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吳?,字伯美,山西沁州人。順治十六進士,授河南確山知縣。縣遭明季流寇殘破,?拊流亡,辟蕪廢,墾田歲增,捕獲盜魁誅之。師下云南,縣當孔道,輿馬糧餉,先事籌辦而民不擾。康熙十三,以卓異入為吏部主事,歷郎中。累遷通政司右參議。刑部尚書魏象樞亟稱其賢。二十,特擢右通政,累遷左副都御史。
二十八,遷兵部侍郎,尋授湖廣巡撫。湖北自裁兵亂后,奸猾率指仇人為亂黨, 株連不已,?悉置不問,而懲其妄訐者,人心大定。陜西饑,流民入湖廣就食,令有司分賑,全活甚眾。三十一,詔以荊州兵船運漕米十萬石至襄陽備賑,?議:“兵船泊大江下至漢口受米,復西上抵襄陽,計程二千馀里。令原運漕船若乘夏水順道赴襄陽,僅七百馀里,即以便宜行事。”疏入,上嘉之。未幾,丁母憂,服未闋,即授湖廣總督,仍聽終制乃赴任。故事,土司見州縣吏不敢抗禮,其后大吏稍稍假借之。?至 ,絕?遺,飭謁見長吏悉循舊制,或犯約束,檄諭之,無敢肆者。
三十五,召為左都御史。三十六,典會試。上北征回鑾,顧迎駕諸臣,褒?及河道總督張鵬翮居官之廉,即擢?為刑部尚書,而以鵬翮為左都御史。三十七,拜保和殿大學士,兼刑部。?熟諳舊章,參決庶務,靡不允當。奏對皆竭忱悃,上每稱善。所薦引多賢能吏。
三十九,復典會試,上手書“風度端凝”榜賜之。尋具疏乞休,不允。上嘗臨米芾書以賜?,書其后曰:“吳?寬厚和平,持己清廉。先任封疆,軍民受其實惠。朝中之事,面折廷諍,能得其正。朕甚重其能得大臣之體!彼氖,卒,謚文端。翰林院撰祭文,上以為未能盡?,敕改撰。吏部奏大學士缺員,上以?喪未歸,懸缺未即別除,曰:“朕心不忍也!
?所至多惠政,兩湖及確山皆祠祀。初,沁州薦饑,?糴米賑之,全活無算。有司議增沁糧一千三百石,?力爭乃已。鄉(xiāng)人德之,立祠以祀。雍正中,祀賢良祠。
(節(jié)選自《清史稿?吳?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粒畮熛略颇,縣當孔道
孔:通。
B.三十六,典會試 典:主管。
。茫适拢了疽娭菘h吏不敢抗禮 故事:先例,舊事。
。模l(xiāng)人德之,立祠以祀 德:品德。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吳?才能卓異的一組是 (。3分)
①捕獲盜魁誅之
、谳涶R糧餉,先事籌辦而民不擾
、?悉置不問,而懲其妄訐者,人心大定
、芗催?為刑部尚書
⑤?熟諳舊章,參決庶務,靡不允當
、奚鲜謺帮L度端凝”榜賜之
A.①②③
。拢佗堍
。茫邰堍
。模冖堍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粒滴跏,吳?因為政績優(yōu)異被任命為吏部主事。又因刑部尚書魏象樞多次稱贊他賢能在康熙二十被破格提拔為右通政。
。拢兾靼l(fā)生饑荒,流亡的百姓就到湖廣地區(qū)要飯吃,吳?下令讓有關部門分頭救濟他們,救活了很多人。
。茫疀]多久,吳?的母親去世,他還在喪期,就被任命為湖廣總督,不等守喪結束他就前去赴任。
。模嘘P部門討論讓沁州增加上交的糧食一千三百石,吳?盡力爭論以為不可,這事才算結束。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至,絕?遺,飭謁見長吏悉循舊制,或犯約束,檄諭之,無敢肆者。
⑵初,沁州薦饑,?糴米賑之,全活無算。
參考答案:
4. (D)(3分) D.德,感激。5. (A)(3分)
6. (C)(3分)C.“聽終制乃赴任”意思為“允許他喪期結束再赴任”。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⑴?至,絕?遺,飭謁見長吏悉循舊制,或犯約束,檄諭之,無敢肆者。
吳?上任以后,不再給他們賞賜禮物,要求拜見長官的禮節(jié)一律遵循舊有規(guī)定,有違反要求的,通告四方,再沒有膽大違犯的。
、瞥酰咧菟]饑,?糴米賑之,全活無算。
當初,沁州地區(qū)接連發(fā)生饑荒,吳?糴米賑濟他們,救活無數(shù)百姓。
吳?的母去世,他還在喪期,就被任命為湖廣總督,但允許他喪期結束再赴任。按照慣例,當?shù)氐耐了景菀娭菘h的官吏不敢施對等的禮節(jié),后來州縣的官吏稍微放寬了要求。吳?上任以后,不再給他們賞賜禮物,要求拜見長官的禮節(jié)一律遵循舊有規(guī)定,有違反要求的,通告四方,再沒有膽大違犯的。
康熙三十五,召回朝廷被任命為左都御史。三十六,主管會試;噬媳闭骰貋,看看迎接皇駕的諸位大臣,贊揚吳?及河道總督張鵬翮做官廉潔,馬上提拔吳?為刑部尚書,提拔鵬翮為左都御史。三十七,被任命為保和殿大學士,兼管刑部。吳?熟悉各種舊有的規(guī)章制度,參與決策許多國家事務,沒有不恰當?shù)。和皇上奏對竭盡忠誠,皇上常常稱贊他。他所推薦的官員多數(shù)都成為國家的賢能官吏。
康熙三十九,又一次主管會試考試,皇上親自書寫了“風度端凝”四字榜文賞賜給他。不久,上書請求辭職回家休養(yǎng),朝廷沒有同意;噬显(jīng)臨摹米芾的書法作品并把它賜給吳?,在后面寫了:“吳?性情寬厚平和,嚴格要求自己,清正廉潔。先任封疆大吏,軍民都得到他的恩惠。對于國家大事,能夠在朝廷上當面爭論,最后總能得到正確的結果。我非?粗厮雷龃蟪急痉帧!笨滴跛氖娜ナ,謚號“文端”。翰林院撰寫了祭文,皇上認為沒有能夠寫盡吳?的優(yōu)點,下令修改重寫。吏部上奏大學士缺少人員,皇上因為吳?的喪期還未結束,就暫時缺員沒有任命別人,說:“是我于心不忍啊。”
吳?任職之處都實行惠政,兩湖地區(qū)及確山縣都建祠堂祭祀他。當初,沁州地區(qū)接連發(fā)生饑荒,吳?糴米賑濟他們,救活無數(shù)百姓。有關部門討論讓沁州增加上交的糧食一千三百石,吳?盡力爭論以為不可,這事才算結束。百姓感激他,立祠來祭祀。雍正間,把他列入賢良祠祭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uedu/wenyanwen/423364.html
相關閱讀:范增論...閱讀答案
閱讀《子產(chǎn)不毀鄉(xiāng)校》(及答案)
“皇甫謐,字士安,幼名靜,安定朝那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譯
《釋①秘演詩集序》閱讀答案(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