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最喜歡的童話似乎都有著相同的結局。無論是《白雪公主》、《睡美人》,還是《美女與野獸》,最后的結局都是:從此王子和公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再看看,好萊塢的大片也常落入“大團圓”俗套。
父親寫了一輩子黃梅戲,在80年代有兩部作品被拍成電影——《杜鵑女》和《朱門玉碎》,這兩部電影黃梅戲都是悲劇。清貧傲氣的父親堅信:悲劇比喜劇更有震撼力。不久前,我在雜志上讀到一篇訪談,有位喜劇片的大腕說,誰也不愿意去劇場買傷心,干嗎要和鈔票過不去!
我頓悟:也許深刻本身就有悖于人性。人性深處總是希望有完美的人生。至于鈔票,但愿鈔票買不斷知識分子的良心?傊,如今的電影和世代,正有意或無意的在傳遞著同樣的信息:人人都擁有完美的人生。
然而,當很多年輕人不能承受生命之痛,不斷地從高樓往下跳,砸碎了“完美人生”的幻景;當很多人在人生的苦難中掙扎,不斷地質(zhì)疑“Whyme?”(為何倒霉的總是我?!)時,不知我們是否體會到那種從希望到絕望的痛苦,聽見那從“完美人生”跌入“缺美人生”的悲鳴!
人生總是帶著缺憾,所以我們的老祖宗說: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與其相呼應,圣經(jīng)上說,上蒼沒有承諾我們在世上沒有苦難。所以,不管我們是否情愿,人生注定是不會完美,一定帶有缺憾。更不幸的是,這一點也不會因人性的取向而轉(zhuǎn)移。
這幾年因在國內(nèi)居住的時間多,就把新加坡的房子租了出去。房客中有一對80后的小兩口、3個80后大男生,我視他們?yōu)榕R時家人。這對小兩口是農(nóng)村的孩子,在國內(nèi)上大學時,生活非常艱辛,靠做家教掙自己的學費生活費。男的拿到獎學金來新加坡國立大學讀博士,女的也跟了過來。這小兩口很有處理問題的能力。那3個大男生都和我兒子差不多:獨生子,家境很好,都是陽光男孩。然而,相對于那個小倆口,他們在生活和處理日常事務方面能力就遜色很好。如果不提醒他們的話,他們的護照都會過期。
3個大男生在離開父母前,都擁有完美人生。一旦他們邁出家門,他們眼前的整個世界都變了樣,他們都在不同的程度上經(jīng)受了人生的沖擊。而那些有兄弟姐妹的農(nóng)村孩子,從小習慣了獨立面對生活,生命反而更有韌性。唯一相同的地方是,當他們都進入社會后,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時,他們都將明白:不存在完美人生。
有一個故事,有個人每天在沙灘上和大智者一起散步,沙灘上總是留下兩行腳印。后來,這個人經(jīng)歷了一些生命的坎坷,苦不堪言。他回首看去,沙灘上只有一行腳印。他對大智者抱怨:“我生命最痛苦的時候,你去了哪里呢?”大智者回答說:“孩子,你仔細看看,那是誰的腳?”這人仔細一看,沙灘上留下的是大智者的腳印。他恍然大悟,原來在生命中最困難的日子里,是大智者抱著他走過了那段艱難的路程。這位大智者因為愛,對他不離不棄。
也許,人生的最美妙之處,就是有愛相隨。對孩子來說,幼年的艱辛是把雙刃劍,會讓人在愛和恨中掙扎,會毀掉很多人,也會造就少數(shù)幸運兒。童年的幸福會讓人一生受益,但也可能是成年后的障礙。人生就是在不公平中演繹出相對的公平。不過,假如一個人以為人生是完美的,當這種幻象破滅時,就很容易陷入絕望。
那些美麗的童話和好萊塢的大片并不是西方文化的全部,我們的孩子可以把這些當成“甜點”來消遣。但我們更應該鼓勵他們讀一讀“家丑外揚”的希伯來人的歷史——舊約圣經(jīng)。這會讓孩子們看到,不管科技多么發(fā)展,人性似乎沒有改變。
人生沒有童話版,有的是苦難常相隨。然而,最奇妙的是,盡管人生不完美,人生有缺憾,但人生會有愛!不管這愛是來自父母、親人、朋友、社會,還是上蒼、信仰……只要人生有愛、只要能相信有愛,多難的人生也會綻放產(chǎn)美麗的生命之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05856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