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自主的開端。孩子幾乎對每件事情都要說“不”,以此來試驗自己的獨立自主。
2歲,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充滿探索欲望的年代。
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是玩具,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是游戲。不讓動?昨天他夠不著,今天他就夠著了;昨天你能看住他的手,今天你卻看不住他的腳。他肯定不明白,大人天天都開的冰箱看上去那么好玩,為什么他就不能開;大人天天都在廚房里擺弄的瓶瓶罐罐那么有趣,為什么就是不讓他摸。
2歲,一個對自己的動作控制得還不是那么好的年代。
他真的不知道,幫姥姥澆花,為什么會弄得滿地水;幫爸爸遞工具,為什么釘子卻撒了一地。
2歲,一個還沒有建立起清晰的是非觀的年代。
就算他記得你說過鄰家的小朋友不能打,好東西要大家分享,但是,他還是不明白,自己到底“錯”在哪里。因為,大人急了也會打他;他把好東西讓給小朋友了,自己就沒有了……面對這么可愛的2歲,我們真的沒有理由“嚴(yán)刑”逼問,更沒有必要讓他去“承認(rèn)錯誤”。卻有必要看看他的“錯誤”屬于哪一類。
針對不同的情形,作不同的處理:
1.給孩子越來越多的決定權(quán):
今天穿紅襪子還是白襪子?寶寶說了算!今晚吃蘋果還是橘子?也是寶寶說了算!今天的橘子吃兩瓣還是三瓣,還是寶寶說了算!這些決定,其實沒有什么對錯之分,卻會給寶寶一個好感覺:他可以做決定了!自主,可是孩子自我發(fā)展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些決定中,孩子也更加明確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到底有什么能力。
2.劃定探索的范圍:
孩子能探索到的范圍越來越大,但是不是都能由著他去呢?當(dāng)然不能!因為有許多潛在的危險孩子并不知道。所以我們除了在環(huán)境布置方面盡量注意安全外,還要給孩子“危險”的概念:冒著熱氣的水杯不能抓??燙,危險;電源插座不能玩??有電,危險;窗臺不能爬??高,危險;廚房的煤氣不動??危險!給孩子這些概念,要反復(fù)、要堅決,有時還要有意讓孩子嘗些苦頭,比如讓孩子感受什么是燙。
3.允許動作失誤:
孩子有許多想擺弄的東西,正是這種好奇推動著他不斷地動,不斷地練習(xí),在練習(xí)中,動作也不斷精細(xì)化。所以,水端不穩(wěn)、東西沒放好就松了手、不留神碰翻了花瓶是這個階段常有的失誤。有時,失誤的結(jié)果就讓孩子夠緊張的了,與其讓孩子承認(rèn)什么錯誤,不如讓孩子多做些這類事情,多指導(dǎo),多練習(xí),趁孩子有興趣的時候,給孩子足夠的機(jī)會,發(fā)展他對動作的控制能力。
4.有要求也要有榜樣:
果汁灑了,我們和孩子都會惋惜;床上的被子臟亂了,卻往往只有父母生氣。在失誤被發(fā)現(xiàn)之后,我們往往容易追究:“誰干的?”如果承認(rèn)的結(jié)果是被批評,孩子則寧愿相信那些失誤沒有發(fā)生。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給孩子坦誠的榜樣:“對不起,今天爸爸把寶寶搭好的積木碰倒了!弊尯⒆訉W(xué)習(xí)承擔(dān)責(zé)任。還要教孩子及時彌補(bǔ)失誤的方法:“咱們一起用抹布把果汁擦干凈吧!”在具體的活動中,孩子更愿意模仿而不是對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087719.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