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之間,9歲的兒子學鋼琴已有一年多了,其間,有一家人一起彈琴吟唱,其樂融融;也有大眼瞪小眼的言語交鋒,斗智斗勇,可說是一路學來一路故事。
學鋼琴是兒子自己提出來的,說實在話,剛開始顧慮重重,周圍的琴童家長沒有一個不說自己累、自己煩的,甚至一個很有耐心,很講究親子關系和諧的媽媽說,自己和女兒在彈琴時,也是橫眉冷對階級敵人一般,聽得難免心中戚戚。想著孩子一旦踏上學琴之路,每天要抽40分鐘甚至更多的時間練琴、記譜,能做到嗎?自己能擔當每周接送、每天陪練的任務嗎?能有看到他彈不好或不認真時不發(fā)火的定力嗎?到時,孩子失去興趣,自己又費時費力,親子關系又受到影響,那可真是得不償失,真要天天面對鋼琴這個高檔家具空余恨了。但是,又感覺學琴的好處是那么的顯而易見,可以多一門高雅的興趣愛好,可以豐富孩子的樂理知識,提高一些音樂素養(yǎng)和欣賞能力,鍛煉手眼協(xié)調能力,偶爾還可以秀一把,不至于藝術方面一片“白卵”,至于練琴中遇到的困難,也是對意志力和毅力的考驗,在孩子的人生中應該也是需要的。
思來想去,還是投身到了打聽老師、購買鋼琴、接送孩子學琴,與行內人、內行人、過來人交流討論的行列中,成了無數(shù)琴童家長中的一員。
孩子練琴偶爾會給我們良好的家庭氛圍錦上添花,如他在自己家的鋼琴鍵上彈出第一個音時,從一手彈到兩手彈慢慢進步時,彈音樂課本上的曲譜興致很高時……但是,和無數(shù)個家庭一樣,爭執(zhí)不可避免,根據老師的要求,我發(fā)現(xiàn)他的許多方法是不標準的,手背中間總是凹塌下去,總往小拇指那邊斜,肩膀有時會聳起來,手指的關節(jié)位置也不對,第一次說他,他皺眉,改不了;第二次再說,他又皺眉,還改不了;第三次強壓怒火語氣加重說他,他眉頭更皺了,不改了,還轉頭怒氣沖沖,說:“你會彈啊,你彈彈看啊……”相互看相互不順眼,那架勢,哪里還像平時和我關系親密、說話有禮貌、表現(xiàn)良好的小子。
一來二往的口舌相爭之后,我覺得我應該調整,不然我遲早會變成孩子眼里的“惡媽媽”,成為許多煩惱媽媽中的一員了。我來了個換位思考,我們去卡拉OK唱歌,周圍有人自己不會唱歌,卻一直在提醒、糾正我們的錯誤,告訴我們應該怎么怎么唱,誰受得了;再想,如果我們自己做事的時候,領導或同事在旁邊不斷地提醒、警告,訓斥,那么我們的心情如何?而我,好象已經無意間充當了監(jiān)督員、指導員以及要對孩子學琴效果負責的一個角色,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我開始了調整,我離兒子遠了,我不在老師家當“全陪”了,讓兒子獨立地面對鋼琴老師,為自己的練琴結果負責;氐郊,在保證時間的前提下讓他自己完成老師布置的鋼琴作業(yè),克制自己想過去看他是否指法正確、彈奏正確的想法,自己該干啥就干啥。彈琴要求也變了,第一、二天會彈就好,第三、四天彈得熟一些,第五、六天想辦法彈得美一些,熟和美的標準由他自己掌握,第七天到老師那里回琴。
也奇怪了,離得遠了,反而覺得孩子的琴聲還蠻好聽的,孩子坐在琴凳上挺拔的身影也蠻帥的;離得遠了,孩子好像也輕松了,有時候彈著彈著還問我,好聽嗎,再彈一次給你聽,于是我從指導員變成了欣賞者,孩子他爸也不用老是充當我倆的調解員了。沒有了我這個一廂情愿的第二老師,孩子的學琴步伐可能放慢了一些,但是他懂得了一些樂理知識,對音樂的領悟能力強了,對音樂課非常喜歡,音樂成績也不錯,和我們原先的希望又慢慢地接近了。
現(xiàn)在,兒子放假了,我也準備再調整調整方式,換一個老師,離家近一些,可以不用接送,最好是非常近,可以每天花一點時間自己去老師家練習,畢竟鋼琴還是要靠練習的。至于考級,是一個對學琴技法的驗證,現(xiàn)在并不是我們的主要目的,對于表演和參賽,也不是非常在意,等到他再練些時日,水到渠成后再作打算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67963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