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什么才能讓孩子感到幸福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語言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在很多人向往天堂般的生活時,一個不安分的小天使卻不喜歡天堂生活的單調(diào)無聊,他想創(chuàng)造一個人間般的天堂,創(chuàng)造出自己想要的東西!他不想停止思考,他不能忘掉無聊,他不愿讓熱情冷掉……他認為活著最重要的就是?有意義!發(fā)明也好,畫畫也好,創(chuàng)造也好,跑也好,飛也好……

  這個掀起軒然大波的小天使叫塞拉菲諾,這本書是《天使的奇遇》,書的內(nèi)容分三部分:逃離天堂、天堂無序、天堂也迷狂。

  天堂里天使們什么都不用做就是坐著,就是排隊,然后坐著安靜地看電視,一切都只能從電視里學到。而小天使塞拉菲諾一直不想當什么天使,他總是掉隊,他最喜歡的事是畫畫兒,他因為畫畫兒還弄臟了自己的袍子,因此還受到了審判。

  他終于逃離了天堂,飛向了人間。然而,人間并不是十全十美。

  有一個長著小翅膀的大天使,那雙小翅膀就像孩子的翅膀一樣。他喜歡塞拉菲諾,他理解塞拉菲諾,就像他有一雙小翅膀一樣,他也有一顆理解孩子的童心。他告訴塞拉菲諾,無論是天堂還是人間,哪里都一樣。他鼓勵塞拉菲諾創(chuàng)造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幫助塞拉菲諾。

  還有一位醫(yī)生,一位天堂里的醫(yī)生,一位有著一顆理解孩子的心的醫(yī)生。他診斷出塞拉菲諾是一個有思想的孩子,他阻止其他人用繩子束縛塞拉菲諾。他知道這個孩子需要的是紙和筆,是創(chuàng)造的時空。

  一次看電影時,一句電影里的臺詞“難道就不能站著活……”猛地點燃了塞拉菲諾的情緒,他大聲喊著:“難道就不能站著活?我不想活著就是坐著。我不想像他們那樣無聊地活著,我想畫畫、涂鴉、編故事……還有……還有……是活得更有意義!發(fā)明也好,畫畫也好,創(chuàng)造也好,跑也好,飛也好!

  小天使塞拉菲諾和他的大朋友,就是那個擁有兒童般小翅膀的大天使,他們在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的幫助下,終于打破了天堂以往的秩序,讓天堂中的人們都開始思索:究竟什么樣的生活才是幸福的?

  天堂沸騰了,天使們開始了真正的幸福生活,那就是有創(chuàng)造的生活。他們畫畫,把天堂的紙和顏料都用光了,他們廢寢忘食,他們快樂無比。他們說:“我發(fā)誓,如果我能永遠這樣生活,我寧愿放棄擁有光環(huán)的權(quán)利!

  上帝苦惱了,因為天堂的秩序被擾亂了,除了耶和華和摩西,大家都沉浸在創(chuàng)造的幸福中。醫(yī)生告訴耶和華:“如果我的病人多了的話,我可能會同意您的觀點……可是,現(xiàn)在我僅有您和摩西兩個病人!因為創(chuàng)造,讓他們變得幸福!他們的病都好了,再也不用我做什么了!

  是的,創(chuàng)造拯救一切。

  天使們到再也得不到顏料和紙的時候,到再也不能一起畫畫的時候,塞拉菲諾想,就做點兒別的吧。做什么呢?發(fā)明!無論做什么,也不能坐著,成天無聊地消磨時光,要站著活,要活出創(chuàng)造的快樂,要活出幸福的滋味。什么都替代不了創(chuàng)造帶給人的幸福感。

  爸爸媽媽們,我們是不是經(jīng)常不明白,為什么不愁吃不愁穿孩子還不開心?讀了嘉貝麗?文生的《天使的奇遇》,可能你就會知道了。即使天堂般衣食無憂的生活,也不能讓孩子感到幸福。天使們也在惶恐和躁動中開始思索:究竟什么樣的生活才是幸福的?作為家長,我們一定也會思考:什么才能讓我們的孩子感到幸福?

  孩子內(nèi)心世界真正渴望的天堂,是一個能在創(chuàng)造中感受快樂的地方,而不是一個在規(guī)矩中束縛思想的大人們設想出的天堂。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自以為是地去折斷我們的小天使的翅膀,不要用任何看得見或看不見的繩索去束縛他們自由馳騁的身心。

  讓孩子們保留他們無拘無束的天性與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不讓熱情冷掉,不讓無聊充斥,不停止思考,不泯滅個性,讓孩子們的生活因創(chuàng)造而幸福。

  塞拉菲諾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天堂和人間一樣,若無創(chuàng)造,同樣無聊,同樣不幸,創(chuàng)造才能拯救一切。祈禱幸福嗎?期望幸福嗎?那就開始行動吧,讓我們和孩子一起開始創(chuàng)造快樂和幸福。

  小天使大聲喊著:“我要站著活!”他喊出了多少孩子的心聲。站著活,就意味著孩子的世界也有尊嚴、自由,他們也有自己的思想、個性。這不僅是孩子需要的,成人同樣需要。

  這本書的作者嘉貝麗?文生就是為自己的內(nèi)心而活,站著活。她創(chuàng)作的圖畫書獲獎無數(shù),她認為:“人們無論什么都得用金錢去買,一味拼命地弄錢?墒侵灰晕⒄J真地考慮一下,即使不去買,也有花點兒心思自己就能做到的東西。這樣能讓想象力豐富起來,自己來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東西!边@也是作者借助這部圖畫書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吧。

  或許要讓孩子幸福就應該給孩子足夠的自由支配的時間,而不是讓他們的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的。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給孩子足夠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在這個時間里,他愿意畫畫也行,愿意打球也行,愿意瘋玩也行。喜歡玩的孩子心理更健康,善于玩的孩子聰明智慧,經(jīng)常和別人一起玩的孩子社會適應能力強。

  如果孩子的時間被安排滿,那么孩子就處于一種被動地去完成各項任務的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他們會感受到一種被壓迫感,內(nèi)心會渴望自由。于是出現(xiàn)兩種可能:一種是直接反抗,其直接表現(xiàn)是逆反,你讓他做的他偏不做,或者故意不做好,不僅學習不好,各方面表現(xiàn)都令家長頭疼。如果此時你還不檢討自己,還一意孤行,最終可能破壞了親子關(guān)系,破壞了孩子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性,也破壞了孩子對美好未來的追求。另一種可能是逆來順受,孩子什么都聽你安排,你說怎樣就怎樣。這樣的孩子可能很稱你的心意,聽話、乖、成績也不錯。但這樣在“被安排”中長大的孩子,會膽小、保守、被動,新的時代里這樣的人很難發(fā)揮出自己的潛力,也難在優(yōu)秀的學;蚱髽I(yè)脫穎而出。另一種可能是在負面情緒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突然破壞性地大爆發(fā),讓所有熟悉他的人都意想不到,都痛心疾首。

  就讓孩子們從容自在地去探求和發(fā)現(xiàn)吧。過高的期望帶給孩子的也許是絕望,過頻的干預帶給孩子的也許是無奈,過度的保護帶給孩子的也許是低能,過多的指責帶給孩子的也許是無所適從。

  于丹教授說:“你可以跑在時間的前面,但不要跑在寧謐的心前面。人生的風景,說到最后,是心靈的風景。心若急了,一輩子無論走多遠,也都沒什么韻致可言。環(huán)境可以亂,心靈不能亂;做事可以趕,心不可以急!卑职謰寢寕儯銈円彩呛⒆映砷L的環(huán)境啊,你們的心不能急,不能亂,千萬不要做《快點兒媽媽,等會兒爸爸》,而是心平氣和地告訴《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讓我來幫助你;通過了解《誰拿走了孩子的幸!,來解讀孩子的幸福觀,達成美妙的溝通與幸福。

  不要為自己的虛榮心所累;不要以自己的偏執(zhí)和焦慮,而讓孩子在精神上終身受虐;不要以愛的名義去屠殺孩子的心愿,去占有孩子的人生,再試圖讓孩子的人生都歸于一個個標準版。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是不是可以把教育孩子競爭變?yōu)榻逃⒆优c人和諧相處,爭取多贏?把追求高分,變成探尋意義和追求發(fā)展?把考級與獲獎,變?yōu)樾蕾p滋養(yǎng)、感受藝術(shù)和享受過程?

  著名作家王安憶教授在一次復旦研究生畢業(yè)典禮上講:“我勸你們不要急于加入競爭,競爭難免會將你們放置在對比之中,影響自我評定。競爭還會將你們納入所謂主流價值體系,這也會影響你們的價值觀念。而我希望你們有足夠的自信與主流體系保持理性的距離,在相對的孤立中完善自己!

  生活,本身就是一種修行,是感受燃燒生命的過程,是隨時在準備迎接各種驚喜,而不是為世俗眼光隱藏內(nèi)心,模仿或重復別人的生活軌跡。

  若人的一生沒有童年的快樂,那么他的一生都不能說是真正的快樂,更不能說是幸福。教育是等待的藝術(shù),任何違背生命成長規(guī)律和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的行為,注定會適得其反。讓我們心平氣和地用閱讀去陪伴孩子慢慢成長吧,在與孩子共讀的美好時光里,用心去傾聽成長的腳步,去觀望生命的豐富多彩,去感受實實在在的幸福!

  看看博友們在微博上發(fā)表的意見吧?

  @童話世界趙明:別聽那些別有用心的人瞎忽悠,育兒路上不用跑。龍應臺的育兒名著《孩子,你慢慢來》值得家長們一閱。//@蕾娜斯:人生不是比賽,沒有共同的終點又哪來的起跑線呢//@未來訓練營:兒童累死起跑線:大陸娃應試教育中被家庭毀掉:近日,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舉行的一次教育沙龍中,楊東平批評了家庭教育當中普遍存在的反教育現(xiàn)象,認為整個家庭教育被應試教育綁架,家長成為應試教育的幫兇。這種中國幾千年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情況已經(jīng)出現(xiàn),家庭教育被擠壓到幾乎蕩然無存的地步。

  @蝦米媽咪的微博:你和孩子每天的相處方式正體現(xiàn)了你真正的價值觀和你所賦予孩子的期望!作為母親,我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像母乳喂養(yǎng)一樣親密自然,繪本伴著我們度過幸福甜蜜時光;作為兒科醫(yī)生,我推薦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孩子從中找到情感寄托、心理安慰,家長也能找到解決育兒困惑的一些方法。

  @中國教育研究:有的父母往往追求孩子藝術(shù)成果的體現(xiàn),有的甚至過早追求過級考證。這些不僅不利于他藝術(shù)潛能的發(fā)展,而且使他失去了對藝術(shù)的興趣。發(fā)展兒童的藝術(shù)潛能,關(guān)鍵在于培養(yǎng)孩子對審美要素的感受力。父母要審慎對待孩子的藝術(shù)潛能,切莫盲目跟風。

  看看家長們的發(fā)言吧?

  *袁校長,昨天聽了您在深小的講座感覺到豁然開朗。因身居國外數(shù)年,了解國外的中小學的教育模式,現(xiàn)身處中國的教育環(huán)境,一直對孩子的教育倍感糾結(jié),但在聽了袁校長的講座后,終于給了我要讓孩子放飛夢想的勇氣,不再拘泥于永無止境的“比賽”。

  *非常欣賞并且贊同袁老師的這個觀點,孩子的身心快樂,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我還是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他不喜歡就不快樂,興趣最終不能用比賽來衡量。

  *一直以自己的想當然要求孩子一定要當NO.1,殊不知孩子多么地討厭這種只向第一看齊的生活。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選擇夢想的權(quán)利。

  *做家長的一定不要成為逼迫孩子就范的幫兇,給孩子足夠的愛和安全感,孩子會走得更穩(wěn)、更遠。

  *老師說得有理,學校學得再好,也不見得能找到好工作,有好收入,即便有了好工作、好收入,未必就擁有幸福的人生!做自己的主人,忠于自己的想法最重要!

  推薦閱讀:

  1、《一定要比賽嗎》 適合年齡:4歲以上

  2、《我們要第一》 適合年齡:3歲以上

  3、《天使的奇遇》 適合年齡:6歲以上

  4、《快點兒媽媽,等會兒爸爸》適合年齡:3歲以上

  5、《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適合年齡:家長

  6、《孩子,你慢慢來》 適合年齡:家長

  7、《安的種子》 適合年齡:3歲以上

  8、《我等待》 適合年齡:4歲以上

  9、《我等待》 適合年齡:4歲以上

  10、《我喜歡你》 適合年齡:5歲以上 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718544.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