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性格培養(yǎng)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柳州市直屬機關(guān)第二幼兒園 雷琪琨當今在“獨身子女”風氣之下所影響的孩子們,常見有兩種性格:小霸王與懦弱兒。霸道的孩子自我意識過剩;懦弱的孩子則自我意識不足。就算是一般屬中間性格的孩子,父母也希望在他們身上看到“自信”。隨著21世紀轉(zhuǎn)趨于“專業(yè)導(dǎo)向”形態(tài)的社會,新生代的育兒教育必須幫助孩子找出個人的特質(zhì),以增長孩子的自信才能夠讓孩子們發(fā)揮自己的專長。 一、 培養(yǎng)孩子勇于“表現(xiàn)自我” 服從性高又聽話的孩子,雖然受到大人的稱贊,但相對也可能形成“乖孩子候群”,自己真正想做的、想說的都無法通過表達讓別人了解,將來長大雖然有自己的思想,但礙于長期無法表達自己而內(nèi)外在不平衡。與其教孩子順從,不如教孩子表達想法,做自己的主人。(一)制造讓孩子能夠坦率表達想法的環(huán)境當孩子上了幼兒園,開始團體生活時,會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即使自己的東西被搶奪占有,也不知如何表達憤怒而產(chǎn)生挫折;或者,平時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皇帝、公主,一旦接觸團體生活,沒有了家長就近“體察心意”,也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而手足無措。如果無法將自己的感受傳達給其他孩子,總是壓抑無助,漸漸地就會失去信心。因此,平常在家里就該制造讓孩子“坦率直言勇于表達自己”的環(huán)境,給孩子無畏無懼、暢所欲言的勇氣,父母不但能了解孩子內(nèi)心想法,也增加孩子的勇氣與說話能力;其次再從孩子的說話中判斷,給予正確的教導(dǎo)。記注:聽孩子講話,比讓孩子聽你的話還重要。ǘ⿲⒆拥臒o聊問題也不漠視切勿因為孩子年紀還小,所問的問題很無聊或沒意義就給予漠視或不回答,常常得不到答案無法滿足好奇心的孩子,長期下來只會造成“思考萎縮”,對他人不信任或?qū)ψ约菏バ判。如果孩子擁?ldquo;即使被嘲笑也敢說”的勇氣,這得歸功于父母平時對于孩子問不停的“為什么”都能耐心回答,這不但讓孩子信心與智力增加,長大后還更能“不恥下問”地發(fā)揮在做學問上。自己的意見常被聽取、接納,孩子就能更積極的表達自己的主張。(三)不要介入孩子之間的爭吵孩子的吵架是積極表達自我的方式之一。不過,這里并非鼓勵孩子去吵架,而是指吵架的方式是孩子對外表達內(nèi)心反映的方式之一。實際上,不敢跟人吵架,連主張都尚未表明就先妥協(xié)的孩子,反而不容易真正愛自己,自信心也比較低落,總是有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等負面認知。因此,與其教孩子“不可以吵架”、“吵架的孩子不乖”等觀念,不如給孩子吵架的空間與機會,讓孩子從與別人的摩擦中,學著認識自己與他人之間的不同想法。所以,別輕易介入孩子們的吵架!(四)尊重孩子的獨特性每個家庭的生活習慣不同,每個孩子的特質(zhì)也不同,并不需要在社會上求同。特別是在教育態(tài)度與方針上,不是每個孩子都得去念雙語、也不是每個孩子都得去學鋼琴;尊重孩子天生的特質(zhì)與其意愿,反而更能培養(yǎng)出有自我見解與主張的孩子。比起習慣接受父母的各種安排,不如給孩子機會學習選擇取舍,一方面讓孩子正視自己的需求、認識自己,另一方面也讓全家人有溝通的機會與習慣。相信孩子的天生特性,就算是孩子提出的想法與要求,有點笨拙或天馬行空,只要能表現(xiàn)出他獨特的想法,就不要抹滅他現(xiàn)階段的興趣,否則將阻礙他的學習欲望。(五)讓孩子嘗試各種體驗要一個不喜歡運動的孩子去嘗試體育活動,雖然有點困難,但正因為困難才要給 3 后1頁
孩子機會去嘗試,并培養(yǎng)克服困難的意志力。通常體育活動是培養(yǎng)孩子意志力的很有效的方式,兒童時期若有較多時間在山野或林溪草地間活動身體,用體力配合精神意志去挑戰(zhàn)一個活動,這比在教室上十堂“如何成為勇敢、自信的人”還要有顯著效果?傊挲g越小的孩子就更該讓他們體驗各種各樣不同事物的經(jīng)驗,比長期上同一種補習才藝,還能刺激他們的多元發(fā)展,并且因為視野的開拓而更有自信。 二、 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一)讓孩子盡情地玩孩子們只要玩游戲就是一種學習,特別是從自己發(fā)明的游戲中得到樂趣與學習刺激。有過對某項游戲或玩具熱衷的孩子,對于將來在某項事物的學習力上也會比較強。游戲能夠促進孩子們積極的意愿或者啟發(fā)他們?yōu)榱烁猛娑鴦幽X筋去創(chuàng)造變化。這些過程不但是孩子們寶貴的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更能因此帶給他們成就感而有自信。(二)給孩子分配任務(wù)與其將來孩子長大時才“嘮叨”孩子不體貼,不如從幼兒起安排孩子們一些簡單的家務(wù)。配合孩子們的年齡與身體發(fā)育程度,訓練孩子自己吃和自己收拾、簡單的家務(wù)整理收拾,或者幫忙拿東西、擺碗筷等,讓孩子們在家庭中也擔負家務(wù),增加責任感。常幫助家人的孩子,長久下來也比較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也能感受自己的存在感,更有助于獨立性的培養(yǎng)。(三)給孩子冒險的機會有的孩子連到公園玩都有可能遭受挫折,因為禁不起一點風吹雨大的挫折,也沒有想冒險的心情。因為被保護得周到,打從出生就在家里玩買來的玩具,難免比較被動,但只要去外面活動什么東西都得自己主動去找樂趣。沒有現(xiàn)成的玩具只好想辦法制造玩具。“沙子調(diào)和一點水如何?”可以做天然的捏土游戲,“收集各式各樣的落葉如何?”可以排出各種不同的想象造型,“躲在滑滑梯下如何?”那里是秘密基地喔……利用天然的地形與東西,配合孩子們與生俱來豐富的想象力,給住在都市里的孩子們也有個小小想象與冒險的機會是非常必要的。(四)給孩子的決定權(quán)不論年紀多小,只要自我意識萌芽,就給孩子決定事情的機會。最簡單的就是,早上去幼兒園或出門時要穿的衣服,訓練讓孩子們決定,年紀小時,就多選幾件衣服讓孩子挑;等年紀大點,教孩子搭配的要領(lǐng),給孩子決定喜好。剛開始,可能無法搭配得出色,甚至于怪異,只要孩子把衣服配得好就給予贊美增加其信心,久而久之,除了培養(yǎng)孩子的審美能力,也能讓孩子關(guān)心自己對自己的衣著或決定負責。但最主要的還是在于,“自己的事情自己決定”的這種成就感。不要做凡事主宰孩子的父母,“聽爸媽的話就對了!”這句話是除非你的人生很了不起,否則,讓孩子自己決定,訓練他們做自己的主人,父母只要提供他們的意見就好。(五)告訴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意思很多孩子明明可以用語言方式來表達,卻往往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目的,這也由于父母不耐于孩子的吵鬧,干脆采取“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式的教育態(tài)度所造成。不論孩子多小,只要開始會用手指正確指出需求,就可以訓練孩子以不哭鬧方式來蒙混過關(guān)。引導(dǎo) 3 后1頁
孩子表達需求時,大人問答的聲調(diào)也要清楚,教孩子如何表達重點讓外人知道。例如:已經(jīng)會說話的孩子,當他說:“媽媽,吃~”時,要教導(dǎo)孩子清楚的把為何要吃東西的需求表達明白,要求改說:“媽媽,我餓了,想要吃東西!”的這種表達方式來訓練孩子習慣對別人清楚說明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六)自信的父母造就自信的孩子東方的教育比較傾向“群體融合性”,不突顯自我的存在,甚至“自信”還被誤解為“自我”,而在某些情況下被認為“不合群,不好相處”,然而“有自信的人”卻是為大部分人所向往的風格。相信自己的孩子而不隨波逐流的父母,通常本身的觀念健康也有自信,唯有父母本身的態(tài)度如此,才有可能教育出有自信心的孩子,因為父母的身教影響永遠是直接反應(yīng)給孩子的。 3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954706.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