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邀上新浪視頻,談的話題是"男孩危機"。主持人拋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有沒有聽過“男孩危機”這個詞?
說實在話,我只聽過這個書名,但“男孩危機”這個激烈用詞卻在臺灣沒有聽聞過,大概臺灣女人對男人的"縱容度"高過于大陸女人吧!雖然臺灣早在十年前就發(fā)現(xiàn)并談?wù)撨^男孩較他們的父執(zhí)輩顯得"娘娘腔",并將其原因歸咎于學校教育,說因為學校男老師太少,缺乏男子漢的示范與引導,但我個人卻認為雖然學校教育與流行文化的錯誤示范,都有讓男人不像男人的推波助瀾之因,但家庭教育的一些錯誤導向,才是讓男孩不能成長為一個"男子漢"的首要原因,父母才是拯救男孩危機的第一責任人。
會有如此的認知,是因為俺家就曾出現(xiàn)過這種"男不男女不女"的現(xiàn)象,而歸根究底其因,出在我這家里的"大女人"沒有放給俺家一大一小兩男人做"男子漢"的機會。
我丈夫曾用半開玩笑的口吻對旁人說:"我家說了算的是家里鼻子最高的。⑽耶敃r聽了不由得沾沾自喜,因為家中鼻子最高的就是我。高鼻子的我以"母儀天下"的心態(tài)管理著家里大小瑣事和孩子教育,讓丈夫成了家中"閑人"、甩手大爺,這種"母系社會"的家庭型態(tài),一直維系到某次跟丈夫發(fā)生爭吵,我責怪丈夫不管事沒盡到一個丈夫父親該盡的責任,丈夫冷冷的回了一句:"家里有你這個女能人,還需要我嗎?"我這才意識到自己大包大攬的"能"培養(yǎng)出了一個"不能"的丈夫。
對兒子的教養(yǎng)我也同樣犯了同樣的錯誤,如太過"圈養(yǎng)",沒意識到男孩發(fā)育教女孩晚一點,在有意無意的會將兒子與女兒的發(fā)展做比較,矮化了兒子的信心,不夠?qū)捜莸娜菰S他"不著急慢慢來"暫時的落后,而總?cè)滩蛔∫獛蜕纤话选?/p>
我的兒子就一直"娘"到高校畢業(yè)當完兵去了美國紐約讀研,他在離臺赴美前兒子躺在我懷里做了一次長談,我跟兒子說:"你去了美國媽媽再也幫不了你任何忙了,而且媽媽也老了,能把自己照顧好不替你添麻煩就已經(jīng)算是很好了,兒啊,未來碰到一切不順意都得你自己扛著了!"
我像一只老鷹把幼雛踢出巢內(nèi)讓小老鷹學飛般的把兒子踢到了美國。兒子赴美一年后回臺灣度假,我看見了兒子的臉上有了風霜,眼神中添了堅忍與果斷,"男子漢"的樣式逐漸在他身上顯現(xiàn)出來了。我相信在紐約這陌生、寂寞城市的一年里,兒子肯定經(jīng)歷了無法跟人道,到了旁人也未必能體會的艱苦,做媽媽的我既感驕傲又覺心疼,但不后悔當初踢他出巢的狠心。文:郜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1061207.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