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古人出行帶什么樣的“包” 閱讀附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現(xiàn)代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古人出行帶什么樣的“包”

倪方六

在中國古代,衣服大多沒有口袋,古人出行時“包”更是不可或缺。在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已可以找到“包”字。

“包”最早并不叫“包”,而是叫“佩囊”。佩囊是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時間最久的包,像鑰匙、印章、憑證、手巾一類必須隨身帶的東西,大都放在這種囊內(nèi)。因為外出時多將其佩戴于腰間,故謂之“佩囊”。從文獻記載來看,先秦時人們已有帶包的習(xí)慣,即所謂“佩囊之俗”。古代的包也有大小之別,漢代學(xué)者毛亨稱“小曰橐,大曰囊”;制作材料也不一樣,有皮包和布包之分。

古人的“佩囊之俗”據(jù)推測起源于士兵配備的箭囊。佩囊實用方便,從先秦用到了明清,雖然名稱和款式多有變化,但人們都少不了佩囊。

漢朝時,佩囊被稱為“?囊”。?囊是一種小包。漢代也出現(xiàn)了一種叫“綬囊”的方形包,皇帝常常用之賞賜臣子,有綬囊的人自然是有官爵之人,所以,“包”成了身份象征。綬囊主要用于盛放印信一類的東西。因為“包”已與身份聯(lián)系了起來,所以在圖案、色彩上都有規(guī)定和講究。綬囊最常用的圖案是獸頭,故稱“獸頭?囊”。獸頭中又以虎頭使用為多,因此又有“虎頭?囊”之稱。除獸頭之外,有些朝代的包還用獸爪圖案,只是“官無印綬者,并不合佩?囊及爪”。

與綬囊同樣能顯示身份的包還有“笏囊”,也稱“笏袋”!绑恕奔大税,是官場用的簡易手寫板。與綬囊多用青色不同,高級笏囊多用紫色,古人稱之為“紫荷”。 紫荷也是唐朝官場上的高級包。

唐代時,最能顯示身份的包是“魚袋”。綬囊是裝印信的,而魚袋則是盛放符契這類“身份證”的。唐朝時,官員的身份證明制成鯉魚形,故名“魚符”。凡五品以上官吏穿章服時必須佩戴魚符;中央和地方互動,也以魚符為憑信。凡有魚符者俱給魚袋,使用時系佩于腰間,內(nèi)盛魚符。魚符有金、銀、銅等質(zhì)地,以區(qū)別地位;魚袋也通過金、銀裝飾來區(qū)別地位高低。

宋朝使用的“魚袋”也有金魚袋、銀魚袋之分,但僅是一個空包,魚符被廢用了,僅在這種包上繡上魚紋,凡有資格穿紫紅、緋紅官服的高官均可用這種包。

除笏囊、魚袋外,古代官場、文人間還有一種包很流行,這就是用來盛放計算工具、文具一類的“算袋”。其實,“算袋”這種包很早就有,但漢代稱“書囊”,也稱“書袋”。宋代稱“照袋”,也稱“招文袋”,民間則稱其為“刀筆囊”。這種包一直到明清都在使用。金代也使用算袋,但稱為“書袋”。元明清時代,隨著新物件的出現(xiàn)和使用,包的款式和功能也越來越豐富,如有了放錢放物的“褡褳”、放煙絲的“煙袋”、盛放扇子的“扇囊”、盛放掛表的“表帕”、裝飾價值更高的“荷包”等。

其中“褡褳”為雙層袋子,中間開口,兩頭放錢,使用時從中間對折,搭于臂膊上,故又稱“搭膊”。因為搭膊多用來裝錢,民間干脆呼之為“錢袋子”。因為“袋”與“代”諧音,常用之贈人,以討“代代有錢”的口彩。

(選自《北京晚報》,有刪改)

4.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古人出行時要攜帶一些東西,但是中國古人的衣服沒有口袋,這些東西需要放在包里,所以包就顯得非常重要。

B.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時間最久的包叫佩囊,因為外出時多將其佩戴于腰間而得名。佩囊實用方便,人們出行都少不了它。

C.古代的佩囊因為朝代的不同名稱和款式也多有變化,如漢代有一種小的佩囊稱為“?囊”,唐代的“魚袋”也是一種佩囊。

D.漢代的綬囊與?囊有所不同,從形狀上看綬囊是方形的包,皇帝常常將其賞賜給有官爵的人,所以它也成為身份的象征。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古代的包有大小之分,小的叫橐,大的叫囊;制作材料也有區(qū)別,有皮質(zhì)的,也有布質(zhì)的;在顏色上也有所差異,有青色的也有紫色的等。

B.古人的“佩囊之俗”據(jù)推測可能起源于士兵配備的箭囊。從先秦到明清,佩囊之俗一直在延續(xù),主要原因就是佩囊有裝飾的作用。

C.在中國古代,綬囊、笏囊、魚袋都有象征身份的作用,一般在圖案、色彩也有講究,如“虎頭?囊”就是上面繡有虎頭圖案的綬囊。

D.古代官場、文人間有一種被稱為“算袋”的包很流行,它主要用來盛放計算工具、文具等,這種包其實在漢代就有,宋明清也在使用。

6.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笏板是官員上朝持的簡易手寫板,而裝笏板的袋子就是笏囊,高級笏囊多用紫色,古人稱之為“紫荷”,紫荷是唐朝官場上的高級包。

B.雖然宋朝也使用“魚袋”,并且魚袋也有金魚袋、銀魚袋之分,但因為魚符被廢棄,所以魚袋僅是一個空包,不再是身份的象征。

C.元明清時代,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新物件不斷出現(xiàn)并被使用,包的款式和功能也越來越多,有了盛放扇子的扇囊和具有較高裝飾價值的荷包等。

D.“褡褳”也稱“搭膊”,因為它多用來裝錢,在民間又被稱為“錢袋子”,并且由于“袋”與“代”諧音,古人常用之贈人,以討“代代有錢”的口彩。

參考答案:

4.A

5.B

6.B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uedu/xiandaiwen/877199.html

相關(guān)閱讀:遠離反式脂肪酸閱讀答案
《賣蟹》閱讀答案
《一切皆有可能》閱讀附答案
文言文何尚之,字彥德...閱讀附答案
現(xiàn)代文閱讀 蘇州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