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如此。孩子們都是知識上的“窮”孩子,我們不能只教他們?nèi)绾谓獯鹁唧w的題目,更應當教給他們點石成金的本領??學習的方法。
這一點,我并不是一開始就很明確的。剛開始,我以為自己是個大學畢業(yè)生,孩子不過是個中小學生,還會有什么回答不了的問題嗎?子問父答,不成問題。
一天,東子找我來問:“爸爸,這道應用題怎么做?”
我一看,原來是一道工程題。題目說:“有一條馬路,甲隊要15天修完,乙隊要12天修完,現(xiàn)在甲隊修了5天后由乙隊去修,問兩隊共多少天可以修完?”我按題義一步一步寫出算式,寫一步,說一句,東子“嗯”一聲,寫完算式,東子高高興興地往本子上一抄,作業(yè)也就完成了。
可是,問題很快就發(fā)生了。前幾天曾問過的同類習題東子又不會做了。
這是怎么回事呢?
我這時才明白:一道題,把答案直接告訴孩子,孩子沒有經(jīng)過一個思維過程,接受的只是現(xiàn)成的結論,并沒有真正理解,因而印象不深,記不住,不牢固。所以,應該設法教孩子掌握學習的方法。
于是,我改變了輔導的方式。
比如算術問題,我采用反問法,啟發(fā)孩子思考,由孩子自己回答。孩子光“嗯”一聲不行,要講出道理來。而提的問題逐漸向計算的結果靠近,以至最后讓孩子自己豁然開朗,明白解法,并自己列出算式來。
有一次,東子問我一道習題:“一個水池有兩個進水管,一個出水管。開甲管3小時灌滿池子,開乙管2小時灌滿池子,開丙管4小時放完這一池水。問三管齊開,幾小時可滿?”
我一看這道題和上一次問的那道修路題是同一類型,就沒有馬上講這道題,而是先講上次修路的那道題。因為那道題已經(jīng)做過了,會容易懂一些的。于是,我問:
“甲隊15天修完,那么一天可以修完全部路的多少?用分數(shù)說!
“1/15。”經(jīng)這一提示,東子明白了。
“那么甲隊5天修了多少呢?”
“5個1/15,是5/15,就是1/3!睎|子算得還比較順利。
“那么,這條路還剩多少路沒有修呢?”我進一步向關鍵的問題逼近。
“還有2/3!
“你怎么算出來的?”我把實質(zhì)性問題點了出來。孩子見問,感到奇怪,做完了1/3,自然還剩2/3。“1/3是用1減去2/3得到的嘛。”我接著說:“這類問題,可以把總的工程看成是1,這樣:1-5×1/15=2/3!
東子若有所悟。我說:“再看乙隊,一天可以修完全路的多少?”
“1/12!敝v到這里,東子已經(jīng)完全明白了,接下去說:“用2/3除以1/12,得8,再加上5,就得兩隊一共用13天可以修完!
這道題做過后,我再啟發(fā)東子比較它與水池問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經(jīng)過一番思考,東子自己列出了正確的算式:
1÷[(1/3+1/2)-1/4]
這樣做,看起來為了一道題好像費去了不少時間,實際上是很經(jīng)濟的。既培養(yǎng)了孩子學習的能力,又讓孩子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思路。
孩子進入初中后,問具體習題的事大大減少了,這與我在他們小學時就注意訓練他們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思路有很大關系。
另外,我認為啟發(fā)孩子分析問題,運用知識簡單地解釋一些生活中見到的現(xiàn)象也是很重要的。
那是1980年的暑假,東子和妹妹都還在上小學。一天下午兄妹倆圍著我問這問那。突然他們指著墻上一個圓圓的光斑,問:“爸爸,那是怎么回事?”
“你們說呢?”我沒有直接回答。
“太陽光反射過去的!毙置脗z接著說。
“是怎么反射過去的呢?”
兩個孩子愣住了。“這個小方桌?”東子搶了先。他大概是看到太陽光從窗戶進來,照在小方桌上。
“不對,桌子是方的,那是圓的!泵妹梅瘩g說。
“五斗櫥鏡子是長方形的,那也不是了!睎|子看看屋里,除了小方桌外,只有五斗櫥上有太陽光。
妹妹就到處找圓的東西。她發(fā)現(xiàn)只有媽媽梳頭用的鏡子是圓的,可它又不在陽光里,于是就猶豫地問:“是這個鏡子嗎?”東子一聽,伸手碰了碰鏡子,墻上的光斑立即動起來。我們?nèi)硕夹α恕?BR>
“那鏡子的陽光是從哪兒得來的呢?”兩個小家伙異口同聲地問我。我高興地解釋說:照到五斗櫥鏡子上的陽光,反射到圓鏡子上,再反射到墻上,就成了這光斑。邊說邊用兩塊鏡子做了幾次反射的試驗。
接著,我又拿來一個臉盆,盆里放了一枚5分硬幣。然后讓孩子向后退,一直退到剛剛看不見硬幣的地方。這時按住硬幣向臉盆里倒水。水一滿,兄妹倆就說:“看見了,又看見了!蔽矣指嬖V他倆,這是光線折射的結果,并趁機介紹了一些光學知識。兄妹倆頓時對光學產(chǎn)生了興趣。于是,我告訴他們:“你們好好學習,將來進了中學就可以學到這些內(nèi)容了!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時時注意引導孩子思索、動腦筋。如果只滿足于有問必答或找到是“圓鏡子”反射的現(xiàn)象,而不做硬幣試驗,孩子就不知道折射的原理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103357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