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完成 14?18 題。(20 分)
與吳眾香書
[明] 陳弘緒
季夏,雷榮予持手札至,兼荷以新刻《孫可之集》見惠。此書與《劉蛻集》,俱讎校①精密,剞劂②不茍,誠案頭佳本也。唐人之集散亡而不傳者什之七八,其不足傳者無論。乃昔卓然見于韓、柳文集,如退之所稱之侯喜,子厚所稱之吳武陵,一以為其文甚古,一以為可追西漢。兩君著作,必有大過于人者,今其集俱無存矣。歐陽公《藝文志》,載有吳武陵書一卷,而他氏之目,則俱無之;若侯喜所作,則雖歐《志》亦已不睹其名,獨其載于《英華》《文粹》者,僅僅未絕耳。二人推于韓、柳之人,彰明較著如是,而其 集俱不免于散亡,其他泯沒者,又何可勝道!幸而孫樵、劉蛻諸人之書,尚存于今日,則何可不急為流布?
雖其流布之于今日,猶恐傳之未久,終歸散亡。茍聽其隱顯,任其完缺,則其散亡也必矣。
仁兄于唐人諸集隨得隨刻,使微者賴之以復(fù)顯,殘者賴之以復(fù)全,真快舉也。然弟則謂不獨唐人之集當(dāng)流布也,宋世之集其傳止于今者,蓋亦可數(shù)矣。姑舉一端言之,宋之古文始于穆伯長,伯長矯楊、劉駢麗之習(xí),力以韓、柳為宗,其后遂有蘇子美輩,典雅之文出焉。而尹師魯、歐陽永叔翕然一變于古,則皆 伯長所開也。然伯長不特長于古文而已!瓌t是宋之文統(tǒng)與宋之道統(tǒng),皆自伯長倡之,伯長之文必非無 關(guān)系之作也。今其集亦未見于世。馬端臨《通考》,有《穆修集》三卷,而近日焦弱侯太史亦列其目于《經(jīng) 籍志》,與端臨所考數(shù)正合。則是集固未嘗亡于海內(nèi)也,特未有好事者為之流布耳。嗟乎,古文之存于今
者鮮矣!藏書之家,秘之而不以示人;剞劂之家,求之而不可遽得。兩者不相與謀,則是古文終無流布之日,可嘆也!即伯長一人推之,其余可知!
故弟以宋世之集亦不易得,而況于唐人。唐人之集,如孫樵、劉蛻諸人之尚存者,猶且隱顯于時,而況于侯喜、吳武陵輩之著述乎?望仁兄留意廣為搜羅次第受梓當(dāng)必有起而助之以成千古之快舉者矣因事漫及頗覺瑣瑣。一切寒溫不悉,惟諒。
(略有刪改)
【注】①讎校(chóujiào):校對文字。②剞劂(jījuē):刻鏤用的刀鑿,這里指雕刻印刷。
A.兼荷以新刻《孫可之集》見惠 見惠:贈送給我
B.而他氏之目,則俱無之 目:眼中
C.使微者賴之以復(fù)顯 微:隱沒
D.伯長矯楊、劉駢麗之習(xí) 矯:糾正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 分)
A.其不足傳者無論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B.猶恐傳之未久 不知東方之既白
C.求之而不可遽得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D.故弟以宋世之集亦不易得 仆以口語遇遭此禍
1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韓愈稱贊侯喜,柳宗元稱頌吳武陵,原因在于韓、柳認(rèn)為侯、吳兩人都有超過當(dāng)時常人的道德智慧。
B.即使是韓愈、柳宗元所贊賞推崇之人的文集到現(xiàn)在都不流傳了,其它不流傳的文集就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了。
C.作者認(rèn)為吳眾香及時刻印唐人文集,避免了部分文集的殘缺及失傳,所以對此舉動表示了肯定和贊美。
D.作者認(rèn)為唐宋古文在今天保存、流傳很少的原因之一,是收藏者與雕刻印刷者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
17.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jǐn)嗑。? 分)
望 仁 兄 留 意 廣 為 搜 羅 次 第 受 梓 當(dāng) 必 有 起 而 助 之 以 成 千 古 之 快 舉 者 矣 因 事 漫 及 頗 覺 瑣 瑣 。
1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8 分)
(1)茍聽其隱顯,任其完缺,則其散亡也必矣。(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則是集固未嘗亡于海內(nèi)也,特未有好事者為之流布耳。(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B(目:目錄)
15.B(之,助詞,取獨。A.者:代詞,……的事物(文集、書籍);助詞,定語后置 標(biāo)志。C.而:連詞,表轉(zhuǎn)折;連詞,表遞進(jìn)。D.以:動詞,認(rèn)為,拿;介詞,因為)
16.A(韓柳認(rèn)為侯吳兩人過人之處在于其文風(fēng)古樸,而并非在于其道德智慧)
17.望 仁 兄 留 意 / 廣 為 搜 羅 / 次 第 受 梓 / 當(dāng) 必 有 起 而助 之 / 以 成 千 古 之 快 舉 者 矣 / 因 事 漫 及 / 頗 覺 瑣 瑣 。
(共 3 分。共有 6 處必斷,沒有可斷可不斷之處。斷對 1 處不得分,斷對 2-3 處得 1 分,斷對 4 處得 2 分,斷對 5-6 處得 3 分;斷錯 1 處不扣分,斷錯 2-3 處扣 1 分,斷錯 4 處扣 2 分,斷錯 5-6 處扣 3 分。先給分,后扣分,扣完為止。同浙江近幾年高考評分標(biāo)準(zhǔn))
18.(8 分)翻譯
(1)如果聽任它們隱去,任憑它們?nèi)笔,那么它們的散失是一?/p>
(共 4 分!捌垺,如果,1 分;“聽”,聽?wèi){、任憑,得 1 分;“隱顯”、“完缺”, 偏義復(fù)詞,隱沒、缺失,1 分;“散亡”,散失,1 分。若語意不通,則酌情扣分。)
(2)就是(因為)這文集本來在國內(nèi)就未曾散失,只是沒有好事者(或愛好刊刻的人) 替它廣泛地流傳散布罷了。
(共 4 分!肮獭保緛,1 分;“特”,只,只是,1 分;“于海內(nèi)”,在國內(nèi)(在天下),狀語后置,1 分;“流布”,廣泛地流傳散布,或流傳,或散布,或傳布,1 分。 若語意不通,則酌情扣分。)
【注意】末段中有三個“則是”,其中第一、三個用法相同,“則是”屬于固定搭配, 相當(dāng)于“因此”或“那么”;第二個不同,相當(dāng)于“則/是集”,若學(xué)生會解釋為“那么”, 肯定不對,因為前后句不是假設(shè)或承接關(guān)系。由于可能有爭議,所以不設(shè)“則/是”為關(guān)鍵 點來考查,無論對錯都不計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uedu/xiandaiwen/1135101.html
相關(guān)閱讀:許行小說《天職》閱讀答案
張問達(dá),字德允,涇陽人....閱讀附答案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閱讀附答案
遲子建《寒夜生花》閱讀理解練習(xí)題及閱讀答案
仕數(shù)不遇閱讀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