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幫助孩子學會寬容別人至少有兩點好處:寬容可以使對方也勇于面對自己的行為,并學會道歉;寬容可以保護自己,輕松從不愉快的情緒中解脫出來。
元元的新書被小琳琳不小心撕掉了半頁,元元很生氣,不但讓同桌賠書,還把這件事告訴了班主任老師。結果,小琳琳被老師批評了一頓。元元說起這件事,還頗有幾分得意。
我問元元:“書撕壞了,元元很心疼吧?”“是啊。”“元元有不小心弄壞別人東西的時候嗎?”“有啊,有一次我把樂樂的玩具給弄壞了。”“那次你感到害怕了嗎?”“有點害怕,不過樂樂沒有說什么,我們又在一起玩了。”“小琳琳撕壞書,也和你弄壞樂樂玩具時一樣,會緊張和害怕,如果你體諒到她的心情,說聲沒關系,一起找老師要來透明膠補上,是不是更好呢?”元元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有一個成功學家說過,品德才是溝通的利器。大聲喧嘩反而難以入耳。
追溯前150年的早期論著,無一例外地強調“品德為成功之母”,諸如正直、謙虛、樸實、耐心、勇氣、公正和一些稱得上是金科玉律的品德。當然,其中也包括寬容。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泰國的一個度假村,有一天,工作人員帶著很多孩子在廣場做游戲,結束后,由于孩子太多,工作人員一時疏忽,將一個孩子留在了廣場。等她發(fā)現(xiàn)人數(shù)不對時,才趕快跑到廣場將這個4歲的女孩帶回來。孩子因為一人在偏遠的廣場,飽受驚嚇,大哭不止。工作人員滿臉歉意地安慰著孩子。這時,孩子的媽媽來了,她蹲下來安慰著自己的孩子,并告訴她:“已經(jīng)沒事了。那位姐姐因為找不到你而非常難過,她不是故意的,現(xiàn)在你必須親親那位姐姐的臉頰,安慰她一下!”只見那位4歲的小孩踮起腳尖,親親蹲在她身旁的工作人員的臉頰,并且輕輕地告訴她:“不要害怕,已經(jīng)沒事了。”
這位媽媽是智慧的,她知道怎樣愛孩子以及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寬容之心。
一位爸爸和女兒走在路上,被一個莽撞的小伙子騎車撞了一下,小伙子忙不迭地說“對不起”,這位爸爸也回應道“對不起”。女兒很不解,“他都把你撞跌倒了,你怎么還跟他說對不起呢?”爸爸開導女兒說,他撞了我,實際上我也給他帶來了麻煩。假如他沒撞我,他就不會那么驚慌,也無需對我說“對不起”,因此我對他說“對不起”,也在情理之中。別人無意間傷到了自己,已經(jīng)說了“對不起”,我們欣然接受,就此了結,并反過來也說聲“對不起”,體現(xiàn)的是大度和寬容,這實在是一種美德。有了這種美德,人際關系就好處多了,麻煩少了,心情也會愉快。
某年圣誕節(jié),來華講學的艾貝樂夫婦與眾鄰互贈了圣誕卡,心情很好。為了點綴節(jié)日氣氛,他們又在大門外綴上了風鈴與花帶,但時隔不久,這些東西都不翼而飛了,于是在門上貼出了這樣一份啟事:“這件圣誕禮物是我們在美國的女兒贈送的,取走的人,愿他能欣賞它,并和我們一起分享圣誕的快樂!”字里行間充滿了對人的尊重,盡管對方是令他們不高興的小偷。
我們生活在人的世界,尊重人實在是最重要和最起碼應當做到的。
一個娶了外國女人做太太的中國人寫道,“有一次,我們吃完晚飯在客廳坐著看電視,里面播出介紹澳洲的文身和崩克一幕。我看完后情不自禁地說:‘惡心。’沒想到她嚴肅而平心靜氣地對我說:‘親愛的,我已經(jīng)聽你用類似的口吻評價過許多事物了,你應該知道這樣講話是很不禮貌的。他們用這樣一種生活方式去生活并沒有影響你。你有你的觀點,你可以不理解他們,但是你不應該用不禮貌的語言去侮辱人家。別人也有可能不理解你,如果別人說你惡心你高興嗎?’”
孩子從3歲開始就會對人進行分類,并且能判斷出哪一類人更好一些;到了5歲,他們會把一些優(yōu)良的品德與自己認為好的那類人掛鉤。由于孩子長大后面對的世界是多元化的,所以,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媽媽應盡力幫助他們改變偏見,教會孩子學會寬容。
幫助孩子學會寬容別人至少有兩點好處:寬容可以使對方也勇于面對自己的行為,并學會道歉;寬容可以保護自己,可以從不愉快的情緒中解脫出來。因此,寬容是合乎實際的、合乎心理健康的。
孩子的寬容心是非常珍貴的,它主要表現(xiàn)為對別人過錯的原諒,對不同觀點和行為的包容,這對于孩子個性的健康發(fā)展,尤其是情感的健康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富有寬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溫和,惹人喜愛;而缺乏寬容心的孩子往往性情怪誕,易走極端,不易與人相處。
孩子的寬容之心最主要的來源就是媽媽,因為孩子最初是從媽媽那里學習待人接物的方式的。媽媽寬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計較,與鄰里、同事之間融洽相處,孩子就會學著媽媽的樣子變得寬容、向善、樂于與人相處。媽媽可以告訴孩子,對于自己或他人的無心之錯,要學會開解,學會原諒,讓孩子知道,解決問題的辦法除了批評、懲罰外,還有寬容。
當孩子和人發(fā)生不愉快時,媽媽不應一味地護著自己的孩子,要讓孩子首先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錯,同時要多體諒別人,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一想。要讓孩子知道朋友之間是要相互包容的,朋友之間要保持信任和忠誠,這樣才能保持更加持久而穩(wěn)定的友誼。
當然,寬容不是怕人,不是懦弱,不是盲從,不是人云亦云,這一點是必須向孩子講清楚的。媽媽必須讓孩子知道寬容是明辨是非之后對同學、朋友的禮讓,而不是對壞人壞事的妥協(xié)。對壞人和得寸進尺的人是沒有必要寬容的,相反,可以嗤之以鼻或者奮起反擊。
追溯前150年的早期論著,它們無一例外地強調“品德”為成功之母,諸如:正直、謙虛、樸實、耐心、勇氣、公正和一些稱得上是金科玉律的品德。當然,其中也包括寬容。
寬容是明辨是非之后對同學、朋友的禮讓,而不是對壞人壞事的妥協(xié)。
自尊心是個膨脹的氣球,戳上一針就會發(fā)出大風暴。
——【法】伏爾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05333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