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孩子不愛動腦筋的原因
3.孩子為什么喜歡說不知道
4.如何調動孩子的主動性
1、培養(yǎng)孩子動腦筋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若對某件事有濃厚的興趣,就會集中思想和注意力,才會想方設法克服種種困難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怎樣培養(yǎng)孩子動腦筋的興趣呢?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是相當大的,因此,父母要以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去感染和影響孩子,要用自己對周圍事物的態(tài)度和情趣去影響孩子。同時,父母還要常常給孩子提一些問題,激發(fā)孩子求知的欲望,引導孩子動腦筋解決。
2、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孩子動腦筋的興趣
父母對不愛動腦筋的孩子不可提出太高的要求,而要根據(jù)自己孩子的實際,從最直接、最容易思考的問題入手,如比較兩事物的異同,然后逐漸加大難度,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遇到的困難。
3~6歲的孩子,對抽象的理論不易理解,因此,光有說教不行,父母要創(chuàng)造動腦筋的環(huán)境,開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動,在活動中啟發(fā)孩子動腦筋,如搞家庭數(shù)學游戲、家庭猜謎活動、家庭智力游戲、中秋賞月晚會等,將數(shù)學、智力題融入活動之中。
4、讓孩子讀一些幼兒刊物,看益智類的少兒節(jié)目,引導孩子動手、動腦
可邊觀察邊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孩子觀察季節(jié)的變化,觀察動植物的特征,耐心地解答孩子提出的一些問題。
6、運用激勵的手段,讓孩子嘗到動腦筋的甜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哪怕孩子只取得微小的進步,父母也不要放過,要及時地給予肯定,熱情地鼓勵。
孩子不愛動腦筋的原因
首先,與家庭過分溺愛和庇護孩子有關。父母一切都替孩子包辦,“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孩子形成了事事依賴大人的習慣,成為吃飯穿衣的“機器”,思維上漸漸懶惰起來,遇事不愛動腦筋。一見問題自然有畏難情緒,懶于思索,遂簡單地回答“不知道”了事。
其次,與家庭與老師教育方法不當有關。有些父母或老師,不適當?shù)匾⒆踊卮鹨恍┧麄儾桓信d趣或不擅長的問題。這些問題要么孩子缺乏心理需求,要么確實超出了孩子的知識范圍和認識程度,孩子只能說“不知道”或“不會”。他們卻因此指責訓斥孩子:“怎么連這么簡單的問題也回答不出”、“又說錯了”、“你可真笨”……使孩子倍受壓抑,以后對能夠回答出的問題,也說不出來。
再則,與孩子不擅于人際交往有關。有些孩子性格憂郁內向,或在成長過程中缺少與人交往的環(huán)境,缺乏與人交際的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差。這樣的孩子,對他人的提問往往不擅表達,而采用較簡單的方式,即回答“不知道”。
第四,與孩子言語障礙有關。有些孩子由于先天或后無原因,在言語方面存在某些困難,如口吃、某些音發(fā)不準等。孩子因為害怕別人嘲笑,往往不愿意在他人面前說話,所以對別人的提問往往回答“不知道”。
孩子為什么喜歡說不知道
第一,注意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善于動腦筋、會動腦筋。父母和老師可以設法為孩子提供決策機會,如讓他們自己決定怎樣游戲、玩玩具,或表演節(jié)目,使他們認識到自己具有決策能力,并懂得怎樣使用自己的決策權。可根據(jù)孩子的年齡,教會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收拾玩具、洗臉、穿衣服、掃地等。每當孩子完成一件事情后,及時給予表揚,幫助建立自信心。如果孩子失敗了,可鼓勵他們下次做好。這樣不但可鍛煉孩子動手能力,也增強了生活獨立性,防止染上不肯動腦筋的壞毛病,為孩子形成健全人格創(chuàng)造條件。
第二,父母和老師要注意采取積極、平等、鼓勵性的交往方式與孩子溝通。例如孩子從幼兒園回家后,家長可要求孩子回想、講述幼兒園老師上課的內容,重溫當天所作所為。如果孩子回答不出來也不能呵斥,應耐心引導、鼓勵。通過愉快的交流方式,增強孩子的記憶力,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同時鞏固老師傳授的知識。
第三,降低問題難度,引導孩子積極思考。當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孩子回答不上來時,父母和老師應及時調整所提問題深度,由簡單到復雜。比如向孩子,一年有幾個季節(jié)?每個季節(jié)都有什么花?如果孩子回答不出,就可以有意識地帶孩子到戶外去觀察當時的花、草、樹、木的特點,讓孩子去記住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有哪些漂亮芳香的花卉。
第四,教會孩子一些交往技巧。對不擅長表達自己想法的孩子,父母和老師可教給孩子一些交往技巧,有意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表達能力。例如鼓勵孩子與同齡兒童一起游戲,為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結交朋友,學會相互交談。通過交談,孩子表達能力可得到增強,并學會與其它孩子相處,性格可變得開朗,精神愉快,關系融洽。
第五,及時鑒別孩子是否有語言障礙,如發(fā)音不準、口吃等。語言障礙不但影響孩子與他人溝通,也會在心理上形成較大壓力和消極影響。父母應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糾正,并避免周圍的人譏笑或模仿。
對于邊緣狀態(tài)的孩子可因人施教。只要教育方法得當,充分發(fā)揮其非智力因素,還是可以跟上正常同齡兒童的,否則很可能進入學習困難、有心理障礙兒童的行列。
如何調動孩子的主動性
1.切忌說教氣氛,注重一點一滴養(yǎng)成。濃厚的學習興趣依靠一點一滴培養(yǎng)起來,令人乏味的說教會破壞適宜學習的氣氛,所以家長要學會說短話,保持正常的家庭氣氛,讓孩子感到平和、寧靜、有安全感。
2.切忌“轟轟烈烈”,注重循序漸進。 由于對孩子寄予很大希望,家長容易制訂許多教育計劃,抓緊一切機會和空閑讓孩子學這學那,把家庭教育弄得轟轟烈烈,氣勢很大。孩子的學習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轟轟烈烈的氣氛破壞正常學習進程,必定以有始無終而結束。
3.切忌嚴厲氣氛,注重營造寬松環(huán)境。有的家長在孩子做作業(yè)時,守在一旁,孩子稍稍做錯了一點,就厲聲訓斥,甚至一耳光打過去。這種緊張的氣氛使孩子恐懼,大腦的思考被嚴重抑制、擾亂,嚴重妨礙孩子的學習。
4.切忌支配氣氛,注意讓孩子主動。家長要用心創(chuàng)造一種氣氛,就是讓孩子自己主動學習,而不是每天放學回到家就聽從安排,什么時候作業(yè),什么時候玩,形成一種絕對支配和被支配的氣氛,這對孩子學習是不利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08202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