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急的媽媽求助:2歲的寶寶能上幼兒園嗎?】
最近一直糾結寶寶的入托問題。寶寶現在2周歲不到,我上班較忙,平時都是奶奶帶,而奶奶性格內向,不喜歡結交朋友,帶寶寶外出的主動性不強,所以寶寶的交往能力盡管在進步,但看見生人還是會有點害怕,對我的依賴性也很強。寶寶目前語言上交流基本沒問題,能自己吃飯,大小便會說。不知道寶寶這么大入托是利是弊?我覺得老人帶弊端蠻大,上幼兒園又怕寶寶現在內心不夠強大,會影響他今后性格發(fā)展。
很難給您一個完美的建議,因為寶寶要不要早點入園,需要考慮的前提因素很多。這里愿意與您分享我女兒桐桐的入園經歷,希望您會得到一些啟發(fā)和幫助。
桐桐入園經歷分享
>>基本情況
我女兒桐桐是2周歲零18天入園的,當時主要是沒人帶,即使有人勉強幫著帶,由于教養(yǎng)觀念差別甚大,在家也不是很適合寶寶發(fā)展,就選擇了送她入托。桐桐是個偏內向的孩子,入托時不大敢跟別人交往,對我的依賴性很強(3歲前的寶寶一般都這樣,所以專家一般主張3歲之后入園),自己吃飯也成問題,唯一讓人放心的是她的語言發(fā)展還可以,能表達自己的基本需求。
>>入園后的心理適應情況
起初我挺擔心這么早入園會影響女兒的心理發(fā)展,畢竟常規(guī)主張是孩子最好3歲之后再入園。一開始,桐桐的入園焦慮相對比較嚴重,但非常幸運的是,她遇到了很好的老師,又在暑假入園,班里小朋友比較少,老師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她,經常抱著她,這使她還算順利地融入了幼兒園生活,雖然還是比一般的小朋友適應得慢。適應之后,她漸漸喜歡幼兒園生活,現在已經是個相對陽光的小姑娘。
>>吃飯問題
我擔心小家伙在幼兒園吃不好,后來發(fā)現這個擔心有點多余。小家伙雖然入園焦慮的時候吃飯一般,但適應園里的生活后吃得還可以。而且,幼兒園的飯菜比我們家里的好,很講究科學營養(yǎng)搭配,比如,每個月保證寶寶吃120種飯菜,粗糧的比例會占到主食的8%,等等,很科學,做得很精細。入園之后,桐桐反而漸漸胖了起來。
>>生活自理情況
從入園到現在,桐桐尿濕褲子的次數屈指可數。老師不虧是老師,他們有著豐富的教養(yǎng)經驗,會定時提醒寶寶進行大小便、喝水等,即所謂的常規(guī)訓練,這些訓練很快幫助桐桐提高了自理能力。
>>人際交往情況
桐桐屬于性格偏內向的孩子,開始在幼兒園交往不是很順利,膽小,不敢跟小朋友玩,發(fā)生沖突時不知道怎么處理。我很坦然地接受了這個事實,但出乎意料的是,隨著在園時間的延長,女兒逐漸有了固定的朋友。到了升小班的時候,小家伙已經喜歡上了幼兒園生活。
桐媽解析
》》無論是在家還是入園,寶寶的成長環(huán)境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
一般來說,在家里帶寶寶都是一對一甚至多對一的,對寶寶的關心會更周到一點,更有利于寶寶得到無條件的愛,更容易建立對這個世界的安全感;反之到了幼兒園,老師再好,面對那么多小朋友,也不可能把寶寶關心得面面俱到。但就教育而言,幼兒園當然自有長處,老師有更專業(yè)的教育經驗,集體生活給寶寶提供更多的交往機會,雖然對于2歲多的寶寶來說,交往并不是他最主要的需求和發(fā)展任務,特別是性格內向的寶寶,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在家人身邊積累面對這個世界的力量。
從這個意義上說,要不要讓寶寶2歲入園,首先取決于你的價值觀,如果你認為寶寶內在的發(fā)展更重要,那么入園不是最好的選擇;如果你覺得寶寶的教育和自理能力的養(yǎng)成更重要,那么不妨考慮入園。
》》提早入園還需要考慮幼兒園的教養(yǎng)觀念是否跟你的期待比較一致
不同的幼兒園,質量是有所差別的,特別是老師。好老師不僅讓寶寶延續(xù)家里體驗到的關愛,幫寶寶建立對外界的安全感,還有更專業(yè)的教養(yǎng)經驗;反之,遇到不好的老師,寶寶很可能會出現適應障礙。
另外,有些免疫力相對較差的寶寶,入園后由于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引發(fā)內心焦慮及集體生活容易產生的交叉感染,很容易出現入園后經常生病、三天兩頭呆在家里的情況,我身邊就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對此,你也要做好思想準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69784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