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李春天的麻花辮
“你跟春天還聯(lián)系嗎?”我問。張海帆搖搖頭,拿起“公道杯”給我續(xù)上茶:“跟他有好幾年不來往,這人牛哄哄的,借錢也不還,我給他打了好幾次電話,后來一看我的電話他就給摁了!
李春天是我在縣群藝館學素描時的同學。他極瘦,頭發(fā)特別長,梳個麻花辮子。他喜歡吃韭茱盒子,教室里彌漫著一股熟韭菜味。和我最要好的同學老蔡說這種味讓他想起公廁。
一天,教素描的老師領著李春天到倉庫,拿出一個大衛(wèi)雕塑說:“這個月畫大衛(wèi),讓他輔導!比缓缶突剞k公室抽煙喝茶去了。李春天說:“老師說這個月畫大衛(wèi)。我先畫給大家看。你們看我怎么畫跟著畫就行了!
我畫的時候,李春天站在后面。他從我頭上伸出手把鉛筆奪過去。“你起來!你這個地方結構不對。你別光低頭拉車,不抬頭看路啊!你站遠點看看!”我站遠點一看,果然覺得那個地方不舒服。他開始在我的畫上改起來,一邊改一邊吹:“你看看,馬上就不一樣了。你看這個地方摳一點,感覺就出來了……”其他幾個同學都把筆放下來看他畫。老蔡看他輕狂得不像樣子,抽拍他肩膀說:“大師,這是人家的作業(yè)哎!您打算幫他全畫好嗎?”這時候李春天畫好了大衛(wèi)嘴角的一個細節(jié),他把身子向后仰,瞇著眼睛看畫,鉛筆像夾香煙似的夾在手上,“以我現(xiàn)在這種水平,教你們綽綽有余。你知道去年考浙美專業(yè)課我考了第幾嗎?說出來嚇死你,第三!如果不是文化課不行,早就不跟你們在這里耗了!
老蔡考了兩年都是專業(yè)課不過關,但他還要畫,用凡高的《渴望生活》給自己打雞血。有一天老蔡他爹到群藝館來了,二話不說,走到老蔡的畫架前,一把扯下畫,撕得粉碎。“你麻雀還想學風凰飛?跟我回家去!”
老蔡他爹在五金市場租了個門面,等我再看到老蔡的時候,他騎著三輪車拉了幾個抽水馬桶送貨。被逐出藝術殿堂對于老蔡意義重大。他爹用這種極端方式拔正了老蔡的人生航向。此后本縣的五金市場多了一個呼風喚雨的蔡老板,一個流浪藝術家的資助人。
有一次老蔡問我:“聽說李春天到北京去了,他在混得怎么樣?”我說:“聽說混得不錯。上次他回鄉(xiāng)辦展我見過他,麻花辮子粗黑。畫展上他一把把我摟過去,逢人就說我是他藝術生涯的見證人!蔽液屠喜潭夹α。
李春天后來考取了當?shù)貛煼秾W院的美術專業(yè),分到鄉(xiāng)下一所中學當美術老師,干了一年不到就和縣里幾個藝術青年到北京“漂”去了。張海帆就是受他的感召跑到北京的。但是海帆已經不畫畫了,弄了一個什么藝術品投資公司。他開一輛比悍馬還大的車,住著別墅。我到北京的時候,去海帆的大別墅做客,聊到李春天,就引出前面那段話。
海帆說:“你知道李春天為什么混不好嗎?個性太強,老端著藝術家的架子。上次我給他找個活兒,給一個老板畫肖像。人家讓你怎么畫你就怎么畫唄,誰叫人家有錢呢!他跟人家抬杠,非要照自己的意思畫。后來人家不滿意,要換人。李春天跑到我這里罵人家是暴發(fā)戶!我說如果他不是暴發(fā)戶,怎么會想起來畫一張自己的像掛在家里?你甭管他錢是怎么來的,但人家掙到錢了。你掙到個啥?他讓我問得沒話說。過了大半年他來借錢,說租住的地方冬天太冷,要開個鍋爐,不然凍得沒法干活。我就把錢借給他了。”
從北京回來后,老蔡打電話叫我晚上來聚聚。他說:“你猜誰也來?李春天!”吃飯的時候果然見到了李春天。他蒼老了,依舊極瘦,戴一頂帽子,粗黑的麻花辮子不見了。我問他:“春天,你的辮子呢?”李春天說:“辮子其實對于我是有意義的。我一天扎辮子就說明我畫畫兒這個心沒死!彼纫豢诰疲檬职戳税疵弊:“現(xiàn)在我死心啦!”
當晚,李春天喝多了,帽子掉下來,一根手指粗細的花白辮子也掉了出。
(取材自《畫家李春天的麻花辮》有刪改)
4.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寫李春天在群藝館里帶領大家畫畫,又為我改畫,表現(xiàn)了他高出同學水平的繪畫能力、并有很強的優(yōu)越感和自信心。
B.同學“老蔡”很喜歡畫畫,但專業(yè)水平不高,他在父親的逼迫下放棄三繪畫,成了個不錯的商人,就此與藝術徹底訣別。
C.李春天在回鄉(xiāng)的畫展上逢人就說“我”是他藝術生涯的見證人,為此“我”和老蔡都笑了,這“笑”既有戲謔,也有開心。
D.本文以“我”的視角為線索,記述了李春天追求繪畫夢想的幾個片斷,表現(xiàn)了他在藝術道路上的自信、艱辛、傲骨與無奈。
5.小說中“張海帆”的形象獨具匠心,請簡要分析這一形象及其作用。(5分)
6.小說以李春天露出了一根手指粗細的花白辮子結尾,這樣處理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
答案:
4.D[解析]本題考查分析鑒賞作品的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笆菫榱送怀霰R舍那大佛雕像的藝術價值已經超過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刻”錯,應是喜龍仁認為盧舍那大佛雕像在某個角度比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刻要好,作者引用喜龍仁對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刻和盧含那大佛雕像的比較,是為了印證龍門的雕塑之美。
5.通過普愛倫事件,側面村托出龍門石窟藝術品的珍貴價值。(1分)點明龍門的劫難是民族劫難的一個
縮影,反思歷史,引人思考。(2分)表達了對珍貴文物被欺凌掠奪的無限憤慨以及被摧毀得千瘡百孔的痛心。(2分)
6.盧舍那大佛包容世間蕓蕓眾生的喜怒哀樂,是光明和智慧的化身,笑看無數(shù)名利權勢的爭端紛擾隨歲月而流逝。盧舍那大佛慈祥而自信,是情滿中華的盛唐氣象的象征。繁盛的朝代和權傾一時的皇帝化為歷史煙塵,但靜穆與內在和諧的盧舍那大佛卻永恒地留在人間。(每點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uedu/xiandaiwen/1136985.html
相關閱讀:張祖?zhèn)?閱讀附答案
悟成長之美:讀《音樂學院的坐位》閱讀答案
《“芯片人”:我也是電腦》閱讀答案
《夜空為什么是黑的》閱讀附答案
古時候,有一個國王,他的宮殿后面有一個美麗的花園閱讀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