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蚊刑 孫方友》閱讀附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現(xiàn)代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蚊 刑

  孫方友

  陳州城四周皆是湖,萬余畝,水天一色,素有“水城”之譽。湖內(nèi)蒲草叢叢,荷花片片,因而夏日多蚊蟲。傍晚時分,那蚊蟲便密匝匝飛出,團團而來,團團而去,云集之處,鋪天蓋地,“嗡嗡”之聲,能傳百步之遙。

  此地蚊蟲,針長翅大,肚明腿花,為花腳蚊子,咬人賊輕,過后則又腫又硬,奇癢難忍,素有“飛蛇”之稱。

  每到夏日傍晚,陳州內(nèi)外便火艾熏天。外埠人進陳州,必得先經(jīng)得起火艾薰,要不,你就無法呆下去。洗澡要帶火艾,一手舉著在頭上繞圈兒,一手搓灰洗身,稍慢一時,便黑壓壓落滿前胸后背,搭手一拍,鮮血滿掌。晚間大解,更需火艾,一手提褲脫褲,一手拿火艾身前身后甩。若不然,落下黑麻麻一層,屁股當即要“肥”一圈兒。更可怕的是叮了人的要害。據(jù)傳當包公下陳州就曾受過此苦。好在人們不愿朝清官身上潑黑,于是未見諸文字,只是口傳而已。因而,此地火艾有價錢。

  先前的時候,陳州一直為府。不知何朝何代,降為縣。首任知縣姓賈,至于叫賈什么,已無從考究。此人為人刁毒,搜刮民財,不擇手段,人送外號“花腳蚊子”。每到夏日,他必做火艾生意,而且還訂了“土政策”:不準外埠或本地客商在此出售火艾。獨門生意好做,因此他必發(fā)火艾財。

  火艾生意,扎本小,獲利大,商人和四周村民見錢眼開,便偷做。每每抓到偷售火艾者,賈知縣就用蚊刑懲罰之。

  蚊刑,顧名思義,就是用蚊子叮。讓人把罪犯衣服扒光,然后縛了,劃船送到河心,看守守在四旁,坐在吊了帳子的船上。受刑者如若天明五時身亡,罪有應得;如若命大不死,當場放生。可大多受蚊刑者,皆撐不到黎明,便渾身浮腫,一命嗚呼。

  有時候,賈知縣也用此刑法嚴懲土匪和慣偷。偷偷倒賣火艾的商人和村民雖然對賈某奈何不得,但土匪們卻不是好惹的。土匪們揚言,若有一天活捉賈知縣,一定要為弟兄們雪恥。

  這一七月,一隊土匪夜襲縣城,果真綁走了賈知縣。到了一處,眾匪推出賈知縣。匪首望了望一縣之長,冷笑一聲,當即命令,用蚊刑。

  幾個匪徒應聲把賈知縣的衣服扒了個凈光,知縣又白又胖,如同剛褪凈的肥豬。一匪徒照腚一掌,脆響。眾匪大樂,細看父母官,仍氣宇軒昂,不屑一顧。匪首大怒,高喝:“上刑!”眾匪應聲而動,把知縣縛了,擱到船板上,送到湖中。

  時處盛夏,蚊蟲極多。月光下,眾匪坐在吊了帳子的大船上,喝酒吃肉,笑看貪官喪九泉,那賈知縣身上早已落滿了蚊蟲,里

  三層外三層,如蜂房一般。一時間,知縣又肥了許多,像陡然下了一場黑雪,父母官被埋進了雪堆里。

  ……那知縣如死了般一動不動,直到天明。眾匪以為知縣已亡,給他松了繩索。沒想他突起,雖然眼腫臉胖,竟沒死。眾匪驚詫,問:“你怎么沒死?”

  知縣笑道:“蚊子,懶蟲也,吃飽喝足便是睡覺。吾一夜如眠,怕的就是驚動他們。這樣一來,后邊的蚊子過不來,趴在身上的已喝飽,是它們保全了我!說出道理來怕你們不懂,這就叫逆來順受!”

  “胡扯!”匪首怒吼,“我們兄弟為何叮死了?”

  這就怪他們自己了!蚊刑中有明文規(guī)定:天明不死者放生。可他們耐不住,來一批蚊子剛喝飽,他們便搖頭晃身,把它們趕跑了,于是又來了一批!一夜之間,趕跑一批又來一批,趕跑一批又來一批……如此循環(huán),那血哪有不被喝干之理呢?”

  眾匪驚嘆。匪首頓悟,當下就放了賈知縣。

 。1)下列對小說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 )(5分)

  A.小說介紹的是清末發(fā)生在陳州的故事,首先介紹說明“蚊刑”起源的地方、產(chǎn)生原因、發(fā)展,然后用細節(jié)描寫介紹蚊刑的特點,詳細描寫賈知縣受刑過程。同時,作者在文中設置懸念,暗示小說結(jié)尾的必然性。

  B.小說語言獨具特色。文白相間,娓娓道來,文言與方言相結(jié)合。如“陳州城四周皆是……素有’水城’之譽。湖內(nèi)蒲草叢叢…,’嗡嗡’之聲,能傳百步之遙”“花腳蚊子,咬人賊輕……落下黑麻麻一層,屁股當即要’肥’一圈兒…”很讓人回味。

  C.蚊刑規(guī)定“受刑者如若天明五時身亡,罪有應得;如若命大不死,當場放生!庇纱丝闯,賈知縣制定刑法公正客觀,法制有方。

  D.小說舉包公這個例子,是說外埠人進入陳州的遭遇,證明陳州花蚊的厲害,增加了作品的可信度,包公和賈知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包公對“花腳蚊子”也無可奈何,暗示政局黑暗。

  E.本文哲理性強,文化底蘊深厚,富有傳奇色彩。文章中賈知縣說的“逆來順受”,作者用得恰到好處,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暗示主題。

  11.(1)B 2分;E 3分;D1分。(A,“清末”“發(fā)展”錯 C, “刑罰公正客觀,法制有力”錯D,包拯對“花腳蚊子”也無奈何,“暗示政局黑暗”,不嚴謹)

 。2)這篇小說結(jié)構(gòu)精巧,前后勾連嚴密合理,請簡要概況分析。(6分)

 。2)①情節(jié)一線而出:小說起于蚊害,發(fā)展蚊利,加厲于蚊刑,結(jié)果與意外。②層層鋪

  墊,環(huán)環(huán)相扣,水到渠成;因為湖面寬廣,所以蚊蟲多毒,所以火艾金貴;知縣壟斷,所以蚊刑狠毒;因為蚊刑傷及強盜,所以強盜報復,用鋪陳事物的方法,渲染氣氛,制造聲勢。③出奇轉(zhuǎn)折;知縣不死,知縣傳道,土匪放入,荒唐中暗含深意,留下想象的空間(每點2分)

 。3)請結(jié)合文本概況分析“賈知縣”的形象特點。(6分)

  (3)封建社會的一大貪官。①貪婪霸道弄權(quán),利用自己一縣之長的官權(quán)壓制別的商人和子民,強迫別人不能去做火艾生意,就只有賈知縣一人壟斷了火艾的市場;②狠毒殘忍冷酷;制定殘酷“蚊刑”對其他銷售火艾的商人村民施以酷刑,草菅人命;③狡詐陰險無恥;蚊刑的規(guī)定,天明不死者放生,自己明懂蚊子習性,逃過一命,害奴化教育,大談“逆來順受”,為自己繼續(xù)搜刮民財故弄玄虛。(每點2分)

 。4)有人說,土匪悟道放了貪官是全文一大敗筆,也有人認為貪官不死是作者的一大創(chuàng)造,你的觀點如何,理由是什么?(8分)

 。4)我認為貪官不死是作者的一大創(chuàng)造。①情節(jié)上看,一般小說描寫的作威作福的貪官、惡官都該受到懲處,以死亡謝罪。而本篇小說卻讓賈知縣活著說出內(nèi)涵豐富的話語,揭示小說更深刻的主旨。②從人物形象看,活著的賈知縣說出對于蚊蟲要“逆來順受”,言外之意就是告訴土匪,對于我這樣的“花腳蚊子”,你們也要學會忍受才能保護自己,因為每個蚊子都吸血,趕走了喂飽了的“賈知縣”,還會有其他饑餓的“賈知縣”,最后吃虧的還是自己,向受苦受難的老百姓進行奴化教育,看出賈知縣的陰險狠毒,也暴露出封建官場的惡疾。③從小說主題看,作品含蓄地揭露了一個社會問題,不從根本上解決腐敗問題,只把貪官趕走、殺掉是不行的。單靠推翻某個統(tǒng)治者,是不夠的,含蓄而深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uedu/xiandaiwen/402075.html

相關(guān)閱讀:《落難的王子》閱讀附答案
《頭像 林斤瀾》閱讀附答案
《根的討論》閱讀附答案
文言文王邦瑞,字惟賢,宜陽人...閱讀附答案
文言文《嚴清傳》閱讀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