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給孩子怎樣的早期教育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對于這個問題,只要回想一下我們自己的童年就能找到答案。

  如果說早期教育的目標不是積累知識,如果早教只能從孩子的內(nèi)心需要出發(fā),那么孩子到底需要什么?了解這個答案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回想一下當我們是個孩子的時候,最需要什么?

  也許小時候,你父母經(jīng)常吵吵鬧鬧,那么,你最需要的一定是父母恩恩愛愛,至少能和平相處。

  也許小時候,你經(jīng)常隨著父母搬遷,那么,你最需要的可能是安定在一個地方生活,那怕物質(zhì)條件不那么好。

  也許小時候,你的父親或者母親經(jīng)常出差,那么,你所希望的不過是他們多在家里陪你,常常帶你去公園。

  也許小時候,你最需要父母能聽你解釋為什么……

  當我們忘記了自己小時候內(nèi)心的那些“最需要”,我們才會認為自己給予孩子的就一定是好的,是他們需要的,而那不過是在滿足我們自己對孩子的期待罷了。

  早教,教什么?

  早教應該圍繞著生活展開,主要讓孩子學會生存、生活和社交的技巧。

  對于剛出生的嬰兒來說,最需要的知識就是學會吸奶,學會通過對媽媽微笑,甚至哭來獲得注意和關(guān)愛,這,是生存的本領。

  孩子長大一點之后,內(nèi)心對于知識、文化和藝術(shù)的需求,可能更多地來自媽媽輕輕地哼唱搖籃曲,而不是莫扎特或貝多芬的交響曲。

  孩子兩歲的時候開始搶著幫媽媽掃地、洗菜、搬東西,這對大人來說簡直是添亂,但對孩子而言卻是學習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


  因此,早教的主要內(nèi)容應給是讓孩子學會生存、生活和社交關(guān)系,應該圍繞著生活內(nèi)容展開。

  另外,與其把孩子的早教交給以盈利為目的的機構(gòu),不如放下一些工作,推辭一些應酬,和孩子一起做飯、講故事、讀書,給孩子家的感覺,與孩子享受天倫之樂,因為家庭的溫暖才是孩子最高的心靈需求,忙碌的或富有的父母,無論給孩子提供多少物質(zhì)或知識,都代替不了孩子的內(nèi)心需求,這也是那些生活平淡的家庭里的孩子內(nèi)心生活反而比較充實的原因。

  知識和技能究竟有多重要?

  知識和技能并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簡單地累加起來,只有不斷“新陳代謝”的知識才能真正對孩子有益。

  成人社會的競爭壓力讓父母越來越不敢耽誤孩子的教育。他們認為孩子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越早越好,提前積累,長大了之后知識就越豐富,越容易立足社會。

  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學習過的知識終究要被忘記,最有說服力的例子是4歲就開始學會認字和閱讀的人,在成年之后,未必比8歲才開始認字和閱讀的成年人閱讀水平更高。因此,提前積累的知識和技能并不能隨著年齡增長而簡單地累加起來,只有不斷“新陳代謝”的知識,才能真正對孩子有益。

  另外,過分強調(diào)知識的灌輸,不讓孩子參與生活,不顧孩子的內(nèi)心需求和感受,這不但不能如父母所期望的那樣提升孩子的能力,反而會讓他越來越缺乏生活的基本能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026904.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