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生活自理,擁有獨立辦事的能力,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卻又有大多數(shù)的家長對孩子過多的包辦,回過頭來還要埋怨自己的孩子沒有用,什么事情都辦不好,卻不知道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以下幾招教你成功教育男孩子擁有獨立的做事能力!
建議一:鼓勵男孩生活自理
男孩兩歲左右就開始有獨立意識,動手能力也大大提高,有自己做事的愿望。此時,媽媽就要開始放手,培養(yǎng)男孩的自理能力。吃飯時鼓勵他自己進食,一些簡單的衣物讓他自己穿。無論男孩完成得是否出色,媽媽要大加贊賞:“寶寶,你真棒,做得越來越好。”
陳高洋2歲了,媽媽對他說:“今天,你自己來穿衣服吧,穿好了,媽媽帶你去公園玩!标惛哐篑R上答應(yīng)了,他不費勁就穿好了衣服。中午到了,媽媽和他去餐館吃飯。媽媽又鼓勵他說:“你自己吃吧,媽媽等你,你別著急!狈⻊(wù)員拿來一把小勺子,他就開始自己吃了。
親子教育媽媽讓兩歲左右的男孩開始自理,并非不疼愛男孩,而正是愛他的表現(xiàn)。男孩自己動手,成功之后,成就感會更強烈。如果男孩習慣了被“服侍”,再想讓他自己動手,就十分困難了。男孩經(jīng)常能從自理中獲得成就感,慢慢就會愛上自我服務(wù)。
建議二:讓男孩獨立解決問題
男孩在生活中、學習中遇到了難題,媽媽別馬上幫他擺平,要鼓勵他自己獨立解決。學習上,媽媽別陪學,別幫男孩檢查作業(yè),要讓他自己來。生活中,男孩有困難了,媽媽只給予引導,不要親自動手包辦。
陳海不小心把皮球扔到窗外去了,他焦急地看著媽媽。媽媽說:“兒子,你自己下樓撿上來吧,媽媽在窗口幫你看著球,別讓人撿走了!标惡3歲,他就自己打開門,下樓梯,穿過樓下的草坪,把球抱了回來。陳海上來時樂滋滋的,他體味到了成就感。
男孩遇到了問題,習慣于依賴父母,小到一道數(shù)學難題,大到打架傷人。媽媽面對男孩的種種問題,要鼓勵他獨立解決,媽媽只給建議,不親自插手。男孩學會依靠自己,就能勇敢面對更多生活、學習難題了。
建議三:鼓勵男孩勇于嘗試
媽媽過度包辦,男孩就會害怕失敗,凡事輕易不敢嘗試,總是害怕失敗。媽媽要鼓勵男孩對任何興趣進行嘗試,在失敗中成長,在嘗試中突破自我。每一次新的嘗試,都是一次新的自我實現(xiàn),是男孩獨立性的體現(xiàn)。
夏雨是個嬌生慣養(yǎng)的男孩,他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同學們都在玩滑板,夏雨很羨慕,卻沒有膽量滑。媽媽鼓勵他:多摔幾次就會了,別怕摔跤,越摔膽子越大。夏雨只好硬著頭皮去練習,幾天后,他就學會了滑板。
男孩有了新想法,想去嘗試又害怕失敗時,媽媽要給予鼓勵。如今眾多的男孩都處于過度保護的狀態(tài)中,變得不敢去嘗試了。媽媽想要彌補曾經(jīng)包辦的過錯,就要鼓勵男孩勇于嘗試,改變害怕失敗的心理。
建議四:營造不溺愛的家庭氛圍
溺愛是大家的溺愛,只有媽媽愛或爸爸愛,都不能成全男孩的溺愛。一般是一大家子人都在贊成包辦,男孩也就被順理成章地包辦了。溺愛的家庭氛圍,導致男孩成為家里的“小皇帝”。媽媽不能鼓勵大家寵著“男孩”,事事“順”著男孩,要營造一種不溺愛的家庭氛圍。
親子網(wǎng)媽媽要舉出鮮明的旗幟,“男孩的事情自己辦”,并與每位家庭成員達成統(tǒng)一意見,大家共同配合,才能讓男孩早日學會獨立,不依賴于他人。
建議五:尊重男孩的意愿
媽媽喜歡將一些學習任務(wù)、生活習慣強加給男孩,讓他按媽媽的意愿來行事。如果男孩違背了,媽媽就會施加更多壓力。男孩在這種狀況下,會慢慢習慣于媽媽的包辦,不再做任何的反抗。男孩太“老實”了,男孩沒“活力”了,與媽媽的強制包辦關(guān)系密切。
媽媽要學會尊重男孩的意愿,別亂給男孩報培訓班、請家教,讓男孩完全按媽媽設(shè)定的人生軌跡行事。男孩失去了自主性,失去了個人意愿,就只能生成一種依附型人格,凡事都想依靠別人,不愿發(fā)揮主動性。
總結(jié):孩子的性格在于小時候父母的培養(yǎng),做為父母應(yīng)該明白什么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想要讓孩子走向成功,更重要的前提就是讓孩子擁有一個獨力做事的能力,學會以上的五招,相信你的寶寶會變的更加優(yōu)勢更加自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098265.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