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制作工藝花燈卻不會整理書包,會發(fā)明各種生活便利用品卻不會自己拖地,會熟練操作生物實驗卻不會栽種一棵小花……現(xiàn)在,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創(chuàng)新能力已經(jīng)成為學校和家長的共識,但還有一項動手能力——生活能力,卻一直被忽視,不少校園中的“創(chuàng)造家”、“動手明星”在面對生活中的小事時,卻不知道如何下手。
目擊孩子種花變成和泥巴
3月12日是“植樹節(jié)”,不少學校為了培養(yǎng)學生們愛綠護綠的意識,專門讓學生自己動手,種點小花小草。可沒想到,就是如此簡單的一項校園活動,不少學生卻是洋相百出。
記者在我市一所學校參加學生們種花活動時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在拿到老師發(fā)的花種后,不是立即動手栽種,而是看著花盆和泥土發(fā)呆!袄蠋熣f種花的土分兩層,第一層用水澆透,埋上花種,然后把剩下的土埋上。我不知道什么是‘澆透’,這是第一次種花。”一個小姑娘告訴記者,她家里有很多花,可是爺爺奶奶從來不讓她動,這是她第一次自己動手種花,雖然是件挺好玩的事情,但她沒有做過,不知道從哪里下手!盎ǚN子是不是要埋在花盆的最底下?”一旁的女生同樣迷惑。
就在小女生們不知如何下手的時候,一旁的幾個小男生已經(jīng)積極忙活起來了,不大的花盆里澆滿了水,底層的泥土頓時成了泥巴湯?赡苁且庾R到了水澆得有點過,幾個男生又捧著土往里面摻,一會兒花盆里的土就變成了泥巴疙瘩。
幾個男生干脆不再種花,而是從一旁玩起了泥巴!盎ǚN子都找不到了,干脆和泥巴玩!毙〖一飩兪稚、臉上都是黃泥巴!皼]想到種花這么難,我還以為把種子扔花盆里,它自己就能長出來呢!币粋男生說。
反思生活能力差幾成通病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現(xiàn)在的學生不會種花對于家長們來說根本不是稀罕事。不少家長說起自己孩子的動手能力時,提到最多的就是“會彈琴”、“會畫畫”、“會制作模型”等,至于孩子是否會家務勞動、是否會照顧自己等生活技能,不少家長都搖搖頭。
一位小學女生家長告訴記者,她的孩子因為動手能力差、不會照顧自己,在剛上小學時吃了不少苦頭。這位家長說,孩子沒上學的時候,家里人總覺得孩子小,每次孩子上廁所后,都是大人幫她擦屁股!爱敃r覺得這是小事,孩子最多擦不干凈,時間長了自己就會!奔议L說,沒想到孩子上小學后,因為自己不會擦屁股,前幾周根本不在學校上廁所,也不敢多喝水,只是一回家就往廁所跑!爸钡剿幸淮纬詨牧硕亲,在學校里憋不住了,去上廁所怎么也回不來,才被老師發(fā)現(xiàn)的!边@位家長說,這件事既傷了孩子的身體,也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從那之后,她就特別在意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能力。
一位小學語文老師告訴記者,現(xiàn)在的學生,只要讓他們寫一篇自己做過的事,大多數(shù)都會寫成“玩這樣、玩那樣”的題材,很少有學生寫做家務。即使特別要求寫他們做過的一次家務勞動,很多學生都寫成相似的面孔,一眼就能看出他們根本沒怎么做過家務。
“從學生們的值日勞動中就能看出,現(xiàn)在的孩子很少動手干活!币晃坏湍昙壈嘀魅握f,她發(fā)現(xiàn)部分孩子在擦完桌子之后不知道洗抹布,一問才知道,孩子們在家用的抹布都是媽媽洗干凈的,他們以為在學校也會有人幫他們洗干凈,因為他們的值日勞動就是“擦桌子”,沒有“洗抹布”這一項。
對策家庭應成動手能力“新課堂”
記者了解到,目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在學校教育中,動手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已經(jīng)逐漸受到重視,在不同的年級,幾乎都有相應的動手課程。與以往相比,不少學生的動手能力確實明顯增強,這可以從最近幾年我市中小學生頻頻在各種創(chuàng)新大賽中獲得優(yōu)異名次得到證明。
正是在學校教育中的大力推進,家長們也越來越認可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但是很多家長卻走進了動手能力培養(yǎng)的“小圈子”,在家的培養(yǎng)模式依舊套用學校教育中的方式,忽視了生活技能中的動手能力。
家長周輝說:“生活中的小事孩子大了自然就會,這種小事不用再占用孩子的寶貴時間了!敝茌x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其他的事情家長都可以代勞,等孩子年紀大一點很多事情不學就會。
小學二年級的小張同學說:“平時媽媽總會先催我把作業(yè)寫完,才讓我做家務;她還為我報了好多輔導班,學畫畫,學跳舞,很少有時間做家務!薄皩W校不可能教學生洗衣服、做家務,可這種生活中的動手能力是對學校創(chuàng)新、探究教育中動手能力培養(yǎng)的最好補充!
身為高中教師的范女士說,在學校的動手課程中,老師能明顯地區(qū)別出哪些學生在家干活,哪些學生在家不干活,一般來說,在家動手干活的學生做事有條理、手腳麻利,能較快地掌握一項新技能。范女士曾與學生半開玩笑地說過:“想要自己學習中動手能力強,不妨回家多幫你媽媽干點活!
據(jù)記者了解,目前我國上海等地教育部門已經(jīng)將做家務納入學生素質(zhì)評價,以引導學生注意生活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兒童教育專家但菲認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其實是特別愿意勞動的,但如果家長不讓他們干,錯過了培養(yǎng)孩子熱愛勞動的最佳時機,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懶了。當他們學習累了,在家適當做些家務,可以刺激大腦,緩解壓力,對學習有很大幫助。而且,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一種責任感,可以避免“好逸惡勞”的壞習慣,密切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珍惜家長對自己的付出,而這種對家庭的責任感最終會轉(zhuǎn)移到學習上,使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一種責任感。從人的成長和發(fā)展的角度來看,書本知識的掌握和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應該是學習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044029.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