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需要三種東西:飲食營養(yǎng)、知識和愛。那種認為孩子小,什么也不道,只要給他吃飽穿暖就可以了的觀點是錯誤的。要知道,讓孩子吃飽穿暖只不過是滿足了孩子健康成長的生理需求,滿足生理需求只是讓孩子的心理得到充分發(fā)展的前提條件,決定心理全面健康發(fā)展的則是我們所說的愛的教育。所謂愛的教育是指通過大人和孩子之間的特殊的活動。即大人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往來實現(xiàn)的。
必須指出的是我們所說的情感交往指的是通過親切的撫摸、摟抱、皮膚接觸等等特殊的身體語言以及微笑、溫情、關注、欣賞等孩子所理解的情感語言進行的一些特殊的情感上的交往,可不要小看了這種交往對孩子心理發(fā)展的意義。
如何教育孩子,如何與孩子相處.這里面確實是有高深的學問和精美的藝術.父母以及大人們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別不在意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尤其不要吝尚你的贊賞和鼓勵。大人對孩子真誠的微笑,發(fā)自內心的贊貧,會對孩子產生極大的激勵作用。因為孩子和大人一樣,總是自覺不自覺的從他人那里尋找對自身行為及價值的肯定,尤其是自己最信賴的親人的肯定和鼓勵。同大人一樣,在兒童的內心深處,也有一種強烈的渴望,那就是希望自己被重視、被肯定、被愛、被尊敬。當這種渴望得到滿足時,人的許多潛能和真稗美的東西便會被奇跡般地激發(fā)出來:而當這種渴望受挫時,也可能引發(fā)悲劇性的后果。
前蘇聯(lián)的一些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曾對部分在戰(zhàn)爭年代中從幼年就失去父母并長在保育院的孩子進行了觀察。這些孩子的生活都得到保障,受到良好的照料:及時地給他們喂飯、洗澡、裹極姍等。但是遺憾的是,大人們沒有時間與他們進行自由的與照料無關的情感交往,沒有時間與他們建立情感上的聯(lián)系。結果這些孩子發(fā)展成長為一種缺乏感情的、沒有主動精神的孩子;無論在身體發(fā)育上,還是在心理發(fā)育上都明顯落后于其他的同齡的孩子。而且還有一個不爭的現(xiàn)實,在身體方面受到同樣照料的情況下,沒有得到與大人進行足夠的感倩上交往的孩子死亡率較高。
對這種情感交往的重要性的另一個說明是哈羅用嬰猴所做的著名實驗。
哈羅給幼小的嬰猴提供兩個假的“母親”:一個是用金屬做的,但能提供食物(乳汁):另一個是用柔軟的毛巾布做的,但不能提供食物。實驗結果表明,如果強迫婆猴在這兩個母親之間做一種選擇,那么,它們寧愿同一個溫暖的、柔軟的、毛巾質料的“母親”接觸,盡管這個“母親”不能提供食物;而不喜歡同另一個冰冷的、堅硬的、金屬質料的“母親”接觸,雖然這個“母親”能提供食物,但是它不可以擁抱。同時,哈羅也發(fā)現(xiàn),這些被剝奪了肉體接觸感的要猴,雖然在其他方面給予了很好的照看,但是他們變的極端膽小和畏縮,沒有能力和同伴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生病和死亡率也較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05739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