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一:不餓
如果飯前吃了不少零食,胃一直處于“工作”狀態(tài),又缺乏運動,稚嫩的胃沒有饑餓感,寶寶自然食欲不佳。
原因二:飯菜不合口味
也許你做的飯菜不合寶寶口味,加上挑食,為了逃避不喜歡的食物,寶寶肯定會跑開。
原因三:被其他事物吸引
如被電視中播放的動畫片吸引住了,或者家中來了客人。
原因四:身體不佳、情緒不好
如寶寶生病,或吃飯前你沒有滿足他的某個愿望,吃飯時批評他吃飯慢、把飯菜灑滿地等,也會影響食欲。
原因五:有喂飯的依賴心理
因為擔心寶寶吃涼飯、弄得滿地都是,大人就會喂飯,久而久之,寶寶形成了喂飯的依賴心理,再也不愿意自已吃了。
原因六:情感需求
檢查一下是不是你們平時工作忙,沒有時間和寶寶在一起?寶寶知道你們吃完飯又要忙自己的事,到了飯點,只好用不肯好好吃飯來引起大家的關注,希望你們能夠多陪陪他。
喂飯作為一種關愛本無可非議,但過分關愛,往往事與愿違。寶寶有能力自己獨立吃飯了,你還追著給他喂飯,對寶寶身體不利,更重要的,不利于寶寶養(yǎng)成吃飯的好習慣。
不利于養(yǎng)成吃飯好習慣
最大弊端是不利于寶寶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性的培養(yǎng),不利于寶寶養(yǎng)成自己吃飯的好習慣,強化了依賴心理。
易引起消化不良
寶寶邊跑動邊吃飯,思想不集中,胃腸道的血液供應相對減少,而且胃液和消化酶的分泌也會減少,加上吃飯時間長,飯菜變涼,導致吃后不易消化吸收,引起消化不良。
易導致食物吸入氣管的危險
寶寶邊跑動邊吃飯,由于呼吸作用加快了,不但咽喉軟腭活動容易失調,而且還會將食物吸入氣管內。
影響動作平衡的建立
寶寶完成一個進食動作,需要手、嘴、眼的相互協(xié)調配合,如用筷子,動作就更加精細,協(xié)調與平衡能力要求更高了。
填鴨式喂飯易致肥胖
喂飯過量還可能將寶寶的胃撐大,造成小兒肥胖喲。
剛學會吃飯時一歲左右的寶寶會有自己動手的強烈愿望,吃飯時常常有搶勺子的舉動。這時,你因勢利導,鼓勵他學習自己吃飯。但這個年齡的寶寶精細動作還不協(xié)調,你可以一邊給寶寶提供自己進餐的小勺,一邊幫助他進餐。
生病情緒低落時寶寶生病,情緒低落,食欲不好。為了保證寶寶身體所需營養(yǎng),提高身體抵抗力,可以給寶寶喂飯。
發(fā)出情感需求時越來越獨立的寶寶有時候也念著大人喂飯的感覺,適當?shù)匚顾淮危屗販赝毡粚檺鄣母杏X,滿足一下心理需求也不為過。
每個寶寶都可以自己好好地吃飯,這并不是件很難的事,只不過要講究一點策略。
1.放手讓寶寶自己吃,培養(yǎng)寶寶吃飯技能
寶寶在六七個月的時候,就想自己用手抓起食物來吃,聰明媽媽可以這樣做:
?放手先讓寶寶用手抓著吃。然后把勺子交給寶寶,教他盛起食物,喂到嘴里。容忍寶寶吃得一塌糊涂。在寶寶成功時,給予熱烈的鼓勵;
?還可以通過游戲教寶寶用勺子,如舀豆子、喂玩具娃娃吃小饅頭,增加寶寶鍛煉的機會;
經過訓練,寶寶的精細動作發(fā)展得越來越好,自己吃飯的能力越來越強,還能體會到充分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寶寶自然樂意自己吃了。
2.少吃零食,定時開飯,營造好氛圍
寶寶每日進餐應以三頓飯為主,兩餐之間間隔至少三至四個小時。如果寶寶在正餐時不好好吃而肚子餓,也不能給他零食,堅持讓他等到下一頓,讓他體會到不好好吃飯的自然后果。
?在吃飯前,家長可以給寶寶介紹食物,尤其是新的食物?梢愿嬖V寶寶這種菜大概是什么口味的,還可以告訴寶寶,這是某個他所喜愛的卡通人物或者英雄人物也喜歡的口味,引發(fā)寶寶的興趣;
?吃飯時,全家人圍坐在桌邊,營造一個溫馨進餐的氛圍。你們對飯菜的良好情緒反應,如贊嘆飯菜的美味等表現(xiàn)都有利于寶寶進食;
?把寶寶不愛吃的菜用一些可愛好聽的名字來命名,結合一些童話故事,激發(fā)寶寶去品嘗。寶寶如果吃得好,要及時夸獎與鼓勵,強化寶寶的良好行為。
小提醒:千萬不可在餐桌上教育批評寶寶,這樣不但會影響寶寶的食欲,還會影響寶寶的消化和吸收,甚至引起胃病喲。
3.改進烹調方法,提高寶寶食欲
媽媽們可經常改變食物的烹調方法,提高烹飪技藝,使食物豐富多樣。食物的色、香、味、形和合理搭配,都會刺激寶寶的食欲。
例如可以將菜切成圓形、方形或三角形等,選用各種顏色的菜搭配在一起;相同的食材,采用炒、煎、蒸、煮等不同烹飪手法,能做出不一樣的味道來;對于不肯吃肉和蔬菜的寶寶,可以嘗試把肉和蔬菜剁碎做成餛飩、餃子、包子等給寶寶吃。
4.尊重寶寶意愿,讓寶寶參與做飯
尊重寶寶的想法,允許寶寶挑選喜愛的食物,不逼寶寶吃不愛吃的東西,吃飽了堅決不再逼著吃。
還可以讓寶寶參與到做飯過程中來,比如可以讓寶寶幫著抹桌、擺凳子、拌佐料、包餃子等,這些活動擴展了寶寶對食物的認知,寶寶也有成功感,愿意安靜坐下來享受自已的勞動成果。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11258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