等活動,也能幫助孩子大氣和大度起來。

  如果你為災(zāi)區(qū)捐錢捐物,一定別忘了帶孩子參加,并鼓勵他們拿出自己的玩具或食物送給貧困家庭的孩子,在一次次的給予中,斤斤計較將離他們越來越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673089.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