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后的小朋友性格還沒有塑造好,正處于接受各種事物中。孩子在學齡前后容易受到外界影響,比如行為處事、性格特點之類的都會受到外界的影響。所以,在學齡前后這個階段的教育是孩子日后成長的基礎(chǔ),各位爸爸媽媽一定要重視起來。接下來會為大家講一些有關(guān)學齡前兒童教育的幾件建議,各位爸爸媽媽趕快來了解下,希望對孩子的成長有一些幫助。
1、切忌溺愛
因為生育政策的原因,導致現(xiàn)在很多的家庭都是獨身子女。現(xiàn)在很多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寶,集家里親戚的各種寵愛于一身,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孩子如果總是生活在被溺愛的環(huán)境中,性格容易變得乖張,對于孩子的性格培養(yǎng)是十分不好的。因此為了孩子的發(fā)展,為了孩子能夠有一個比較健康的性格,一定要注意不能夠?qū)⒆舆^分溺愛,爸爸媽媽要知道在適當?shù)牡胤,應該讓孩子獨立面對事物的時候,就一定要學會放手,讓孩子一個人去面對,這樣可以讓孩子培養(yǎng)堅強、善良、獨立的品質(zhì),也可以讓孩子從小就培養(yǎng)責任心。
2、 教育理念
爸爸媽媽作為新一輩,他們的教育方式與爺爺奶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肯定是有所不同。三歲一代溝,兩代人肯定會有很多的分歧。生活中,對于孩子不同的教育觀念會讓婆媳之間產(chǎn)生一些摩擦。所以在爸爸媽媽要教育孩子的時候,爺爺奶奶不要因為喜歡孩子,覺得爸爸媽媽兇就保護著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在被教育的時候,想到有爺爺奶奶的保護就不再害怕了。
3、做好榜樣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大的,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所以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非常重要。爸爸媽媽要記得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樣,這樣可以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學習到自己應該怎么做,爸爸媽媽要注意不可以在孩子面前說一套做一套,這樣是永遠不能教好孩子的。
4、施壓
爸爸媽媽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比別人家的孩子優(yōu)秀,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千萬不能因為自己過大的期望讓孩子覺得壓力過大。孩子還小,不知道怎樣釋放自己的壓力,這樣會讓孩子產(chǎn)生一定的叛逆情緒,有時候因為自己沒有達到爸爸媽媽的期望會覺得沮喪,甚至懷疑自己,然后會失落導致沒有信心。所以,爸爸媽媽要給孩子更多的成長空間,理性對待孩子的成長。
5、靠孩子自覺
一些爸爸媽媽平時很少有時間教育孩子,只是隨便告訴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認為孩子能夠順其自然的長大?墒牵⒆拥姆怯^念還沒有完全建立,對于發(fā)生的事情也許沒有一個正確的判斷,作為爸爸媽媽這時候一定要教育孩子,在孩子對事物理解錯誤的時候,要交予他待人接物以及為人處事的道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103815.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