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碰到一教博士生英語的老師,問了關于幼兒學英語的問題。他說了自己孩子的情況,上幼兒園之前,他與孩子說英語,孩子也說的很好。但進了幼兒園后,因其他孩子說中文,孩子就拒絕再說英語了,直到小學上英語課。當然他孩子的英語還是很好的,現(xiàn)在去加拿大上大學了。因此,他建議我不必在孩子太小時就和其講英語,不如把精力放在其他方面。你對此有何見解?
huihuidou 的回復: (寫于9/24/2001 3:19:33 PM)
我和你一樣,一直讀這位朋友的帖子。在我家里,我英語不好,而孩子爸爸英語很棒,我每次要求他給孩子說英語,雖然他會積極地參與進來,但是他在之后會告訴我說沒有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會事倍功半的。不如強化孩子“多學一門語言就多一樣與人交流的工具”的思想觀念。因此,我女兒學習英語,完全處于一種自由的狀態(tài)下學習,看看碟片,聽聽磁帶等等。目前,女兒對英語的興趣有增無減是我最大的欣慰!
zhengrong 的回復: (寫于9/21/2001 3:38:46 PM)
我完全相信您所說的情況,這也是RUBIE和我必須很快要面對的問題。即使現(xiàn)在,RUBIE也是不太愿意說英文,很多詞匯,她一旦掌握了中文的說法,很快就使用中文。這是典型的被動型雙語。
我的想法是,我們不期待她說多少英語,甚至全部說中文都行。但我會始終使用英文。這并不影響對她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不矛盾的,因為我反正要說話。
此外,我將盡量給她創(chuàng)造多一些機會,讓她接觸母語為英語的朋友,給她看英文的節(jié)目。最理想的是,讓她建立一定的詞匯量,能主動看英文版的兒童節(jié)目和書籍。最不理想的是:我始終與她用英語進行日常生活方面的有限交流,保持現(xiàn)有的最低的交流能力。她一旦上學,會比任何別的孩子更快,這是毫無疑問的。
此外,我每每打開電視機,總是有意無意告訴她,這世界上有很多人不說中文。
stmichl 的回復: (寫于9/22/2001 12:58:45 PM)
我覺得雙語教育的問題,就是環(huán)境的問題,我現(xiàn)在有點擔心的是,我的小孩會不會因為我們爸媽跟他說英文(甚至在公開場合),他會不會感到很特殊,這對他的成長會不會有負面影響呢?(我倒是覺得不那么自然。)我和太太希望能開個像SUNDAY SCHOOL 之類的英文班,目的是讓我的小孩覺得有伴侶,要不然他會覺得很孤單的。
zhengrong 的回復: (寫于9/24/2001 9:17:00 AM)
父母一般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特殊,強過其他孩子,又不希望孩子自己認為自己特殊。我對這個問題的處理是:
1。告訴孩子,不同地方的人講不同的話,有的人可以講很多種話,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們樓下有很多小朋友講廣東話、客家話,也會說普通話。打開電視機,有很多人講英文。我都有意識地告訴孩子,誰誰說什么話。讓孩子意識到,不只是她一個,很多人都可以說幾種語言或方言;
2。家長自己要對這個問題有正確的認識。家長對自己的英文,也要有正確的認識。這個地球上會多種語言的人很多。遠的不說,近的看看小日本。日本的大學生,詞匯量都是大得很,隨便誰考GRE都可以得高分。別看他們念得含糊不清,寫得真是特別漂亮,人家綜合實力比我們強多了。對孩子的雙語,也應經常提醒自己,孩子會英文并沒有什么了不起,孩子的綜合能力,情商等等,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
所以我個人認為,跟孩子在電梯里說英文也沒有什么,我們的電梯里常常提到客家話,我也聽不懂,也會常常向說客家話的孩子投去贊許的目光。當然,組織有共同點的家庭經常聚會,也是個好辦法。但即使那樣,孩子在一起也不一定愿意說英文。
家慧的雙語學習新動態(tài)(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09830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