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寶寶一起玩玩具做游戲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親子活動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游戲2:糖果店小老板

  適合年齡:24個月以上

  準備物品:五彩糖果

  兒童專用安全剪刀、各種色紙(至少5種顏色)、彩色筆。

  認知提示:小肌肉發(fā)展

  可讓寶寶參與教具制作的過程,學習折紙和使用剪刀,這些制作過程不僅能讓寶寶有參與感,更可以訓練其手部小肌肉的發(fā)展。

  制作方式

  1 使用每一種顏色的色紙,各自折出一個紙盒。

  2 將同一顏色的色紙折成或剪成同一形狀。

  3 在折好或剪好的色紙上畫出可愛的圖案,就完成了五彩糖果。

  親子游戲

  角色設(shè)定

  請寶寶扮演“老板”的角色,家長則當“客人”。角色設(shè)定完成后,請向?qū)殞氄f明游戲進行的方式。

  游戲進行

  1 整理賣場:先將所有的“糖果”打散,再請扮演老板的寶寶將“糖果”分類,放進相同顏色的紙盒中。

  2 進行買賣:“客人”可以說“我要買紅色的糖果”,或“我要買三角形的糖果”。

  游戲說明

  進行游戲時可采取漸進的方式,先教寶寶顏色,再教形狀,讓寶寶慢慢學會認識顏色、形狀及分類。

  認知提示:角色扮演

  要學習角色扮演,必須先讓寶寶看過或了解此角色的特色。通過角色扮演,寶寶不僅有了模仿的能力,也可增強其語言溝通能力。

  游戲3:餐廳小老板

  適合年齡:24個月以上

  準備物品:餐廳菜單

  食材或食物的圖案、厚紙卡、圖畫紙、黏貼工具。

  制作方式

  1 先將食材或食物圖案一個個剪下,每一個圖案都要準備兩張。

  2 將一張食材或食物圖貼在圖畫紙上,另一張則貼在厚紙卡上。

  3 在菜單上寫上餐廳名稱,再畫上花邊或貼上小朋友喜愛的貼紙,就完成了餐廳菜單。

  親子游戲

  角色設(shè)定

  請寶寶扮演“老板”的角色,家長則當“客人”。角色設(shè)定完成后,請向?qū)殞氄f明游戲進行的方式。

  游戲進行

  利用自制的餐廳菜單,“客人”要指著菜單上的圖案并說出名稱,向“老板”點菜。接著,“老板”再將“客人”點的菜肴送到“客人”面前。

  游戲說明

  該游戲不僅可以讓寶寶學會“配對”,也可借機教導寶寶應有的禮儀。例如“客人”進門時應說“歡迎光臨”,離開時則說“謝謝光臨,歡迎下次再來”,送餐時可說“請慢用”等。

  游戲進階

  在寶寶學會配對后,父母可以先試著不讓寶寶看菜單上的圖案,而是直接說:“我要點雞腿!”,讓寶寶學習“指認”。然后,父母指著菜單上的圖案問寶寶:“老板,請問這是什么菜?好吃嗎?”如果寶寶能順利說出菜名,也就到了學會“命名”的時候。

  認知提示:三階段教學法

  第一階段:配對-“找出一樣的”,讓寶寶進行配對,找出一樣的物品。

  第二階段:指認-“辨別不同”,讓寶寶能在兩三件物品中找出特定的東西。

  第三階段:命名-“這是什么”,請寶寶直接說出物品的正確名稱。

  游戲4:比大小

  比大小要拿屬性相同的物品來比,大小差異要非常明顯,讓寶寶指出哪一個大、哪一個小,再視其能力發(fā)展,逐漸改變物品大小的差距。

  從外形的大小開始,再針對長短、高矮等其他特性切入,讓寶寶逐步發(fā)展出完整的對比概念。

  游戲5:比多少

  剛開始游戲時,多與少的差距要非常明顯,可先從“一個對多個”開始,讓寶寶能夠清楚地比較出來。然后再拉近多與少的差距。也可帶著寶寶數(shù)數(shù),或是將物品以兩個一組分類,熟練后再升級到三個一組,讓寶寶慢慢建立數(shù)量、分類的概念。

  游戲6:認形狀

  先帶著寶寶認識基本的形狀,如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再陪著他指認生活中的物品各是什么形狀,如車子的輪胎是圓形、好吃的比薩餅切片是三角形、常吃的餅干是正方形。然后,再認識心形、橢圓形、長方形等更多富有變化的形狀。

  PART 3 生活情境,隨機教育

  認知概念的范圍十分廣泛,利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各種情境和例行事項,便可進行快樂認知。

  家庭:日常用品就是好素材

  在給寶寶穿衣服時,可說“這件上衣是藍色的”“紅紅的褲子好漂亮”,隨機教育寶寶認識衣服上的顏色。

  給寶寶買不同顏色的襪子,可依顏色的不同玩分類游戲;蛘甙逊e木打散,讓寶寶依照形狀分類。

  吃餅干時可辨認不同形狀的餅干,或故意把餅干折成一塊大一塊小(需要有明顯差異),問寶寶“哪一塊比較大”“你要吃哪一塊”等。隨著寶寶視覺能力的提升,可逐漸縮短物品的大小差距,但仍舊要使用相同的物品。

  “聽完這個故事,你就要睡覺了!薄疤炝亮,要起床了!蓖ㄟ^各種事情的先后順序,讓寶寶了解因果關(guān)系。

  公園:最喜歡的地方最好玩

  想教寶寶數(shù)數(shù),就利用玩蕩秋千的時候,如大家約定“蕩100下就要換人”,或是蕩幾下后就該回家了。

  和寶寶玩翹翹板,這是認識“輕與重”、“高與低”的機會,因為媽媽體重較重,所以位置較低,寶寶體重較輕,位置就較高,也可借此衍生因果關(guān)系,讓寶寶建立思考邏輯。

  公園里的花花草草非常適合用來認識顏色,尤其深深淺淺的變化,更能拓展寶寶對顏色的體驗。

  賣場:最佳親子學習平臺

  琳瑯滿目的商品都是學習認知的好素材,再加上商品都經(jīng)過陳列規(guī)劃,又是建立分類概念的好教室。以餅干區(qū)為例,同樣都是餅干,但卻有著不同的外盒包裝、不同的口味、不同的重量,而餅干盒拆開后,餅干的形狀更是豐富多樣。

  在蔬果區(qū)有五顏六色的蔬菜、水果,是認識顏色的好素材,媽媽可一一指著給寶寶認識:“甜椒有紅色、黃色,空心菜是綠的,胡蘿卜是紅的!比绻梢缘脑,就讓寶寶親自摸一摸蔬果,獲得更直觀、更豐富的感官體驗。

  不同的商品擺在不同的陳列架上,可借此認識“上下”“左右”等方向概念,并讓寶寶自己找出東西擺在哪里。

  在拿取商品時,可帶著寶寶數(shù)數(shù),對小一點的寶寶,就帶著他念“寶貝一個、媽媽一個、爸爸一個、奶奶一個……”讓他依序說出家中成員的稱謂。如果是大一點的寶寶,則明確請他拿“兩包菜”“三個布丁”,看他是否能做對。

  在排隊結(jié)賬時,讓寶寶知道“買了東西一定要付錢”,只有付錢后,商品才算歸自己所有,再次強化因果關(guān)系的概念。

  認知游戲Q&A

  Q1:在認知游戲和訓練中,家長應該注意什么?又該怎么去教?

  想更好地了解寶寶的認知發(fā)展,父母在平時一定要注意觀察。比如寶寶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動與游戲模式,如果寶寶一直停留在單純的游戲方式上,在父母給予協(xié)助后,仍不知道各項事物的連貫性而且無法突破,就要當心其認知發(fā)展出現(xiàn)了問題。

  至于應該如何教,在日常生活中,在確認安全的情況下,多給寶寶一點嘗試的機會。當寶寶想伸手拿取東西時,父母不要急著立即給予協(xié)助或反應,應該讓寶寶有機會自己去探索與嘗試,父母要做的是,就是在一旁觀察,并給予安全的保護。

  Q2:如何察覺認知訓練對寶寶來說太難或太簡單?

  每個年齡段的寶寶都有其應該具備的能力,例如1歲后會自己翻紙板書、1.5歲會串大珠子等。至于如何察覺認知訓練對寶寶來說太難或太簡單,在游戲或操作玩具的過程中,請注意寶寶的情緒反應,如果有成就感,他會想繼續(xù)玩下去,如果感覺寶寶有點煩躁,就可能是太簡單了。

  可以簡單做個測試。如果是新玩具,寶寶只玩兩下就不玩了,那就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太難,寶寶放棄了;二是太簡單,寶寶因為缺乏挑戰(zhàn)性而失去興趣。

  Q3:面對一個新玩具,應該怎么跟寶寶玩認知游戲?

  可以先讓寶寶自己玩,如果發(fā)現(xiàn)寶寶沒興趣,那么可能是他不知道怎么玩,這時父母再示范玩法即可。

  策劃/李藹芬,采訪咨詢/王加恩(幼兒心理科主任醫(yī)師),蔡美芬(兒童發(fā)展遲緩職能治療師)

上一頁12 下一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108680.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