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孩子的話真是會讓父母一時無言以對,雖然很生氣,但又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那么,該如何對待孩子那些“惱人”的話呢?父母們,你們曾有過類似的體會嗎?
“這是我的!”
3歲的哥哥總想要搶18個月大的弟弟的玩具。只要是弟弟手里拿著的東西,哥哥總會不遺余力地把它“搶”過來,哪怕只是一輛他早已玩膩的小汽車。
處理方法:
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萌發(fā),他們開始理解物品的歸屬性,知道什么東西是屬于自己的。有時,他們還會去霸占兄弟姐妹或者同伴的玩具,將其稱之為是自己的。
不加以理睬的“冷處理”是這類事件最好的處理方式,但這往往是說說容易做起來難。很多情況下父母都很難對孩子這種霸道的行為熟視無睹。所以,最好還是給出一些回應(yīng),比如對你的孩子搖搖頭,堅定地說:“不可以!弊尯⒆痈惺艿讲皇侨魏问露寄軌蛴芍约旱男宰觼。如果這樣還是不起作用,那么不妨用別的事情來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
“我要自己來”
3歲半的拉拉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早晨起床,每當(dāng)媽媽給她穿衣服時,她總是“努力”地試圖推開媽媽的手,倔強地聲稱不要媽媽幫忙。
處理方法:
父母要理解孩子的這種自主意識,這是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性的良好時機。不妨每天早點叫醒孩子,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來自己動手穿戴。這樣既滿足了他們自己動手的欲望,又培養(yǎng)了他們獨立自主的好習(xí)慣。
同樣,當(dāng)父母什么都為孩子安排得妥妥當(dāng)當(dāng)時,孩子不免會覺得被剝奪了自己選擇與決定的權(quán)利。什么都是父母說了算會讓孩子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受挫感,他們的自尊心很容易受到傷害。所以,不妨多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機會,讓孩子自己來做出決定。
“我討厭你!”
許多父母都曾有過被自己的孩子“討厭”的經(jīng)歷。孩子往往會因為父母沒有幫他達成他的愿望,或是沒有幫他買他喜歡的玩具,而對父母感到討厭,甚至萌生要換一個爸爸或者媽媽的想法。
處理方法:
國外的父母遇到這樣的“尷尬”情況大多不會大發(fā)雷霆,也不會傷心難過。相反,他們會以非常幽默的方式來應(yīng)對他們的寶貝:“那好吧,祝你今晚過得愉快。等明天天一亮,我就會為你找一個新“爸爸(媽媽)”,你可以住到他們家去,和他們一起生活。但是,我很遺憾,你不能把你的玩具都帶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989428.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