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和男孩的性別、心理有很大的區(qū)別,這是先天存在的區(qū)別,在生活中,男孩和女孩都存在著很多細微的差別。所以,在教育方式上也應該有所不同。以下就教育男孩與女孩的教育方法一一做了列舉, 家長朋友們要認真學習哦!
教育方法之——女孩
一、教女孩學會愛自己
作為女孩的父母,我們會發(fā)現(xiàn),女兒在很小的時候就善解人意,為了贏得我們的寵愛,她會努力地去背古詩、學畫畫以及去做一切讓我們高興的事情……
對此,兒童心理學家給出了權威答案:女孩生活在"關系"的世界里,她用"關系"衡量著周圍的一切,所以注重關系的女孩常常會為"關系"而犧牲一切。
這種關系式的思維方式,使女孩天生就具備很多優(yōu)點,如善解人意、能體諒他人、能很容易地與他人和諧相處,等等。
但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這種思維方式給女孩帶來優(yōu)點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煩惱:
為了取悅他人,她常常會不惜損害自己的利益;
為了維護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她時常會隱藏自己的觀點;
為了不破壞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她往往不會說"不";
……
一直在這樣的思維方式下生活,即使成人都會感覺很累,對于這些內心還不是很堅強的小女孩來說,這也正是她們在成長過程中更容易受到傷害的主要原因。更為嚴重的是,如果孩子一直放棄、退讓自己的正當利益,那她長大后將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沒有原則
--沒有立場
--毫無主見
試想,一個女人如果喪失了原則、立場與主見,又如何贏得上司的重用、同事的愛戴、老公的尊重、孩子的信任、朋友的認可……得不到這些,她的生活還有什么意義?
所以,在女孩小的時候,父母就應告訴她們:不要無原則地奉獻自己的正當利益、不要總是埋沒自己不同的聲音、要學會對故意侵犯你的人說"不"、要學會愛自己。當然,這并不是要女孩的父母故意去違背女孩的思維規(guī)律,去打破她們的思維方式。要知道,父母對女孩的提醒和教育,往往可以大大減少她遭遇傷害的可能,或是避免傷害的發(fā)生。
所以,在女孩小的時候,父母就應該告訴她們: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很好,但要學會愛自己!
二、給女孩更多理智的愛
當女孩犯了錯誤,做父母的免不了批評她兩句,但這時父母會發(fā)現(xiàn),女孩對很不嚴厲的批評反應也很強烈--委屈地流眼淚。
這時肯定會有父母認為,女孩都這么小心眼!
其實,女孩愛哭并不是因為她小心眼--父母的批評和懲罰令她傷心,但更令她傷心的是,她感受不到父母的愛了!這時,她的小腦袋里肯定會想:是不是爸爸媽媽不再愛我了?
因此,在養(yǎng)育女孩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給予女孩更多的愛。讓她時刻感覺到愛就在身邊、永遠都不會消失,她才能成長為一個自信、堅強、樂觀的優(yōu)秀女性。
需要提醒的是,太多的非理性之愛往往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那么,作為女孩的父母,我們如何才能讓女兒在自己的愛中健康成長呢?
答案只有一個,給女孩更多理智的愛!
理智的愛包括:
--疼愛但不包辦。家長鼓勵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在她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給予她足夠的指導和關注。
--寵愛但不嬌縱。寵愛她,但她犯了錯誤也要必須進行批評。當然,在批評之后,父母不管通過哪種方式,一定要讓她知道,父母還是那樣深深地愛著她。
三、一定讓你的女孩養(yǎng)只小動物
由于生來就具有母性特征,小女孩從小就會表現(xiàn)出很明顯的愛心--她會扮演媽媽的角色,像媽媽照顧自己一樣照顧她的洋娃娃;她會特別喜歡飼養(yǎng)和照顧小動物,如小貓、小狗、小兔子、小金魚等。
但對于是否該讓女兒飼養(yǎng)一只小動物,父母們經常會猶豫不決,他們既擔心房間被弄臟,又不愿意女兒過早地經歷"生死離別"。
不過,兒童教育專家們研究發(fā)現(xiàn),讓女孩從小就花些工夫飼養(yǎng)小動物是值得的:
當女孩感到擔憂或害怕時,小動物的陪伴會讓她更安心;
女孩可以從飼養(yǎng)的小動物身上學到忠誠、共鳴、依戀等情感;
在照顧小動物的過程中,女孩將學會體貼和照顧他人,更富愛心、更富責任感;
通過飼養(yǎng)小動物,女孩將深刻感覺到自己的價值,進而產生一種強烈的成就感。
飼養(yǎng)小動物,帶給女孩的不僅是一種童年的快樂,更可以賦予女孩善良、理性、孝敬父母、自信、陽光等諸多世界上最美好的品質。
四、母親要做好榜樣,父親要做好權威
在女孩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的模式往往是這樣的--母親是榜樣,父親是權威。
母親是善于表達自己情感的,她的情緒、態(tài)度、處事方式、審美情趣……往往會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自己的女兒--
母親對自己生活的滿意度高,女兒就更易養(yǎng)成樂觀、開朗的個性,并與母親更親近;
母親勇敢、堅強,女兒也會成為一個積極進取、不懼苦難的人;
母親的言談舉止,甚至一個細微的表情,往往會在長大成人的女兒身上重現(xiàn);
父親是不善于表達自己情感的,所以他的每一句話,對女兒來說都是一種權威的象征、正確的象征--
父親對女孩是否積極評價,決定她是自信還是自卑;
父親的鼓勵對女兒的激勵作用,要遠遠高于母親的鼓勵;
父女關系是否和諧,決定著女孩幸福感的強弱;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母親最重要的教育任務,就是時刻做女兒最好的榜樣,給予女兒正面、積極的引導;父親最重要的教育任務,就是給予女兒更多積極的評價和肯定,以及更多的關愛!
換句話來說也就是,女孩是媽媽的影子,有什么樣的媽媽就有什么樣的女兒;父親是決定女孩未來生活的人,父親的教育態(tài)度如何,影響并塑造著女兒的一生。
教育方法之——男孩
一、適當窮養(yǎng),培養(yǎng)能力
“窮養(yǎng)”不代表不給孩子買好吃的、好玩的或漂亮衣服,更不能克扣孩子的正常需要,否則可能會把男孩養(yǎng)得缺乏自信和智慧。“窮養(yǎng)”的內涵是,不要不顧自身經濟狀況,一味滿足孩子的要求。首先,應理性引導男孩認識到坐享其成是一種恥辱,并主動抵制這種行為。其次,要尊重性地“窮養(yǎng)”。比如男孩鬧著要買玩具,家長不要隨口呵斥或拖走,而要耐心引導?梢詫W學美國人,即便是富豪子女,也要外出打工賺錢,來買自己所需的東西。
二、會放手促獨立
放手教育不是讓孩子放任自流、不聞不問,而需要父母在放手的同時抓好孩子的生活教育,約束一言一行,讓孩子學會與人相處必需的寬容、理解和忍讓,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壓制男孩的反抗行為,而要反思和理解反抗背后的心理原因,找到解決辦法,否則可能會阻礙男孩的心理發(fā)展。
三、挫折教育變堅強
家長可以適度給男孩一些挫折教育,讓“生雞蛋”經過蒸煮,內心變得堅強。其一,可要求男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照料一盆花,每天澆水,定期施肥,讓孩子體會到做任何事都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其二,孩子往往行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不是很強,做事有頭無尾。家長可適時鼓勵孩子,讓他們學會自我激勵,有始有終地做好每一件事。其三,學習或生活中遇到挫折,幫孩子客觀分析原因,引導其以正確心態(tài)面對挫折。如“這次雖然沒得到名次,但比以前有進步”;“唱歌不行,可你數學不錯,爭取參加奧數競賽”等。
四、言傳身教靠父親
男孩的性別認同與父親的榜樣效應分不開。幼兒期的男孩需要從對媽媽的依戀中走出來,逐步接納爸爸和其他人。此時父親的疏遠,會使男孩更加依戀母親,他們長大后很難融入集體,被自卑心理包圍。因此,父親切不能缺席男孩的生活。
隨著成長,父親越來越成為男孩的典范。假如父親很少幫妻子做家務,那男孩也會理所應當地不做家務。因為在他們的頭腦中已經形成這樣的印象——做家務是女人的事情,男人有權不去幫忙。父親要適時言傳身教,告訴孩子如何與人相處、人際交往要保持什么樣的距離;明確規(guī)則,培養(yǎng)他們的自控能力,讓男孩自己去把握行為的“度”。
五、要培養(yǎng)男孩堅強、樂觀、有責任心的特質
男孩更需要獨立的空間。當他約2歲時,就開始了爭取獨立。這時起,男孩的爸媽就要有意識地給他創(chuàng)造適當的身心獨立空間。不要壓制他的反抗,而要觀察思考和理解他反抗后面的心理原因和意義,找到緩釋和解決的辦法,否則可能會阻礙他內在自我的發(fā)展。游戲中,應該鼓勵男孩獨立自主,游戲可以激烈些、帶冒險色彩,這樣可以培養(yǎng)他堅強、樂觀的品質。讓男孩從小學會遇事承擔后果,長大了自然就會有責任心,成為一個有擔當的男子漢。
不管是家有男寶還是女寶的家庭,或者是湊成好字的家庭,爸爸媽媽們都可以按照以上的方式教育寶寶,讓寶寶不僅身體健康,而且心理也更健康的成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11757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