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如今的許多節(jié)日一樣,“六一”前夕,最興奮最熱鬧的是各個城市的商業(yè)機構(gòu)。商場內(nèi)兒童用品柜臺都攢足了勁兒要用花花綠綠的海報、各種促銷方案加上巧妙的感情牌來打動家長們。更會動腦筋的商家干脆搞起了主題性的名牌名品特賣會。在上海,一個這樣的名牌兒童用品特賣會居然出現(xiàn)了上千名家長排隊等候入場的壯觀景象。家長們一邊抱怨著兒童用品定價貴得離譜,憤憤地與其他國家做著對比,一邊又在搶著買單。有人于是總結(jié)說,兒童用品的價格組成里,除了成本和商業(yè)利潤,還有一塊叫做“家長的愛”的附加價,昂貴自有道理。
但一套昂貴的童裝、玩具,在這個“六一”,到底能夠在多少孩子的內(nèi)心喚起真正的幸福感,孩子拿到禮物的一剎那足以讓家長們欣慰滿足的興奮笑臉,又究竟能夠延續(xù)多長時間——一小時,一兩天,還是一兩周?
在這個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獨生子女被視作家里“小皇帝”“小公主”的時代里,家長的愛究竟要如何表達,才能給孩子帶來真正的快樂,其實是一個很傷腦筋但更值得靜心思索的話題。對于很多生長于小康至富裕家庭,從落生至今一直備受寵溺的孩子來說,年復一年的新年、生日、六一、圣誕等等,三代家長、親友乃至各種成人世界通過孩子來達成的禮尚往來,已讓各種華衣美食、精美玩具、成套的精裝童書到時尚電子產(chǎn)品之類變得不在話下,難有驚喜。
如果一個孩子的“六一”甚至童年夢想,每次只是一種物質(zhì)欲望的滿足,家長們究竟應該為孩子的“品位”、“胃口”感到自豪,還是為他們的心靈物化而憂慮?
一家專業(yè)兒童市場咨詢公司不久前發(fā)布了“2012年城市兒童快樂指數(shù)”,其在全國10座城市進行隨機抽樣調(diào)查顯示,兒童年齡越小越有大“夢想”,待到上了中小學的高年級,很多孩子都已夢想淡去,只剩下“考到理想的成績”一個念頭。在沉重的學習壓力下,能讓他們稍感快樂的事情,多半都是與電子產(chǎn)品為伴,看動畫片,打電子游戲,上QQ聊天。
富裕起來的這一代中國父母、祖父母們,仍然處在家庭教育的“初級階段”內(nèi),習慣于用物質(zhì)欲望的滿足,用金錢砸下的搶跑來幫助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用不肯放手獨立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對教育的重視。
快樂,對于單純的孩子而言,實在是很簡單的事。也是在上海,“六一”前,一所知名小學讓學生們填寫他們的“兒童節(jié)心愿”,很多孩子寫下的,竟然只是“和爸爸媽媽在一起”。
沒有那么多期望與要求,放下懷抱的焦慮感,沒有那么多對于社會、制度、他人的怨憤,單純地和孩子在一起,為他們營造一個更安全、安心的環(huán)境,一起度過平和美好的一天。你做到了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69966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