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問題。滄浪亭記
[宋]蘇舜欽 予以罪廢,無所歸。扁舟吳中,始僦舍以處。時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狹,不能出氣,思得高爽虛辟之地,以舒所懷,不可得也。
一日過郡學,東顧草樹郁然,崇阜廣水,不類乎城中。并水得微徑于雜花修竹之間。東趨數百步,有棄地,縱廣合五六十尋,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闊,旁無民居,左右皆林木相虧蔽。訪諸舊老,云:”錢氏有國,近戚孫承右之池館也!臂曷賱荩z意尚存。予愛而徘徊,遂以錢四萬得之,構亭北?,號'滄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陽又竹,無窮極。澄川翠干,光影會合于軒戶之間,尤與風月為相宜。予時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則灑然忘其歸。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形骸既適則神不煩觀聽無邪則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榮辱之場日與錙銖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動物耳。情橫于內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則溺,以為當然;非勝是而易之,則悲而不開。惟仕宦溺人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勝之道。予既廢而獲斯境,安于沖曠,不與眾驅,因之復能乎內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閔萬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為勝焉!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予以罪廢,無所歸??廢:罷黜,罷官
B、訪諸舊老??訪:詢問
C、人固動物耳??動物:被外物所感動
D、非勝是而易之,則悲而不開??易:輕視,看不起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思得高爽虛辟之地,以舒所懷??予愛而徘徊,遂以錢四萬得之
B、構亭北?,號“滄浪”焉??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C、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D、是未知所以自勝之道??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身處北宋初期,因受朝中保守派陷害,被削職為民,帶著心靈的創(chuàng)痛,流寓蘇州。文章先敘寫“高爽虛辟”宜居之由“思得”“不可得”而終于“得之”的過程。土居褊狹不能出氣,這與其說是生理上的感覺,不如說是憤懣和抑郁的心理上的感覺。
B、孫承?的池館遺址,環(huán)境優(yōu)美而僻靜,深受作者喜愛。這一段寫景,作者采用移步換景法,真切地寫出了被自然環(huán)境深深吸引的情態(tài)。而對具體筑亭之事,僅以“構亭北?”一語帶過;至于為何取名“滄浪”,則始終未予說明,這不能不說是一大敗筆。
C、作者抒寫他從這一佳地獲得的情趣,極力渲染內心的舒坦自然,強調與大自然的息息相通,唯與“魚鳥共樂”。這種極端化的追求,是作者心靈上對黑暗現(xiàn)實所作出的逆向反應,也說明政治打擊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沉重印記。
D、文章清晰地留下了仿效柳宗元永州山水游記的痕跡,但作者并非簡單的模仿,而是在文字中融入了個人獨特的體驗,反映了自己的心態(tài),特別是把大段議論引入文中,更顯出宋人散文特有的理性風格。
4、用“?”給文中加粗的部分斷句。
形 骸 既 適 則 神 不 煩 觀 聽 無 邪 則 道 以 明 返 思 向 之 汩 汩 榮 辱 之場 日 與 錙 銖 利 害 相 磨 戛 隔 此 真 趣 不 亦 鄙 哉
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情橫于內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D
2、C
3、B
4、形 骸 既 適 則 神 不 煩/ 觀 聽 無 邪 則 道 以 明/ 返 思 向 之 汩 汩 榮 辱 之場 /日 與 錙 銖 利 害 相 磨 戛/ 隔 此 真 趣/ 不 亦 鄙 哉
5、(1)情感充塞在內心就性情壓抑,一定要借外物來排遣。
(2)(有時)舉起酒杯放聲歌唱,(有時)坐著仰天長嘯,人跡罕至,只與魚鳥同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uedu/wenyanwen/409482.html
相關閱讀: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閱讀附答案
《芋老人傳 周容》閱讀答案附翻譯
“魯國之法”閱讀及答案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閱讀訓練附答案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閱讀答案及考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