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家都很重視中考,認為進入一所好的高中,將會對孩子的一生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所以家長、老師和學生都非常在意臨近中考的這段“沖刺”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學校的氣氛變得非常緊張,而孩子們之間的“無形競爭”也因此變得更加激烈。
在這種壓力的影響下,許多在小學時獲得過鋼琴、小提琴“九級”“十級”證書的同學,在進入初中后,逐漸丟下了對這些“特長”的訓練,我真為這些孩子感到惋惜!
而睿睿是在小學6年級下學期的時候才開始學習小提琴的。盡管他從未參加過任何級別的考試,卻一直沒有停止學習小提琴。他不僅堅持每天晚上練琴,每周還去小提琴老師那里上課。久而久之,小提琴成了他最大的愛好。更為重要的是,小提琴的學習,讓他培養(yǎng)了對古典音樂的熱愛。
初三第二學期開學后的這一階段,雖然學習非常緊張、功課很忙,但睿睿對音樂的喜愛絲毫沒有改變。我認為正是因為中考壓力大、作業(yè)多,他才更需要用音樂和體育活動來調節(jié)自己,使自己時常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高效的頭腦和旺盛的體力。
這時,因為舍不得大塊的時間,每周一次的提琴課被迫取消了,但他仍保持著每天晚上9:00開始練半小時左右小提琴的好習慣;另外,他還用MP3將許多名家的樂曲錄了進去,平時利用零散時間聽音樂,如上下學的路上、外出途中……
睿睿還喜歡在家一邊寫作業(yè)一邊聽音樂。
我對這種學習方法的效果存有疑問,曾經(jīng)提議他不要這樣“兼顧”?伤f:“沒事!我這種學習方法很好。在做一些簡單的作業(yè)時,音樂會對頭腦起‘營養(yǎng)’作用,使自己能較長時間地連續(xù)學習;而碰到一些需要動腦子的難題時,我再將MP3關了,集中注意力來做。”聽了他的話,我就讓他自己掌握。
音樂聽得多了,睿睿對許多曲子和作曲家非常熟悉,慢慢地也就成了我和他爸爸的“音樂老師”。他常常會告訴我們:“這是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這是門德爾松的《芬格爾洞》序曲;還有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國》、霍爾斯特的交響組曲《行星》、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對許多著名的作曲家和他們的樂曲,睿睿是如數(shù)家珍。
有時聽到電視里播一小段,睿睿會立即引起注意,隨即說出樂曲的名稱和作曲家的名字,而且大部分還是對的。這讓我和他爸爸不得不打心底里佩服他!
除了網(wǎng)上聽音樂外,睿睿還經(jīng)常買一些他所鐘愛的曲目CD,用電腦或轉存到MP3里聽。
有一次,我對兒子說:“你這么喜愛這些古典音樂,如能去安多福讀書就好了。在那里,你可以盡情學習西方音樂,享受人類藝術的精華了!”他說:“不論在哪里上學,我都要花時間聽音樂,這叫‘熱愛’!”
是的,睿睿就是那么喜歡音樂。他不光自己聽音樂,還上臺演過歌劇呢!
那是發(fā)生在初中語文課上的事兒。
當時,語文書中有歌劇《白毛女》的詞曲節(jié)選,班里的同學們便商量自己來排演這一節(jié),并提議由睿睿扮演楊白勞,其他兩位男同學扮演黃世仁和穆仁智,一位女生扮演喜兒。起初只是讓每個人都拿著課本念自己的臺詞,有點乏味。
晚上睿;丶液,突然靈機一動:能否用小提琴來拉這段曲子?于是,他便向我請教如何唱《北風吹》《扎紅頭繩》。
一聽是《白毛女》,我馬上來了勁,因為這些曲子是我幼時常聽的,現(xiàn)在唱起來非常親切。正好睿睿練小提琴的音樂書里就有《北風吹》的譜子,他便自己試著拉曲子,我在一旁聽,居然拉得還不錯。
第二天一早,睿睿就背著小提琴到學校去了。課外活動時,他對同學們一說,大家都很興奮,積極性高漲,寧愿放學后不踢球,也要把時間用來排練。
就這樣,原來干巴巴的“念臺詞”,被睿睿他們變成了活生生的《白毛女》歌劇選段。
兩天后的語文課上,他們的表演給了全班同學和語文老師一個驚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72755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