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問題。
。祝端洝吩疲骸芭眢恢,有石鐘山!贬B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響若洪鐘,因受其稱。有幽棲者,尋綸(釣魚)東湖,沿瀾窮此。遂躋崖穿洞,訪其遺蹤。次于南隅,忽遇雙石,欹(qī,傾斜的意思)枕潭際影淪(倒映)波中,詢諸水濱(的人),乃曰:“石鐘也,有銅鐵之異焉!笨鄱鲋下暫,北音清越,?止響騰余歇(余韻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聯氣凝質,發(fā)為至靈,不然,則安能產茲奇石乎?乃知山乃石名,歸矣。如善長(酈道元字善長)之論,則瀕流庶(眾多)峰,皆可以斯(這,指“石鐘”)名貫之。聊刊前謬,留遺將來。貞元戊寅歲七月八日白鹿先生記。(李渤《辨石鐘山記》)
(乙)石鐘山之片石寸草,諸將皆辨識,上鐘巖與下鐘巖其下皆有洞,可容數百人,深不可窮,形如覆鐘,彭侍郎玉麟于鐘山之頂建立昭忠祠。乃知鐘以形言之,非以聲言之,酈氏、蘇氏所言,皆非事實也。選自曾國藩(《石鐘山名考異》)
1.下列加粗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有幽棲者,尋綸東湖 幽棲者:隱居的人
B.次于南隅 次:臨時住宿
C.南聲函胡,北音清越 函胡:重濁而模糊
D.聊刊前謬 刊:刻印
2.甲文中的“幽棲者”“白鹿先生”與李渤三者是什么關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石鐘山記》中與甲段文字意思相應的句子。
①與“?止響騰余歇”相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與“如善長之論”相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下列問題要求用有關原文回答。
①李渤探訪石鐘山遺蹤所得的結論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李渤對酈道元的觀點持何態(tài)度,在甲文中他是怎樣表明這種態(tài)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曾國藩關于石鐘山命名原因的觀點是什么?他的根據是什么?
答:觀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蘇軾在《石鐘山記》中寫道:“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你對這種說法有什么認識?請就此問題分小組討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D
2.三者同屬一個人!坝臈摺笔抢畈车淖苑Q,“白鹿先生”是李渤的號。
3.①桴止響騰,余韻徐歇。
②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4.①李渤的結論是“山乃石名!
②持否定態(tài)度;“如善長之論,則瀕流庶峰,皆可以斯名貫之!
③觀點是:“乃知鐘以形言之,非以聲言之”。根據是:“形如覆鐘”。
5.蘇軾的這種說法應該是正確的。雖然后人有了新的看法,認為石鐘山是因山形像覆鐘而得名的,今人經考察又認為石鐘山是因“形”和“聲”兩方面而得名的。蘇軾的說法不完全正確。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蘇軾的努力。人們對于客觀事物的認識,本來就有一個過程,而且后人對蘇軾說法的懷疑、察疑、釋疑,正是和蘇軾的不迷信古人,不輕信舊說,不主觀臆斷,而自愿親身實地觀察的精神一致的。(此觀點僅供參考,你能有新的認識,只要合情合理亦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uedu/wenyanwen/395059.html
相關閱讀:“藍玉,定遠人,開平王常遇春婦弟也”閱讀答案及考點分析
蓋寬饒字次公。初拜為司馬,未出殿..閱讀答案
廣西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文言文閱讀答案
“文侯與群臣飲酒”原文、注釋、翻譯 、閱讀訓練附答案
《趙孟?,字子昂》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