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音樂開發(fā)右腦的莫扎特效應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右腦記憶方法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唐·坎貝爾(Don Campbell)于九七年創(chuàng)作的《莫扎特效應》(The Mozart Effect)一書,榮登暢銷書排行榜,奠定了他在音樂評論界的地位。2003年9月坎貝爾首次在新加坡舉辦研討會,慕名而來者眾多。

研討會上,坎貝爾以輕松有趣的方式讓與會者了解音樂的功用,尤其是莫扎特的音樂,能協(xié)調左右腦,達到提升智力,增強空間判斷思維的效果,這便是所謂的莫扎特效應。

左腦是屬理智型的,善于分析、批判;右腦則屬感情型,具藝術氣質,了解時空等抽象觀念。此外,還有一個后腦,患老人癡呆癥者就是后腦的功能出了問題,鼓樂(Drumming)可以用來緩減這種病情,幫助患者恢復某部份的記憶。由此可見,后腦與節(jié)奏感是息息相關的。

為什么采用莫扎特而不是貝多芬或其他音樂家的作品呢?

莫扎特的音樂具有可以使人身心平衡的因素:音樂結構完善、音區(qū)適中、節(jié)奏平穩(wěn)、樂句對稱等等。對于學習出現(xiàn)障礙者,如:自閉癥、過動兒(ADD,ADHD)、閱讀困難(dyslexia)等情形,應用莫扎特音樂就有顯著的功效。反觀貝多芬的音樂,由于時代背景和音樂家的個性,顯得情感強烈,不太適合身心長期失衡者。

坎貝爾的觀眾來自不同領域。有音樂教師、樂團指揮、瑜珈導師、新世代(New Age)愛好者。有人提問坎貝爾的身份,他巧妙地回答自己不是New Age,而是Middle Age(中年人士)。

莫扎特本身也是雙重身份的人。他參加了當時極負盛名的秘密組織,號稱“互助會”(Freemasonry),是個專門探討神靈,注重符號意義(Symbolism)的龐大組織。至今互助會仍盛行于世,新加坡分會會址就在郵政局博物館(Singapore Philatelic Museum)隔鄰。莫扎特曾為互助會寫了幾首經典作品,《魔笛》(The Magic Flute)就充滿了互助會的色彩,具有強烈的心理暗示作用。

坎貝爾的學說基本上是根據(jù)湯馬提斯博士(Alfred Tomatis)的理論演變而成。湯博士是音樂療法的權威,在理論與實踐中力推莫扎特音樂,注重高頻率的制造,強調右耳是主耳(donminant ear)的重要性。在會上,坎貝爾就實際運用了音響系統(tǒng)中的高頻與增加右喇叭的音量,使觀眾能專注聆聽演講。

莫扎特的音樂具有豐富的韻律與平衡感,就像莎士比亞的舞臺劇中的臺詞,抑揚頓挫,工整完美。若再配合心理導師,靈活處理(Improvisation), 在學習外語、處理學習障礙、教學等等方面,更能充分地發(fā)揮莫扎特效應。

培養(yǎng)英語天才的方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nao/59945.html

相關閱讀:成為一個左右腦平衡的全腦人
左手的使用給左撇子也給左撇子孩子的家長和教師提出特殊的課題
看看,右腦開發(fā)沒有
心象訓練的核心原理
電教媒體與右腦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