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完成10-13題。
方岳貢,字四長,谷城人。天啟二年進士。授戶部主事,進郎中。歷典倉庫,督永平糧儲,并以廉瑾聞。
崇禎元年,出為松江知府。海濱多盜,捕得輒杖殺之?|南臨大海,颶潮沖擊,時為民患,筑石堤二十里許,遂為永利。郡漕京師數(shù)十萬石,而諸倉乃相距五里,為筑城垣護之,名曰“倉城”。他如救荒助役、修學課士,咸有成績,舉卓異者數(shù)矣。薛國觀敗,其私人上海王陛彥下吏,素有隙,因言岳貢嘗饋國觀三千金,遂被逮。士民詣闕訟冤,巡撫黃希亦白其誣,下法司讞奏。一日,帝晏見輔臣,問:“有一知府積俸十余年,屢舉卓異者誰也?”蔣德?以岳貢對。帝曰:“今安在?”德?復以陛彥株連對,帝領(lǐng)之。法司讞上,言行賄無實跡,宜復官。帝獎其清執(zhí),報可。
無何,給事中方士亮薦岳貢及蘇州知府陳洪謐,乃擢山東副使兼右參議,總理江南糧儲。所督漕艘,如期抵通州。帝大喜。吏部尚書鄭三俊舉天下廉能監(jiān)司五人,岳貢與焉。 帝趣使入對,見于平臺,問為政何先,對曰:“欲天下治平,在擇守令;察守令賢否,在監(jiān)司;察監(jiān)司賢否,在巡方;察巡方賢否,在總憲。總憲得人,御史安敢以身試法!钡凵浦n食, 日晡乃出。越六日,即超擢左副都御史。嘗召對帝適以事詰吏部尚書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糾駁岳貢曰何不即題參深合帝意。翌日,命以本官兼東閣大學士,時十六年十一月也。故事,閣臣無帶都御史銜者,自岳貢始。
李自成陷京師,岳貢及邱瑜被執(zhí),幽劉宗敏所。賊索銀,岳貢素廉,貧無以應(yīng),拷掠備至。搜其邸,無所有,松江賈人為代輸千金。四月朔日與瑜并釋。
(選自《明史》卷二百五十一,有刪節(jié))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嘗召對/帝適以事詰吏部尚書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糾駁/岳貢曰/何不即題參/深合帝意
B.嘗召對帝/適以事詰吏部尚書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糾駁/岳貢曰/何不即題參/深合帝意
C.嘗召對/帝適以事詰吏部尚書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糾駁岳貢/曰/何不即題參/深合帝意
D.嘗召對帝適以事/詰吏部尚書李遇知/遇知曰/臣正糾駁/岳貢曰/何不即題參/深合帝意
10.A(3分。)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郎中,官名,是帝王侍從官的通稱。其職責原為護衛(wèi)、陪從,隨時建議,備顧問及差?。宋代以后,也稱醫(yī)生為郎中。
B.擢,提拔官職,在文言文中有許多表示官職升遷的詞語,如本文中的“授”“出”“舉”等,就含有授予或者調(diào)動官職的意思。
C.日晡,即晡時,漢代將十二個時辰命名為“晡時、日入、黃昏、人定”等,晡時對應(yīng)干支中的申時,即下午三點至五點。
D.朔日,中國農(nóng)歷將每月的第一天稱為“朔",即初一。將農(nóng)歷每月的十五稱“望”,十六稱“既望”,每月的最后一天稱“晦”。
11.B(3分。B項中的“舉”在本文中是“推舉”“舉薦”的意思,屬于政績考核。)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方岳貢廉潔謹慎。在負責掌管倉庫、管理永平糧倉時就因廉潔謹慎而聞名于世,在被賊軍抓獲時,又因無錢進獻備受拷打。
B.方岳貢政績卓異。將數(shù)十萬石糧食漕運到京城并建立“倉城”,連皇帝也知道有一位擔任知府十幾年屢有卓異政績的官員。
C.方岳貢勤政為民。擔任松江知府時,颶風大浪帶來災(zāi)難,修筑石堤二十多里,使人民免受禍患,成為松江人民永久的福利。
D.方岳貢善于應(yīng)對。被召應(yīng)對,恰逢皇帝詰問吏部尚書李遇知,方岳貢的回答深合皇帝心意,被賞賜食物,到了晡時才出宮。
12.D(3分!氨毁p賜食物”是第一次應(yīng)對時皇帝的賞賜。)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他如救荒助役、修學課士,咸有成績,舉卓異者數(shù)矣。(5分)
(2)法司讞上,言行賄無實跡,宜復官。帝獎其清執(zhí),報可。(5分)
13.(1)其他如救濟災(zāi)民輔助工役、修治學堂考核士子,都有成績,多次以特別卓越奇異被舉薦。(5分。采分點:“他”“課”“舉”“數(shù)”各1分,大意1分。)
(2)司法官將審問的結(jié)果上報,稱行賄之事沒有確鑿的證據(jù),應(yīng)恢復方岳貢官職;实郯勊辛P公正,批復同意。(5分。采分點:“讞”“宜”“清執(zhí)”“報可”各1分,大意1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uedu/xiandaiwen/1302470.html
相關(guān)閱讀:《賣樹 胡天翔》閱讀附答案
登九峰樓寄張祜 閱讀附答案
《第二次冒險》閱讀題答案
那些托后裙的內(nèi)臣都把手在地上東摸西摸閱讀附答案
目前世界上第一臺光腦已由歐共體研制成功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