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題。
王及善,銘州邯鄲人也,父君愕。隋未,并州人王君廓掠邯鄲,君愕往說君廓曰:“方今萬乘失御,英雄竟起,誠宜撫納遺氓,保全形勝,按甲以觀時變。今足恣行殘忍,竊為足下寒心矣。”君廓從其言,乃屯井陘山。會義師入定關(guān)中,乃與君廓率所部萬余人來降。從太宗征遼東,與高麗戰(zhàn)于駐蹕山,君愕先鋒陷陣,力戰(zhàn)而死,太宗深痛悼之。
及善十四,以父死王事,襲爵邢國公。高宗時,累遷左奉裕率。太子冬居春宮,因宴集命宮官擲倒①,次至及善,辭曰:“殿下自有樂官,臣止當(dāng)守職,此非臣任也。臣將奉令,恐非殿下羽翼之備!碧又x而遣之。高宗聞而特加賞慰。尋除右千牛衛(wèi)將軍,高宗謂曰:“以卿忠謹(jǐn),故與卿三品要職。他人非搜辟②不得至朕所,卿佩大?刀在朕?,知此官貴否?”
后契丹作亂,起授滑州刺史。則天謂曰:“邊賊反叛,卿雖疾病,可將妻子日行三十里,緩步至彼,為朕臥理此州,以斷河路也。”因問朝廷得失,及善備陳理亂之宜十馀道,則天曰:“彼末事也,此為本也,卿不可行。”乃留拜內(nèi)史。
時御史中丞來俊臣按制獄常以飛禍陷良善后坐事系獄有司斷以極刑則天欲赦之及善執(zhí)奏曰俊臣兇狡不軌愚以為若不剿絕元惡恐搖動朝廷禍從此始則天納之。
及善在官每以清正見知,臨事難奪,有大臣之節(jié)。時張易之兄弟恃寵,每內(nèi)宴,皆無人臣之禮。及善數(shù)奏抑之,則天曰:“卿既高,不宜更侍游宴,但檢校閣中可也!蹦松鲜杵蚝」牵辉S。圣歷二,薨,八十二。廢朝三日,陪葬乾陵。
《舊唐書列傳四十》
[注】①擲倒:翻跟頭。②搜辟:搜?清除道路。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方今萬乘失御 控制力,統(tǒng)治力 B.襲爵邢國公 承繼
C.太子謝而遣之 致謝 D.及善數(shù)奏抑之 抵制,壓制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A.竊為足下寒心矣 為朕臥理此州 B.以父死王事 以卿忠謹(jǐn)
C.太子之居春宮 恐非殿下羽翼之備 D.乃留拜內(nèi)史 乃上疏乞骸骨,不許
7.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現(xiàn)王及善“有大臣之節(jié)”的一組是
①力戰(zhàn)而死,太宗深痛悼之。 ②臣止當(dāng)守職,此非臣任也
③他人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橫刀在朕側(cè) ④卿雖疾病,可將妻子日行三十里
⑤及善備陳理亂之宜十馀道 ⑥及善數(shù)奏抑之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⑤⑥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隋朝末,王君廓和王君愕率領(lǐng)所部一萬多人來投靠義師,隨從太宗征伐遼東,沖鋒陷陣,英勇殺敵。
B.高宗對王及善特加信任并委以重任,授予三品要職,讓他佩大橫刀留在自己身旁。C.武則天對王及善極為器重,本來想派他去滑州,但在向他問策后決定把他留在朝中。
D.王及善不滿張易之兄弟恃寵而驕、不守臣禮,屢屢上奏,但武則天反倒讓他不要多管此事。
9.?dāng)嗑浜头g。(10分)
(1)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4分)
時御史中丞來俊臣按制獄常以飛禍陷良善后坐事系獄有司斷以極刑則天欲赦之及善執(zhí)奏曰俊臣兇狡不軌愚以為若不剿絕元惡恐搖動朝廷禍從此始則天納之。
(2)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① 彼末事也,此為本也,卿不可行。
② 及善在官每以清正見知,臨事難奪,有大臣之節(jié)。
參考答案:
6. C(C 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助詞,的 A介詞,為,替;B連詞,因為;D連詞,于是)
7. D(①句寫的是王及善的父親王君愕;③句寫的是高宗對王及善的信任;④句寫的是武則天對王及善的要求。)
8. A(A偷換主語,原文是說王君愕"與君廓率所部萬余人來降",王君愕隨從太宗征伐遼東,沖鋒陷陣,英勇殺敵,而非"王君廓和王君愕"。)
9. (1) (4分)時御史中丞來俊臣按制獄/常以飛禍陷良善/后坐事系獄/有司斷以極刑/則天欲赦之/及善執(zhí)奏曰/俊臣兇狡不軌/愚以為若不剿絕元惡/恐搖動朝廷/禍從此始/則天納之。(4分,該斷不斷、不該斷斷了均算錯,每錯3處扣1分。)
(2)(6分)①翻譯:防邊賊作亂(譯作"那"也可)是小事,朝廷根本是大事',你不應(yīng)出行。(2分,"末"1分,句意1分。)②翻譯:王及善在官時總是憑著清廉正直得到皇帝的知遇,遇事不輕易改變主張,很有大臣?xì)夤?jié)。(4分,“每”1分,“以”1分,“見知”1分,句意1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王及善,是汔州邯鄲人,父名君愕。隋朝末,并州人王君廓侵掠邯鄲,王君愕前往游說王君廓說: "如今天子喪失統(tǒng)治權(quán)力,英雄竟起,應(yīng)該安撫招納被遺棄的百姓,占據(jù)有利地勢,按兵不動以觀察形勢變化,F(xiàn)在足下肆行殘忍,所到之處劫掠搶奪,我私下替足下寒心。"王君廓聽從他的建議,于是屯駐在井陘山。恰逢義師進(jìn)入并平定關(guān)中,他便和王君廓率領(lǐng)所部一萬多人來降,隨從太宗征伐遼東,和高麗在駐蹕山交戰(zhàn),王君愕率先沖敵陣,力戰(zhàn)而死,太宗非常哀痛并懷念他。
王及善十四歲時,因為父親為國事而死,襲爵邢國公。太子住在春宮時,因聚宴而命宮僚翻跟斗,輪到王太善,他推辭說:"殿下自己有樂官,臣只應(yīng)屬守本職,翻跟斗不是臣的事情。臣如果接受此令,恐不合輔弼殿下的本意。"太子道歉并讓他離去。高宗聽說后專門加以賞?安慰,不久授任佑千牛衛(wèi)將軍, 高宗對他說:"因為卿忠誠誼慎,所以授給卿三品要職。其他若非帶人搜索清道保衛(wèi)不得來到朕的住處, 卿佩大?刀卻身在朕的身旁,你知道此官的尊貴嗎?,
后來契丹反叛,山東形勢不穩(wěn),他被起用授任滑州刺史。武則天對他說:"邊境逆?反叛,卿雖有病, 可帶著妻子兒女同行,每天走三十里,慢慢到達(dá)那里,躺在床上為我治理滑州,來隔斷逆賊過河之路。" 于是向他咨詢朝廷政事得失,王及善詳細(xì)陳述治理亂世之策十余道,武則天說:"防邊賊作亂是小事,朝廷根本是大事,卿不應(yīng)出行。"于是留在朝中拜授內(nèi)史.
當(dāng)時御史中丞來俊臣掌管刑獄,經(jīng)常用各種難以想到的突禍陷害良善。后來來俊臣因犯罪被捕入獄, 有關(guān)官員判他死刑,武則天想赦免他。王及善固執(zhí)地陳奏說:"來俊臣兇惡狡猾圖謀不軌,臣認(rèn)為不除掉元兇,恐怕會動搖朝廷,禍患將從這里開始。"武則天采納了。
王及善在官時總是憑著清廉正直得到皇帝的知遇,遇事不輕易改變主張,很有大臣?xì)夤?jié)。當(dāng)時張易之兄弟依恃恩寵,每次參加宮內(nèi)宴會,毫無人臣之禮。王及善多次進(jìn)奏裁制,武則天說:"卿事已高,不適合再侍從游宴,只管關(guān)中之事就行了。"于是上疏請求退休,武則天不答應(yīng)。圣?二,去世,終八十歲。停止朝會三天,陪葬乾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uedu/wenyanwen/478479.html
相關(guān)閱讀:文學(xué)類文本閱讀:《安娜之死》(列夫?托爾斯泰)練習(xí)與參考答案
閱讀文本選段,完成下面的題閱讀答案
“山陰王謔庵先生”閱讀及答案
“高登,字彥先,漳浦人”閱讀答案及考點分析
《出師表》“諸葛亮之為相國”比較閱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