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
賈平凹
我說的風景是在我家那一方小小的窗上。我常坐在窗前,無聊地向外張望。數(shù)年前,天上的星子很稠,后來漸漸歸稀,待到高大的建筑攆過來,建筑上的窗便裝扮了我的風景,我的窗也或裝扮了人家的風景吧?這么想著,很有些卞之琳先生的詩味,我就將頭偏過去,久久地看建筑物下的那塊生長著五谷的空地。見有一個老頭,好高的個子,細細瘦瘦,從地埂的這邊走到地埂的那邊,再從地埂的那邊走到地埂的這邊,來回均一百一十步,一步也不差的,就像一把活動著的人尺。
“老伯,在練功嗎?”一天,我終于走出屋去,想找他說個解悶兒的話。
“氣功!
“噢,人老了要健身的。這是哪家氣功?”
“生氣的功!”
他站住了,虎虎地拿眼睛瞪我。這是一雙有著血絲的眼睛。瞪我久了,他便松下勁來,一撲沓僵坐在了地上。我認出這是一位農(nóng)夫,有一雙硬殼的手,雖然穿了一件呢子中山短裝,但沒有緊扣子,里邊的襯領很油膩。我知道這里的農(nóng)村已陸續(xù)劃歸城市,土地被征用,村子里不時噼噼啪啪鳴放鞭炮,農(nóng)民獲得一筆巨款,又煥然一新作了市民,那些年輕人興高采烈。我就投其所好,說:
“聽說你們都可住高樓了?”
“人是雀兒嗎?”
“你們好幸運,沒文憑也‘農(nóng)轉(zhuǎn)非’了!”
“有地氣嗎?”
“住小土屋有地氣,卻會得關節(jié)炎。”
“親戚來了就不患水土病嗎?”
“都吃自來水了,鬧不了肚子的!
“開電梯還行?”
“讓你去廠里開電梯?那是好工作!”
“好,上去下來上上去下下來上上上去下下下來!
“這操什么心?”
“小時候,夏天在院子里乘涼,爹睡在席左邊,娘睡在席右邊,我睡在中間,為的是怕狼叼了去。天一黑,?匆娞锕∩嫌泄罚小畣褑褑选,它就來了,看見一條大尾巴掃帚一樣掃在地上,便猛叫一聲:‘狼!’狼就嚇跑了,我也嚇得回家害了一場病,F(xiàn)在倒想見一見狼哩!
“動物園不是有嗎?”
老頭是不慈祥的,話難投機,我便覺無聊了。又回坐到我的窗前,想所謂的兩代人的鴻溝,想所謂的觀念陳舊,想所謂的農(nóng)民意識,覺得這老頭可笑,他該是我作品中的一個什么典型。再不愿看到他人尺似的走動。老家伙,他哪里會明白這個世界越來越小的道理呢?
一天,窗外突然有狗叫聲,很凄慘。我朝外望去,那人尺還在那里丈量著,而空地的那頭,一群年輕人在殺一條狗。多半是為著一張完整的皮,狗被繩索勒住,但每勒一次,一放到地上就又活了,一個就說:‚狗是土命,吊起來勒,不要放到地上。‛果然狗徹底死了。我瞧見年輕人大呼小叫,而人尺再沒有丈量了,呆立了許久,就走掉了。
這一走,老頭就再沒有出現(xiàn)。
兩年過去了,我的窗外再沒了那塊生長著五谷的空地,我的風景愈發(fā)平淡。但在這個城市里新出現(xiàn)了一位說獨角戲的絕好的演員,他在臺上臺下,出言都極幽默,反話正說,正話反說,你永遠無法摸清他的真實性。我看過他的演出,有人告訴我說,他就是兩年前由農(nóng)村戶口轉(zhuǎn)為城市戶口的,是那個人尺的兒子。演出后,我向他打聽他爹。
“你爹好吧?”
“瞧我腿腫嗎?辛苦呀,昨晚端端靠著床板立了一夜。”
“好久未見他老人家了!
“太累了,累昏迷了,一夜都沒蘇醒!
“他去開電梯了嗎?”
“今早起來,端個刷牙缸子,哇哇直吐啊!走到廁所,看見啥不想吃啥!”
一九八八年一月二十日
(選自《人民日報》)
4.下列對作品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頭寫老頭在地埂上來回‚“人尺”似的“丈量”,寫出了他對土地的留戀,以及失去土地的莫名焦慮。
B.“虎虎地拿眼睛瞪我”“一雙有著血絲的眼睛”這些細節(jié)描寫,表明老人對陌生人懷有敵意和嫌怨。
C.“上去下來上上去下下來上上上去下下下來”這一句運用反復辭格,表達了老人對所從事工作的厭煩。
D.“我”“再不愿看到他人尺似的走動”,并稱他“老家伙”,還挖苦他,這寫出了“我”與老人的隔膜。
5.作品花費筆墨敘寫年輕人殺狗這一事件,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
6.作品以“我”與“人尺”的兒子——獨角戲演員的問答收尾,作者這樣寫有多方面的考慮,請結(jié)合作品進行分析。(6分)
答案:
4.B(“表明老人對陌生人懷有敵意和嫌怨”這一分板欠妥帖,“虎虎地拿眼睛瞪我”是顯露老人在土地被征用后的“城市生活”的不適感,對“我”的問話顯得不耐煩;“一雙有著血絲的眼睛”則是反映了老人內(nèi)心的壓抑、煩躁、不安,表明他無法適應這種城市生活的模式。)
5.①使敘事有波瀾:殺狗也是“風景”之一,這一事件使作品內(nèi)容突轉(zhuǎn),同時也為老人再也沒有出現(xiàn)作鋪墊。(3分)②增添隱喻色彩:狗是土命,吊起來勒,離開土地,就死了;這一場景隱喻老人被迫脫離土地而走向死亡的黯淡結(jié)局。(2分)
6.①從組織結(jié)構(gòu)看,以“我”與“人尺”兒子的問答收尾,交代了老人的結(jié)局,呼應上文,使作品結(jié)構(gòu)完整;②從材料選擇看,“我”與“人尺”兒子的問答是“風景”的組成部分,它是“我”與“人尺”對話的接續(xù),豐富了“風景”的內(nèi)容;③從主題內(nèi)涵看,獨角戲演員看似答非所問的答語中,隱約折射了“人尺”離世前的狀況,具有反諷色彩,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城市化進程中農(nóng)民生存困境的反思。(每點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給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uedu/jixuwen/1278279.html
相關閱讀:《世上最溫暖的花》閱讀附答案
“讀“但這九的生活”閱讀理解答案
“。我父親讀過兩書”閱讀理解答案
《神奇的一步》閱讀答案
《你在傘里嗎》閱讀答案及考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