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明史?張漢卿傳 閱讀答案附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文言文閱讀答案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明史

張漢卿,字元杰,儀封人。正德六進士。授魏縣知縣,征拜刑科給事中。嘗陳杜僥幸、廣儲積、慎刑獄三事,深切時弊,不報。武宗將南巡,偕同官伏闕諫。

世宗嗣位,從巡撫李鐸言,發(fā)帑金①二十萬優(yōu)恤宣府軍民。以漢卿言,并發(fā)十三萬之大同。屢遷戶科都給事中。嘉靖元冬,與同官上言:陛下軫念畿輔莊田之害,遣官會勘。敕自正德以后投獻及額外侵占者,盡以給民。王言一布,天下孰不誦陛下之仁!近者給事中夏言、御史樊繼祖、主事張希尹勘上涿州薰皮廠、安州鷹房草場,詔旨留用。所司執(zhí)奏,迄不肯從,非所以全大信昭至公也。皮廠起于馬永成,鷹房創(chuàng)于谷大用,皆奪民業(yè)為乎。今馬俊、趙?恃?邸舊恩,妄求免革,是復蹈永成、大用故轍也。乞盡還之民,而嚴罪俊、?,為欺罔者戒。后父陳萬言請營新第,既又乞莊田,內(nèi)官吳勛等請督蘇州織造,漢卿皆極諫。不納。

應天諸府大旱,帝將鬻淮、浙余鹽及所沒產(chǎn),易銀振之。漢卿言:易銀緩,非發(fā)帑金不可。帝為發(fā)銀十五萬。未幾,復偕同官言:今天下一歲之供,不給一歲之用,加其水旱頻仍,物力殫屈。陛下方躬行節(jié)儉,而中官梁棟等奏營造缺珠寶,是欲括戶部之銀也。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數(shù)欲行京倉撥補是欲耗太倉之粟也夫內(nèi)庫不足取之計部計部不足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將安取哉?今東南?②饑,民至骨肉相食,而搜括之令頻行,臣等竊以為不可。報聞。已,又劾席書振濟乖方,乞遣官往勘,正其欺罔罪。帝方眷書甚,驛召為禮部尚書,不罪也。

初,興獻帝議加皇號,漢卿力爭,至是,又倡眾伏闕。兩受杖,斥為民。二十,言官邢如默、賈準等會薦天下遺賢,及漢卿,終不召。

選自《明史列傳第八十》

【注釋】①帑金:指國庫所藏 ②?:屢次,接連

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進士是在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殿試及第者之稱。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

B.給事中為加官,秦時始置。加此號得給事宮禁中,常侍皇帝左右,備顧問應對。明朝所設的給事中,有監(jiān)察六部諸司、彈劾百官的權力,與御史互為補充。

C.畿輔 畿,京畿;輔,如同漢代的三輔(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合指京都周圍附近的地區(qū)。

D.未幾表示時間很短。古代表示時間很短的詞語還有:立、遽、少時、少頃、俄頃、尋、久之、既而、須臾等。

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數(shù)/欲行京倉撥補/是欲耗太倉之粟也/夫內(nèi)庫/不足取之計部/計部不足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將安取哉

B.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數(shù)/欲行京倉撥補是欲/耗太倉之粟也/夫內(nèi)庫不足/取之計部/計部不足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將安取哉

C.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數(shù)/欲行京倉撥補/是欲耗太倉之粟也/夫內(nèi)庫不足/取之計部/計部不足/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將安取哉

D.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數(shù)欲行京倉/撥補是欲/耗太倉之粟也/夫內(nèi)庫/不足取之計部/計部不足/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將安取哉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嘉靖間,張漢卿與同僚一起上書,對皇帝下令從正德以后接受進獻和額外侵占的田地,全部要還給百姓這件事,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B.張漢卿曾極力向皇帝進諫,反對為皇后的父親陳萬言修建新宅第,又反對太監(jiān)吳勛等擔任蘇州織造,但皇帝并沒有采納。

C.應天等府發(fā)生旱災,皇帝打算出售淮、浙兩地剩余的鹽以及所罰沒的產(chǎn)業(yè),換得銀兩賑災。張漢卿卻認為賣東西換得銀兩太慢了,要趕緊從國庫中撥銀賑濟。

D.張漢卿曾因席書賑災違規(guī)而上疏彈劾他,請求派遣官員前往調(diào)查,治他欺君罔上之罪;噬蠀s非常眷顧席書,不僅沒有治罪,還讓張漢卿擔任禮部尚書。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①嘗陳杜僥幸、廣儲積、慎刑獄三事,深切時弊,不報。(5分)

②所司執(zhí)奏,迄不肯從,非所以全大信昭至公也(5分)

答案:

4、D

5、C

6.D。(應是席書擔任禮部尚書)

7.①(張漢卿)曾經(jīng)上書陳述杜絕僥幸、擴大儲蓄積聚、謹慎使用刑獄三件事,非常切合當時社會的弊病;噬蠜]有答復他。(省略主語1分,嘗、切各1分,大意1分。)

②主管的官吏持章表上奏,至今不肯聽從,這種做法不足以保全偉大的信譽,昭示至高的公正呀

參考譯文:

張漢卿,字元杰,儀封人。正德六進士。授官魏縣知縣,被征召擔任刑科給事中。(張漢卿)曾經(jīng)上書陳述杜絕僥幸、擴大儲蓄積聚、謹慎使用刑獄三件事,非常切合當時社會的弊病。沒有得到答復。明武宗將要南巡,和同僚一起直接向皇帝上書進諫。

明世宗繼位后,聽從巡撫李鐸的建議,從國庫中撥付二十萬兩白銀優(yōu)待撫恤宣府鎮(zhèn)的軍民。因為張漢卿的建議,一起從國庫中撥付十三萬兩白銀優(yōu)待撫恤大同的軍民。幾次擔任戶科都給事中官職。嘉靖元冬天,和同僚一起向皇帝上書說:陛下非常擔憂京城周邊莊田的害處,派遣官員會同查勘。下令從正德間以后接受進獻和額外侵占的田地,全部要還給百姓;实鄣脑t書一公布,天下誰不傳誦陛下的仁德!近日給事中夏言、御史樊繼祖、主事張希尹勘察上涿州薰皮廠、安州鷹房草場,詔書下旨留用。主管的官吏持章表上奏,至今不肯聽從,這種做法不足以保全偉大的信譽,昭示至高的公正呀。皮廠起源于馬永成,鷹房始創(chuàng)于谷大用,都是搶奪百姓的產(chǎn)業(yè)建成的。如今馬俊、趙?仗著藩王府邸的舊恩,非分地要求免除變革,是延續(xù)馬永成、谷大用的舊做法。乞求把這些產(chǎn)業(yè)全部還給百姓,并且嚴厲處罰馬俊、趙?,以此告誡那些欺君罔上的人。皇后的父親陳萬言請求營建新府第,接著又請求賜給莊田,太監(jiān)吳勛等請求擔任蘇州織造,張漢卿都進諫極力反對,但沒有被采納。

應天等府大旱,皇上打算出售淮、浙兩地剩余的鹽以及所罰沒的產(chǎn)業(yè),換得銀兩賑濟。張漢卿上奏說:(賣東西)換得銀兩太慢了,一定要從國庫中撥發(fā)銀兩才可以;噬希◤膰鴰欤⿹芙o災區(qū)白銀十五萬兩。沒多久,又和同僚一起向皇帝進諫說:如今國家一的收入,不夠一的開支,又加上水旱災害頻繁發(fā)生,可供使用的物資極為短缺匱乏;噬险H自做到節(jié)約勤儉,但宦官梁棟等人上奏建筑工程、器械制作等缺少金銀珠寶,這是要擴大戶部的開支呀。梁政等人又用免除十分之三的數(shù)量,想從京城的倉庫撥付彌補,這是想要消耗太倉的糧食呀。國庫不夠,就向戶部索取;戶部不夠,向郡邑的平民百姓索取。郡邑的平民百姓又將到哪里索取呢?如今東南地區(qū)連饑荒,老百姓到了骨肉相食的地步,但是搜括百姓的命令不斷施行,臣子們私下里認為這樣是不正確的;实叟鷱退嘀乱阎:髞,又上疏彈劾席書振濟災民違背方略,請求派遣官員前往調(diào)查,治他欺君罔上之罪。皇上當時非常眷顧席書,以驛馬傳召擔任禮部尚書,沒有治罪。

當初,商議給興獻帝加封皇號,張漢卿極力反對,到現(xiàn)在,又倡議眾臣直接向皇帝上奏。兩次受到杖責,貶斥為民。嘉靖二十,負責監(jiān)督與上諫的官員邢如默、賈準等一同推薦天下沒有被朝廷任用的賢能之人,提及張漢卿,但最終沒有被召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uedu/wenyanwen/383665.html

相關閱讀:古文閱讀備考精講:汪喬,字歲星,遂安人
舊唐書?李固言傳 閱讀答案附翻譯
文言文“觀刈麥”和“破陣子”考點檢測及答案
“趙璜,字廷實。少從父之官,墜江中不死”閱讀答案及考點分析
古文閱讀備考精講:高勱字敬德,渤海?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