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孩子是學樂器那塊“料”嗎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藝術培養(yǎng)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說了這么多學習樂器的好處,到底學還是不學,具體到每個孩子、每個家庭,又有完全不同的答案。

  誤區(qū)一:我們家沒人懂音樂,我們孩子“五音不全”,根本不是學樂器的料

  其實,這是一個傳統(tǒng)的誤解。

  所謂的五音不全是指內(nèi)聽和外唱的不統(tǒng)一,孩子聽到了這個樂音,但是唱出來的時候就不是那么回事兒了。這主要是由人體發(fā)育的自身特點決定的。

  孩子的生長發(fā)育在“聽”“說”部分是以聽力技能的完善先開始的。家有寶貝的家長都知道,從寶寶出生開始,我們就不斷地對他重復“媽媽”“爸爸”等簡單的詞匯。大概在6~8個月的時候,孩子可以非常明白地聽懂簡單、常用的詞語。知道你說的“奶”指的是他喝的奶,知道“蘋果”是可以吃的東西。但要到1歲左右,孩子才能說出這些詞語,而且往往是含糊不清的。有的孩子,尤以男孩更為常見,天生語遲,甚至要到兩三歲的時候才能清楚地說出語句。

  孩子在音樂方面的表現(xiàn)力也是一樣。

  一般孩子在2歲的時候就能聽懂音樂,但唱的能力要到4~5歲才能完善,這是小肌肉(也稱纖細肌肉)定型的階段,所以孩子在4歲以前唱歌跑調(diào)是正常的,他還控制不好和發(fā)聲相關的全部肌肉組織。

  有些家長比較留心孩子唱歌跑調(diào)的問題,會從2歲開始有意識地一點點訓練孩子,但大多數(shù)所謂“我們家沒人懂音樂”的家庭會比較忽視這方面的教育,對孩子唱歌跑調(diào)的問題聽之任之,甚至認為這是遺傳,認定孩子就是“五音不全”。

  其實,唱歌跑調(diào)的現(xiàn)象在幼兒學英語的過程中同樣存在。

  如果家長送4歲左右的孩子去學習幼兒英語,會發(fā)現(xiàn)他往往發(fā)音不清楚。你一遍又一遍地重復ear,孩子一遍又一遍學著你的發(fā)音方式做出ear的口型,但他發(fā)出來的音總是不夠準確。有經(jīng)驗的幼兒英語老師會告訴你,這是非常正常的現(xiàn)象,家長不需要太在意,只需要讓孩子多聽,鼓勵他多說,適當?shù)丶m正他的發(fā)音,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里,你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孩子英語口語的發(fā)音準確度會大大提高。

  為什么我們在孩子學英語的過程中可以有那么強大的耐心培養(yǎng)他發(fā)音,在唱歌學音樂的過程中就往往不了了之呢?

  主要原因還是家長的不重視。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唱歌跑調(diào)有什么關系,大不了以后不唱歌就是了。值得注意的是,這類“五音不全”的孩子年齡越大越不好糾正,時間長了,孩子會認定自己在唱歌方面存在缺陷,天生唱歌跑調(diào),到了知道害羞的年紀時,他們甚至不敢在公開場合唱歌,這對孩子的自信心是一種傷害。

  袁來爸爸就教過這類所謂“五音不全”的孩子,他們在學樂器的過程中完全可以把“聽”與“唱”的問題同時解決好。在音準的把握上,一點兒不比其他孩子差。

  這不是孩子沒天賦,而是家長以自己片面的認識剝奪了孩子可以享受的音樂帶來的快樂。

  誤區(qū)二:我們家孩子從小就不喜歡音樂

  就算是在媽媽肚子里的胎兒,聽到音樂也會表現(xiàn)出安靜或好動的狀態(tài);出生幾個月的小寶寶,在聽到悠揚的音樂時,也會安靜片刻;1歲左右連路都走不穩(wěn)的孩子,聽到動感的音樂時,也會扭扭小屁股、動動小身體;聽到好聽的兒歌,就算是唱不清楚,小朋友也會嘟嘟囔囔哼上幾句;幼兒園里排練韻律操,每個孩子都會跟著節(jié)奏扭動身體做動作;幾乎每個中學生、大學生都會唱幾首流行歌曲,不管他唱得好不好……

  ??孩子真的不喜歡音樂嗎?

  袁來媽媽認為大多數(shù)家長所認為的孩子不喜歡音樂,是指不喜歡我們大人判定的“高雅音樂”。

  在這方面,袁來爸和袁來媽深有體會。

  在袁來小朋友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袁來爸爸就有意識地放古典音樂,想要提高寶貝對音樂的感知。袁來出生以后,袁來爸爸更是每天定時放一些古典音樂。隨著孩子長大,我們發(fā)現(xiàn)他對古典音樂根本沒有興趣。你放你的音樂,他當背景聲,手里繼續(xù)干著他喜歡的事情。等1歲多他可以開口說話了,袁來爸爸再放古典音樂的時候,他直接宣布“好吵”!

  以小提琴為畢生職業(yè)的袁來爸爸當時心都涼了,心說孩子對音樂一點兒也不喜歡,這以后學樂器可怎么辦?

  袁來2歲的時候,小區(qū)里經(jīng)常放一些我們認為通俗到俗氣的“口水歌”,我們發(fā)現(xiàn)對于這些“口水歌”,只要聽上兩遍他就能哼唱出來,音準、節(jié)奏完全沒有問題。

  我們開始反思,孩子到底是不喜歡音樂,還是不喜歡我們?yōu)樗x擇的音樂?

  袁來爸爸挑選了很多音樂,有流行的“口水歌”,有經(jīng)典的流行歌曲,有有趣的兒歌,有動感的舞曲,有高雅的交響樂,有清新的鋼琴曲……袁來爸爸陪著袁來一起聽,孩子說喜歡,我們就聽完;孩子說不喜歡,我們就直接跳過。

  在這個過程中,袁來小朋友的喜好是一直在變化的。前兩天他還覺得動感的舞曲好聽,過兩天又迷上了王菲的《傳奇》,我們沒有刻意讓他喜歡所謂的高雅音樂,一切聽憑他自己的喜好。

  有一天,袁來忽然說:“媽媽,我覺得SHE的‘我不想不想長大’沒有莫扎特的好聽。”他之前喜歡SHE的《不想長大》。這首歌曲改編自莫扎特《第40號交響曲》,他爸爸讓他聽了兩首曲子,他比較之后得出了以上的結論。

  現(xiàn)在,袁來還是什么曲子都聽,喜歡的就多聽兩遍,不喜歡的就自動跳過。最近,他又迷上了久石讓的音樂,尤其是那首交響樂版的《天空之城》。

  對我們來說,袁來是喜歡古典音樂還是流行歌曲,早已經(jīng)不再重要了。

  很多家長常常呵斥孩子:聽那些流行歌曲有什么用?浪費時間!更有老師粗暴地判定:喜歡流行歌曲的孩子是品位低下。

  其實,孩子喜歡唱歌,愿意聽音樂,只要能讓他心情放松、感覺愉悅,就已經(jīng)足夠了。

  音樂的真正魅力恰恰是因為它可以帶來心靈上的感悟。

  特別是準備參加中考、高考的孩子,多少錢、多少努力也很難換來他考前心態(tài)上的放松。如果一首流行歌曲可以有這么大的作用,做家長的,謝謝都還來不及呢!

  誤區(qū)三:投入就必須有實質(zhì)性的回報

  ??“我花了這么多錢讓你學樂器,你要學不好怎么對得起我?”

  不客氣地說,在讓孩子學樂器時,抱有類似想法的家長,不是在養(yǎng)孩子,而是在做生意。我投入了成本,就必須有回報,這不是做生意又是什么呢?

  樂器這東西,是讓人看著眼饞,但掌握起來十分費勁的事情。

  雖然沒有官方統(tǒng)計,但從袁來爸爸這些年的教學來看。10個孩子來學琴,2年之內(nèi)放棄的約1人,4年之內(nèi)放棄的約2人,堅持到小學畢業(yè)放棄的約3人,真正能堅持到初三完成系統(tǒng)學習的大概只有4人,這4人中以后走音樂專業(yè)的最多只有1人。

  這些放棄的琴童中,有的是因為孩子實在學不下去;有的是因為課業(yè)壓力增大,沒時間再繼續(xù)學琴;還有的是因為家長覺得孩子以后又不走音樂專業(yè),沒必要再繼續(xù)學下去……

  不管出于何種目的,在整個學琴的過程中不斷地有孩子在放棄。如果家長在孩子學琴之初就抱著強烈的“收獲目的”,那可能會讓你失望了!

  學琴不是在網(wǎng)上種菜,幾小時發(fā)芽,幾小時開花,幾小時收獲,可以收獲多少果實,可以獲得多少經(jīng)驗值……所有都明晃晃地寫在那里,只要算好了時間坐在電腦旁等著收菜就可以了。

  袁來爸爸建議爸爸媽媽們在讓孩子學樂器之前先做個家長自我分析。

  首先,衡量家庭的經(jīng)濟條件。

  孩子學樂器,購買樂器只是最基本的費用。常年學樂器的課時費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已經(jīng)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了,偶爾還要帶孩子聽音樂會、買CD……如果孩子非常喜歡學樂器,而且學得不錯,家長可能還感到“有所值”;如果家長在承擔經(jīng)濟上壓力的同時,孩子在學樂器的過程中又一路磕磕絆絆,到最后家長自己先從心理上感到疲憊了。

  “我賺錢這么辛苦,你一點兒都不知道珍惜……讓你學樂器真是浪費……上一堂課幾百塊錢,你回課回不掉,我這幾百塊錢就甩水里去了……”家長的這種心態(tài)不僅不利于孩子學樂器,更不利于孩子成長。

  “你晚上做功課,我電視都不看陪著你”;“你成績不好,我到處求人替你找名師補習”;“你考不上重點高中,我花錢送你去讀”;“你要這個我給你這個,你要那個我給你那個??我為你付出了這么多,你看看你,你都回報給我什么了?”……

  請記住,父母為孩子付出這么多的基礎,應該是“我愛TA”,而不是求回報。有人說孩子是父母上輩子的虧欠。因為父母欠了他,這輩子他投胎做你的孩子,來向你討債。

  這年頭,花幾十塊幾百塊進電影院看場大片,出來后都捶胸頓足喊不值得,何況養(yǎng)孩子這么大的事?

  其次,判斷家長和孩子精力上的投入。

  案例:琴童瑞瑞(琴齡2年)

  瑞瑞媽媽第一次跟袁來爸爸商量上課時間的時候,很費了一番工夫。瑞瑞媽媽翻開隨身攜帶的記事本,很仔細地查看著。

  “老師,星期六上午不能安排琴課。上午8點瑞瑞要學畫畫,然后要學蒙氏數(shù)學。下午……下午學芭蕾,要到4點才結束,晚上7點開始學圍棋。老師,您看星期天上午8點可以安排她學小提琴嗎?再晚就不行了,因為她10點鐘要上科學課,我?guī)龑W小提琴之后馬上要趕過去,不堵車的情況下路上還要三十幾分鐘。下午1點鐘她要學游泳,4點是小主持人班……”

  天哪!袁來爸爸光聽就覺得很累了。

  換作其他孩子可能早就罷工了,偏偏瑞瑞是那種熱情度很高、對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學的孩子,而瑞瑞媽媽原來是高級白領,懷孕后辭職做了全職太太。她把在工作上打拼的習慣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孩子身上。瑞瑞從半歲開始就上早教班,兩歲半上雙語幼兒園。瑞瑞媽更是有意識地為女兒創(chuàng)造英語環(huán)境,平時用英語交流。就連瑞瑞的“學習時間安排表”,也充斥著高級秘書為老板安排行程的味道。

  袁來媽媽曾建議瑞瑞媽是否縮減孩子的興趣班,但瑞瑞媽認為:“我跟那些強迫孩子上興趣班的家長不同,我們家是孩子自己喜歡,我當然要為她創(chuàng)造條件滿足她的興趣!

  這樣“趕場子”似的興趣學習堅持了一陣,一次上琴課,瑞瑞表現(xiàn)得不夠好,上課的時候心不在焉,回課回課:指在學習全新內(nèi)容之前,把上節(jié)課布置練習的曲目演奏給老師聽,并根據(jù)老師的指導進行改正,以達到熟練曲目、完整掌握技巧的目的(相當于老師檢查作業(yè)、訂正試卷。)也是錯漏百出。瑞瑞媽就發(fā)孩子脾氣:“你怎么搞的?平時在家不是練得挺好嘛!你怎么回事,這么簡單的地方都拉錯?”

  媽媽越發(fā)火,瑞瑞越緊張,拉錯的地方就越多,到最后根本沒辦法把課繼續(xù)上完?吹饺鹑鹁趩实臉幼,瑞瑞媽當場就情緒崩潰了,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

  瑞瑞媽對著袁來媽媽訴苦:“我每天為了她東奔西跑,天天過得馬不停蹄。我車里放著樂扣盒,里面裝了飯菜,讓瑞瑞在上課的路上吃,我等她上課了,坐在教室外面吃。每天早早叫她起床練形體,她去幼兒園,我忙著整理家。等幼兒園放學,我在路上跟她練英語口語。回家以后安排她吃飯,還要陪她做科學小實驗、擺棋譜,看著她練琴,和她一起做階梯數(shù)學,上床前還要給她念英語繪本。晚上把她送上床,我累得都不想跟老公說話了。我做了這么多是為了什么啊?還不是為了她!又不是我想讓她學的,是她自己要學的,為什么她不努力?”

  瑞瑞媽忘記了一點??孩子永遠都是孩子。

  不要指望孩子會有成年人的判斷能力。事實上,很多成年人對于自己的選擇都是不理智的,更何況是年齡還處在個位數(shù)階段的孩子。

  孩子對一件事感興趣,他想去學,這沒有錯。但如果你把他的每個興趣都當成人生大事來完成,時間久了,熱勁兒一過,他累,你也累,最終的結果只能是“集體崩潰”。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孩子如此,家長亦然。

  最后,家長要擺正心理位置。

  家長在讓孩子學樂器之初要先分析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值:你希望孩子把學琴只是作為一個業(yè)余愛好,以后在性格氣質(zhì)上有所塑造,或者希望他通過考級達到學樂器技藝上的某種高度,又或者希望孩子可以通過學樂器達到高考加分的目的……在孩子未來的道路上,你希望他走藝術類專業(yè)路線,或者從事相關職業(yè),再或者成名成家……家長先選好目標,再根據(jù)你的目標值對孩子的學樂器道路進行投入。家長先在心里架起衡量的標尺,孩子的學樂器之路才能走得更順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99964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