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題目。
材料一:
【新華網】 面對最后5年的脫貧攻堅決戰(zhàn),因循守舊、墨守成規(guī)沒有出路,必須以超常規(guī)力度實施超常規(guī)舉措,才能消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路上最大的“攔路虎”。
記者注意到,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以來,“脫貧”一詞代替“扶貧”一詞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此次中央扶貧開發(fā)工作會議上,“脫貧攻堅戰(zhàn)”的表述更是格外引人注目。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指出,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絕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qū)、一個貧困群眾。專家認為,面對減貧嚴峻形勢,中央發(fā)出強力動員令,正當其時。
“以前關于扶貧開發(fā)的考核問責也有很多,但立下軍令狀,說明中央對于脫貧攻堅的決心到了空前程度。”中國人民大學反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貴認為,中央出臺的各項脫貧攻堅政策,最終能不能完成,效果好不好,精不精準,主要靠地方黨委政府特別是縣級以下黨委政府實施,所以必須增強他們的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
除財政投入外,金融資金也將成為助力扶貧的一大亮點。根據會議透露的消息,我國將設立扶貧再貸款并實行比支農再貸款更優(yōu)惠的利率,通過稅收優(yōu)惠、貼息支持、財政獎補及過橋貸款、融資擔保、風險補償等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創(chuàng)新金融扶貧產品和服務,引導資金、土地、人才、技術、管理等各種要素向貧困地區(qū)聚集。
“政策少了,會不會返貧?一些基層干部心中無底。此次會議明確摘帽不摘政策,這種‘扶上馬,送一程’的超常規(guī)退出機制,充分考慮到了貧困縣的實際情況,有助于貧困地區(qū)穩(wěn)步脫貧、避免返貧,具有合理性。”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黨國英說。
在脫貧攻堅進入沖刺階段的時候,“輸血”固然重要,但從長遠來看,要徹底改變貧困地區(qū)的面貌,最終要靠人民群眾自身的辛勤勞動。
材料二:
【新華網太原記者晏國政】 開展脫貧攻堅工程,除了需要采取強有力的扶貧舉措,增強貧困群眾的“獲得感”,更要加大教育引導力度,提高其“參與感”。
記者近日在部分貧困地區(qū)采訪了解到,少數群眾一味追求物質上的“獲得感”,視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幫扶為“理所當然”,在熱火朝天的幫扶工作中,自己則“袖手旁觀”;還有少數群眾不愿意通過自身的勤勞和智慧脫貧致富,坐等“天上”掉“現金”;有的甚至恃“窮”而驕,為滿足自身不當欲望無理要挾,阻礙扶貧工作。
貧困群眾既是扶貧攻堅的對象,也是必不可少的參與者。在此背景下,少數貧困群眾“參與感”不強,其弊端顯而易見。這不僅會導致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白費力氣”,難以形成扶貧攻堅合力,延緩乃至阻礙扶貧攻堅進程,而且有可能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少數群眾在扶貧攻堅過程中的“參與感”不強,與其自身存在的“等靠要”等依賴思想甚至懶惰習慣息息相關,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基層干部的工作缺位。在從事扶貧工作中,一些基層干部仍然習慣于傳統(tǒng)的“漫灌”、“扶持”、“救濟”等思維,習慣扮演“給予者”的角色,沒有將貧困群眾真正納入到扶貧體系中,不注重發(fā)揮甚至忽視貧困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和聰明才智。一些基層干部還表現出工作能力不足。有的干部長期以來擅長“管理”群眾,卻缺乏新時期下做群眾工作、教育和引導群眾的能力與方法。
比較材料一和材料二,簡要說明兩篇新聞報道的側重點各有哪些不同。
答:
解析:這是一道概括文章的內容的題目,注意抓住新聞的導語進行概括,如第一則材料主要是“超常規(guī)”,第二則材料主要是“參與度”。抓住這些要點,然后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概括。
答案:①材料一主要針對的問題是本次國家扶貧會議透露出哪些“超常規(guī)的舉措”,從領導、專家的指示、分析出發(fā),歸納總結了本次國家扶貧會議的新亮點。②材料二主要針對的問題是要在扶貧工作中提高群眾的“參與感”,從少數群眾和一些基層干部暴露的問題出發(fā),分析了群眾“參與感”不強的原因。
突破點二 探究新聞的有關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uedu/xiandaiwen/736287.html
相關閱讀:歆少以高行顯名。漢室方亂,乃與鄭閱讀答案
有四個人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閱讀答案
《最苦與最樂》鄂教版九上課內閱讀訓練附答案
文言文許景衡傳閱讀附答案
游俠 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