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不會主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兒童性教育一直處于尷尬的狀況。作為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對兒童性教育,幫助孩子樹立科學的性教育觀呢?
前兩年,北京有一所幼兒園用“真人”布娃娃上性教育課的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爭議,從而有家長提出質(zhì)疑“這會把孩子教壞,太早學這些會出事。”,真的會這樣嗎?現(xiàn)在,讓我們來聽聽專家是如何看待小兒“性”教育的吧!
專家:0-3歲是寶寶性教育關鍵點
性心理活動是人重要的心理活動之一,對一個人從幼年到成年、甚至老年的生理、心理、社會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寶寶3歲左右性心理開始迅速發(fā)展。
寶寶有關性的3個關鍵行為
在3歲之前,寶寶也會出現(xiàn)一些與性心理有關的行為,父母若能及時捕捉到這些關鍵的行為,并適時引導,對寶寶性心理健康發(fā)展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吃手
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佛羅伊德認為1歲以內(nèi)的嬰兒獲得各種欲望滿足的主要途徑是口部(即吸吮、吃喝、吃手)。醫(yī)學觀察認為,口欲期在孩子出生以前就開始了。通過X線透視,便可發(fā)現(xiàn)胎兒在子宮內(nèi)也會吸吮自己的手指;初生的嬰兒便會吮吸母親的乳房、奶嘴;他們將周圍見到的任何感興趣的東西都往嘴里塞,作為一種自娛和自體享受的活動。按照弗洛伊德的說法,寶寶的這些行為實際上就是追求自體性欲滿足的表現(xiàn),即口欲滿足。
如果這段時間家長僅用粗魯或簡單的方式制止孩子吃手,孩子會因正常欲望受到壓抑而在成年后出現(xiàn)反彈現(xiàn)象,比如,在口欲期過后仍然吃手、啃指甲、啃腳丫,長大后出現(xiàn)貪吃,抽煙、喝酒、饒舌、嘮叨等現(xiàn)象。突然中斷哺乳,寶貝的口欲被無情地剝奪,就可能導致寶貝將來習慣性咬人、咬壞東西與口頭攻擊或習慣性穢語等。因此,在保證清潔衛(wèi)生的前提下,可以讓寶寶盡情地吃,以滿足他的欲望。還可用一些安全的玩具,比如咬咬樂、磨牙環(huán)做替代品,這樣既滿足了口欲期心理需求,又有助于乳牙的萌出,利于語言的發(fā)展。
2.玩弄生殖器或夾腿
通常情況下,在寶寶2-3歲的時候,便會出現(xiàn)用手撫觸生殖器,或者坐在椅子上摩擦生殖器,有些女孩也會表現(xiàn)為在臥位或坐位時,兩腿交叉并扭曲身體,并會顯現(xiàn)出很舒服的表情。
根據(jù)弗洛伊德的學說,1-3歲時孩子的欲求已從口腔(口欲期)轉向肛門區(qū)域(肛欲期),繼之又轉向生殖器區(qū)域?梢2-3歲開始出現(xiàn)的“夾腿”習慣正是與兒童性欲的生理發(fā)展相適應的。所以,遇到此種情況,父母首先不要擔心,更無需與“道德”掛鉤,而是通過細致觀察,適當引導。比如,如果孩子此種行為過于頻繁,父母可檢查一下,是否在清潔護理過程中,對孩子腿部、會陰部刺激過多,或是蟯蟲病、外陰濕疹或褲子太緊等,引起局部瘙癢、摩擦,造成了對肛門、會陰區(qū)的經(jīng)常刺激;還有一些情況下,孩子感到無聊,便會以此種方式尋找一些刺激。在排除不良刺激的前提下,父母不必過于強調(diào)這件事,通過做一些積極的游戲,轉移注意力,淡化孩子對夾腿的關注。
3.有關性的提問
“為什么妹妹不長小雞雞?”“為什么我站著小便,妹妹蹲著?”
像男孩子一樣,女孩子到了3歲左右,也開始好奇,為什么自己和男孩子不一樣。此時,也是寶寶逐步發(fā)展性別意識的時候了。面對這樣的提問,父母首先不用過于擔心,或難以啟齒。難為情只是成人的感受,對于寶寶來講,生殖器與他們的眼睛、鼻子、耳朵沒有什么不同,都是身體的一部分,所以,父母不必遮遮掩掩,因為,你越遮掩,反而會激發(fā)寶寶的好奇心?梢哉乙恍┻m合寶寶理解程度的書籍,或畫片,給寶寶講講男孩和女孩的不同,這也是寶寶性別認同的關鍵。
性教育的2個原則
性教育與寶寶的發(fā)育狀況,成人對性教育的理解接納程度都有關系,所以,不能一概而論。但是,有一些原則是父母可以共同遵循的。
1.父母需要教給寶寶多少性教育的知識,這需要根據(jù)寶寶好奇的程度來決定。原則就是,寶寶問什么,就答什么,無需急迫地灌輸他還沒有特別關心的問題。
2.3歲之前,父母可以有意識地讓寶寶接觸一下異性的身體。比如,小姐姐可以幫助小弟弟擦屁屁,男孩女孩一起上廁所等等。孩子有了感性體驗,以后談到異性身體不會感到陌生,為今后性教育做鋪墊。
專家:坦然自若,以及簡單原則
我有一個假設前提,就是當父母在做一件虛假的事情時,孩子總能感受得到。什么是“虛假”的事呢?比方說兒童性教育,如果父母內(nèi)心感到尷尬或者害羞,即便按照育兒書/雜志上的說明,“盡量自然地向孩子談論”,這種別扭的感覺依然會傳遞給孩子。這時可能會有兩種結果,孩子或者因為父母的言詞和自己的實際感覺之間有矛盾而困惑不已;或者轉而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父母的意思,比如他可能會接到暗示:這是不好的,不應該談論的,讓我們趕緊結束這個話題吧!
父母首先應當找到那個讓自己真的能夠坦然自若的尺度
比如在斯波克的育兒經(jīng)中教父母要以學名來稱呼性器官,以使孩子獲得正確認知,但是在中國,恐怕很少有人(除了專業(yè)人士)能夠自然地這樣說,那就不如用大家都習慣的俗稱,或者和孩子一起給它起個有趣的小名。在不同文化的背景下,以及不同個體的氣質(zhì)差異使然,每個人的尺度都不相同,那沒關系,只有父母自己感到舒適,才有可能讓孩子感到安心。
許多父母或許還沒意識到,“安心”也是兒童性教育中很重要的關鍵詞。這個安心,是一種心安理得,也就是上文所說的“坦然自若”。
當孩子對自己及異性的身體發(fā)生興趣時(大概從3歲左右開始),除了要滿足好奇心,他也需要確認:我是正常的;以及,我有我的獨特性。性在這里所占的比例其實很小,教養(yǎng)的關鍵其實是要幫他樹立起正確的性別意識:男生有男生的特點,女生有女生的特點,存在一些差異,但大家都很好,而且還有更多更多的共同點。12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68441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