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史可法的揚州肖復(fù)興 揚州,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40多前,我讀到清人全祖望那篇著名的《梅花嶺記》,看到他記述的史可法壯烈殉國的場面:大兵如林而至之際,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閣部也!”勸之降,忠烈大罵而死。死前,他留下遺言:“我死當(dāng)葬梅花嶺下!鄙俚男,被一腔壯懷激烈所燃燒。揚州,在我的心里,是史可法的揚州,是一地梅花怒放的揚州。真的來到揚州,已經(jīng)是十多之后上個世紀的70代末。那時的揚州,沒有如今那樣多的高樓大廈,史可法墓前的護城河那樣的清澈,河邊的楊柳在夏日里濃蔭四溢,為史可法祠堂遮擋著驕陽的炙烤,祠堂前的小路,水洗過一樣干凈而幽靜。 只可惜,我來的季節(jié)不對,梅嶺沒有一朵梅花。 第二次來到揚州,是20過后,上個世紀90代末了。那是一次會議結(jié)束之后游覽瘦西湖和個園,在參觀個園的時候,我獨自一人悄悄地溜了出來。記憶中史可法墓應(yīng)該離個園不遠,果然,往北一走,很快就到了護城河邊,依然是楊柳依依,依然是小路幽幽,更奇特的是,祠堂里,梅嶺下,依然只有我一個人。這樣更好,可以獨自一人和忠烈喁喁獨語。和瘦西湖的游人若織相比,這里的空曠和幽靜,也許正適合史可法。還是沒看得到梅嶺的梅花,不過,沒關(guān)系,好的風(fēng)景,杰出的人物,遙遠的歷史,永遠都在想象之中。200 9的初春,我第三次來到了揚州。真的是和史可法和揚州有緣,來揚州前不久,在國家大劇院看過昆曲《桃花扇》,那里面有史可法率兵于梅花嶺下“誓師”一段——史閣部言道:眾位請起,聽俺號令,你們?nèi)笋R,一千迎敵,一千內(nèi)守,一千外巡。上陣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戰(zhàn);巷戰(zhàn)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盡。面對清兵的入侵史可法表現(xiàn)出的民族氣節(jié),讓今人嘆為觀止,甚至汗顏。是他讓揚州這座城市充滿血性,蕩漾著歷史的波紋漣漪。 我一直以為,揚州區(qū)別于一般的南方城市,區(qū)別于那種小橋流水的婀娜多姿。由于地理的關(guān)系,它地處江蘇的北大門,照史可法說是“江南北門的鎖鑰”。所以,揚州不僅具有江南一般小城女性的嫵媚,同時具有江南一般小城沒有的男性的雄偉。無疑,史可法為揚州注入了這樣雄性的激素,壯烈的舍生取義,慘烈的揚州十日,讓這座城市氣吞吳越,拒絕后庭花和脂粉氣,讓揚州不僅有精致的揚州炒飯、揚州灌湯包子和揚州八怪,而且有了遙想當(dāng)鐵馬秋風(fēng)把欄桿拍遍的想象空間,有了可以反復(fù)吟唱的英雄詩篇的清澈韻腳。 沒錯,史可法讓揚州不僅是一幅畫,而且是一首詩。 這次來因有朋友的陪伴和解說,看得更明白一些。享堂前的一副清人的抱柱聯(lián):數(shù)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古風(fēng)盈袖,很是沉郁。梅花仙館外另一副今人的抱柱聯(lián):萬青史可法,三分明月長存。嵌入史可法的名字,互為鏡像,做今古的借鑒,令人遐思。享堂里有史可法的塑像,享堂后是史可法墓。墓前有石碑和牌坊,墓頂有草覆蓋,被人們稱之為“忠臣草”。 享堂西側(cè)有晴雪軒,里面藏有史可法的遺墨。史可法的書法是真正的書法,草書行書都有,氣遏行云,韻擊流水。他的遺書最是讓我心動,他的第三封遺書,僅僅三句:“可法死矣!前與夫人有定約,當(dāng)于泉下相候也!四月十九日,可法手書!笨梢哉f是史可法短促一生中最精彩的絕句。墨跡點點,也是血跡斑斑,幾百來依然色澤如潤,氣韻如生,鮮活如昨。6天后,這一,即16454月25日,史可法殉國。次清明前一日,他的副將,也是他的義子史德威,在他誓師和血戰(zhàn)的梅花嶺下,為他筑墓立碑。但是,那只是史可法的衣冠冢。 走出晴雪軒,來到梅嶺下,春梅未開,冬梅正殘,斷紅點點,飄落枝頭,有一種哀婉的氣氛,襲上心頭。好在祠堂東側(cè)桂花廳前,有紫藤和木香各一架,過些日子就會次第開花,一紫一黃,分外好看。到了秋天,祠堂大門前那兩株古銀杏樹金黃色的落葉,會落滿一地,落滿祠堂的瓦頂,更是壯觀。如果說梅花是史可法的靈魂,那滿祠堂種植的紫藤、木香、銀杏、桂花、芍藥、蔥蘭,就都是揚州人的懷念和心情。在揚州,還留下了這樣特殊而別具情感的地名:史可法路、螺絲及頂街(摞尸及頂?shù)闹C音,當(dāng)史可法抗敵,巷戰(zhàn)血拼時尸體一個摞一個到城墻頂),以及史可法曾經(jīng)居住過的轅門橋。揚州人把對史可法的紀念滲透進他們的生活,刻印在他們走的路上和日子里,那是揚州人在心底里為史可法吟唱的安魂曲。 揚州,不管到什么時候,真的都是史可法的揚州。4.下列對這篇散文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dāng)?shù)膬身検牵?分):
答案:
4.選A項3分,選D項2分,C項1分。選B項、E項不給分。5.(1)①內(nèi)容上,這句話是作者的自我寬慰,同時也寓含著哲理,也表明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是無止境的。②結(jié)構(gòu)上,承上啟下,上承未見到梅花的遺憾,自然引發(fā)下文寫他人和自己對史可法這一英雄人物的無限追慕。(3分)(2)用比喻手法,把墨跡比作血跡,表現(xiàn)史可法的悲壯之情;用排比手法,通過描寫墨跡如新,表明史可法的精神永存。整個句子,表達了作者對史可法的敬仰之情。(3分)6.(1)史可法在揚州壯烈犧牲,從此,史可法和揚州形成密切關(guān)聯(lián)。(1分)(2)史可法讓揚州城在嫵媚之外,增添了男兒血性與英雄豪氣。(2分)(3)揚州人種花植木、命名街道,都體現(xiàn)了揚州人已經(jīng)把對史可法的紀念滲透進日常生活。(2分)7.意蘊(2分):梅花,象征史可法的堅貞不渝的精神,象征后人對英雄的追思仰慕之情,也象征揚州城的高潔之美。(答對兩點給2分)作用(6分):(1)“梅花”是作者結(jié)構(gòu)文章的線索。(2)表現(xiàn)史可法人物形象,寫梅花,是為了塑造史可法形象服務(wù)。(3)作為史可法祠堂的環(huán)境,烘托出一種哀婉的氛圍,表達作者憑吊時的心情。(4)設(shè)置懸念,作者向往著一地梅花怒放的揚州,領(lǐng)起全文,接著寫兩次未見梅花,心懷遺憾,為下文設(shè)置懸念。(答出三點即可得6分)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uedu/jixuwen/462682.html
相關(guān)閱讀:“穿不過父親那一片?讘c東父親叫孔憲之”閱讀理解答案
丁立梅《采一把艾蒿回家》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聽聽那冷雨》閱讀訓(xùn)練及參考答案
有關(guān)“南京地鐵文化墻”閱讀及答案
《清華的“終身校長”梅貽琦》閱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