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積極的態(tài)度最重要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跳繩“跳”出的事

  ??積極的態(tài)度最重要

  生活中總會有看似不公平的事情發(fā)生。

  說好的只要家長簽字,確認孩子一分鐘跳繩超過70個,老師就會發(fā)小禮物,結果最后規(guī)則變了。

  如果你的孩子達到了老師的要求,卻沒得到老師的小禮物。

  當面對這樣的事情時,家長應該怎么做?

  跟孩子一起抱怨老師?

  給孩子物質補償?

  或是……

  一天,果果放學回家后告訴我說,體育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yè):

  今天回家,一分鐘內跳繩,凡是能跳70個的,家長簽個字,明天可以領到小禮品。

  吃過晚飯,我跟果果在樓下散步,果果對我說:

  “媽媽,咱們開始吧,你幫我數(shù)著。”

  果果第一次跳了60個。

  第二次跳了70多個。

  第三次跳了80多個。

  回到家中,果果說:“媽媽,你給我寫70個就行了。”

  然后,我就給他在本子上簽了字確認,讓他拿到學校交給老師。

  第二天果果放學回到家,很不開心的樣子,我就說:“果果,來,跟媽媽分享一下你的獎品。”

  果果郁悶地說:“我沒領到。”

  我疑惑地問:“為什么呀?媽媽不是簽字了嗎?”

  果果說:“我們班跳70個以上的有10多個同學,可是到學校后,老師讓我們又跳了一遍,我沒有跳到70個,老師就沒給我禮物。”

  我問他:“哦,沒拿到禮物!

  說著,我走到果果面前,擁抱了果果,低聲說:“心里很難過吧?”

  果果說:“很難過,也很生氣,老師不信任我,還讓我再跳一遍!

  “難過、生氣之后呢?還有別的嗎?”

  果果說:“還覺得不公平,本來說好的跳到70個,家長簽字就給禮物的!

  “還覺得不公平,還有嗎?”

  “覺得自己也有錯,應該一下子跳到70個就好了,是吧?”

  “是啊,如果能跳過70個就好了!

  “你想過其他辦法嗎?比如找老師爭取再跳一次嗎?”

  果果說:“想過,不過,老師就讓我們跳一次。后來我想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也是只有一次,平時考得再好也沒用啊。其實也是公平的,心情就好了!

  果果的小腦袋瓜轉得還挺快。

  聽到果果這么說,我覺得特別欣慰,難得有這么好的心態(tài)。

  我習慣地問道:“那如果你是老師,會這么做嗎?”

  果果說:“會,但我會給同學3次機會,因為我昨晚也是跳了3次才跳這么多。”

  “那如果只有一次機會的話,如果同學覺得不公平,你會怎么處理啊?因為畢竟原來的規(guī)則是家長簽字就有小禮物。”

  “哦,媽媽,我會事先說清楚家長簽字,還要到學校再測試一次,才能給小禮物!

  “哦,這辦法比較人性化!”

  果果說:“既然已經這樣了,還能怎么著。空l讓我沒跳到70個呢?”

  我安慰他說:“果果下次加油!咱們換個話題,那些得到禮物的孩子怎么樣了呢?”

  “很開心呀,拿到禮物,還跟我們炫耀呢!”

  “其他沒得到禮物的小朋友呢?”

  “垂頭喪氣,不開心唄!”

  我問:“如果你得到禮物呢?”

  “我會很慶幸的,但以后還要努力,不能存有僥幸心理!

  人生活在社會中,不可能社會上的一切都向你傾斜,好運也不可能永遠擁抱你。家長沒有辦法掌控孩子生活的環(huán)境、接觸的人和面對的事。因此,最好的辦法是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

  像跳繩這樣的事情,對大人來說,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對于孩子,要是處理不好,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以下影響:

  第一,不信任。覺得老師不信任我,不相信自己在家里跳繩的結果。

  第二,缺乏誠信。老師說話不算話,說好家長簽字確認回來就給禮物的,但沒有給。

  第三,質疑。按照老師昨天的要求我已經做到了,但是今天要求又變了。如果這樣的話,我是不是以后也可以隨便破壞規(guī)則?

  為什么有些孩子會有心理疾病或性格缺陷?就是因為平時的一點點小事兒沒有及時得到排解,慢慢累積而成。像跳繩這件事,心思敏感細膩的孩子,可能就會因此很郁悶,認為自己沒有得到應該得到的禮物。這個時候如果父母沒有用心,關心不到,可能對孩子傷害就很大,會讓孩子覺得不公平、委屈,無法釋懷,甚至懷疑一切。成長無小事,父母一定要細心觀察孩子的表現(xiàn),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做好疏導。

  其實果果在跟我說這事兒的時候,他也在不斷地調整自己,試著說服自己接受、理解。目前的環(huán)境下,有許多時候,家長也是無能為力的,但是我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多用點心,多和孩子溝通,學會傾聽,引導孩子學會理性思考,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讓孩子自己去調整,解決出現(xiàn)的情緒和問題。

  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要與這個世界“打交道”。每天會面對很多開心的、不開心的事情。其實事情本身無所謂對錯,孩子的心理陽光、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果果4歲左右時,我?guī)е疖嚮乩牙鸭。這是果果第一次坐火車,小家伙很興奮。在臥鋪車廂,果果玩得不亦樂乎,從下鋪爬到中鋪,爬上來爬下去。后來他想從中鋪往上鋪爬。就見他使勁把腳往上夠,因為人小,試了好幾次,也爬不上去。后來果果就坐在中鋪,呆呆地自己在那兒琢磨。看到這兒,我知道果果遇到困難了,就對果果說:

  “你能從下鋪很輕松地爬到中鋪,那么你把上鋪當中鋪,把中鋪當下鋪,再爬一下試試。”

  果果一想也對,自己能從下鋪爬到中鋪,當然也能從中鋪爬到上鋪了。然后他又開始使勁兒爬,還是沒爬上去(其實從設計上,我們知道從下鋪往中鋪爬容易些,從中鋪往上鋪爬確實要難一些)。

  爬了半天沒爬上去,果果安慰我說:“沒關系,媽媽,我現(xiàn)在要從上鋪下來嘍!”

  我說:“你還沒爬上去呢,怎么下來呀?”

  他說:“我把中鋪當上鋪,下鋪當中鋪啊。媽媽你看,我要從上鋪下來嘍!”

  同樣一件事,引導孩子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答案不一樣,心情和心態(tài)也會大不同。家長要善于啟發(fā)、鼓勵孩子,長期堅持,就會幫他們形成一種健康良好的自我調節(jié)習慣。

  自我調節(jié)

  自我調節(jié)(self-regulation)是個體認知發(fā)展從不平衡到平衡狀態(tài)的一種動力機制。它包括三個基本過程:自我觀察、自我判斷和自我反應。

  自我調節(jié)的方法有:意識調節(jié)、語言調節(jié)、注意轉移、行動轉移、釋放法、自我控制等。

  家長要做的就是,讓孩子通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來體察自己的情緒,當感受到憤怒、不平或者煩躁不安時,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者辦法來調節(jié)?梢允莾A訴,講給父母聽;可以是寫日記,記錄下自己的心情……幫助孩子找到一個好的辦法,來宣泄、平衡情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06720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