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教孩子如何面對“死亡”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父母學(xué)堂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教孩子如何面對“死亡”

媒體報道中,不時出現(xiàn)孩子遇挫自殺的事件。如果往前追溯,這往往與兒時的“死亡教育”不足有關(guān)。在中國人的思維習(xí)慣中,從來都是很忌諱“死亡”,也很少跟孩子談?wù)撨@個話題。
幼兒進行死亡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蓡栴}是,2-6歲的孩子,思維常表現(xiàn)出籠統(tǒng)的、不準確的分析特點,最典型是泛靈論,即認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在物品都有生命的情況下,確實很難與孩子解釋有生命的死亡。
心理學(xué)研究也發(fā)現(xiàn),3-5歲孩子覺得死亡就像睡覺或旅行一樣,是一個可逆的過程;5-9歲孩子已能夠接受死亡的觀念,但不知道死亡會發(fā)生在每個人或自己身上,9歲以上孩子已經(jīng)知道死亡無法避免,甚至?xí)l(fā)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對幼兒的死亡教育上要特別注意該年齡的心理特征。
當你有個6歲以下的孩子時向他們直接描述死亡,是沒有什么價值的,有時反而可能把孩子嚇住,失去了本來的教育意義。
若孩子問“爸爸,什么是死?”那么,該如何對幼兒進行“死亡教育”?其實“死亡教育”有兩個重要方面,首先是克服對未知事物的恐懼,當孩子明白這點,其勇敢、堅韌、探索都將得到極大發(fā)展;二是“愛”的教育。
從教育上講,“死亡教育”最好延伸為對生命的珍視,任何有生命的東西都有其生命周期,讓孩子們知道生老病死是很自然、甚至是很應(yīng)該的事情。雖然我們要告訴孩子,死是一切生物不可避免的自然結(jié)局,但更應(yīng)該告訴孩子生命的意義,這樣才能不讓孩子對死亡產(chǎn)生恐懼和心理陰影。
不過,生死教育不用刻意為之,下面的做法是非常不合適的:5歲前親眼看到真實的血腥場面;當著孩子說“死”可怕;將“死”跟鬼魂聯(lián)系在一起,和孩子說毛骨悚然的鬼故事;平時用鬼、可怕的東西嚇唬孩子;看暴力、兇殺、恐怖片;參觀“陰曹地府”展覽等。
若你沒有讓孩子接觸上面的情形,孩子沒有這些恐懼,對死亡的理解就不會是消極的。例如,當孩子看見了一只死去的麻雀,孩子不僅不會害怕和產(chǎn)生惡心感覺,還表現(xiàn)出強烈的求知欲望,并為此產(chǎn)生有趣的生命科學(xué)探索活動。
所以,正確地讓孩子明白死亡,可以采取下面的做法:
第一,讓孩子自幼就接受“死亡教育”,先要盡可能消除他們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同時開始“愛”的教育。這就是讓孩子明白生命是從哪里來,去往哪里。這個世界是美好的,有許多東西值得留戀。
第二,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每個人的生命都不僅僅屬于自己,誰都有自己的親人、好友,我們的生命對于愛我們的人來說,是多么的美好和寶貴。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員。這樣,孩子從小就感覺到家的溫暖,有困難時會第一時間向家人尋求幫助。要知道,在沒有愛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多數(shù)叛逆,而這樣叛逆行為讓孩子感到前所未有的新鮮和剌激。
第三,讓孩子接觸到非人類的“死亡”。這是要讓孩子明白死亡是很自然的,且并不是可怕的,這樣他們能以平常心面對自己生活中出現(xiàn)的非人類“死亡”。
可采用的小技巧有:
(1)從大自然知生死,察覺四季轉(zhuǎn)換,如種植花草,觀察其一生;
(2)在家里養(yǎng)蠶,觀察蠶被孵出、變成成蠶、吐絲結(jié)繭、變成蟲在產(chǎn)卵,體驗生命的輪回;
(3)翻出老照片,跟孩子說說自己的父母或記憶中的爺爺奶奶;
(4)觀察腐爛植物“尸體”變化,如腐爛蔬菜或水果;
(5)打死蚊子類害蟲;
(6)拿寵物當媒介,寵物的壽命短,極易成讓孩子第一次接觸真實動物的誕生和死亡,但這個場面最好在孩子5 歲以上。
當我們讓孩子盡可能地克服恐懼后,又具備愛心、自信心,對自己的東西珍惜,你想,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了依戀,敢于面對、探索世界,遇到了挫折,也知道如何面對,他們長大后,還會輕視生命嗎?
有一個特殊情況,即生活中一個至親離開了人間,而孩子又必須面對,且孩子又小,家長行事說話要特別注意。
若孩子小于3 歲,建議說“某某不見了”,并且不建議參加葬禮;
小于6歲的孩子,就說“像自然界中,樹葉由綠變黃再凋零一樣,某某離開我們了,不會再走路、呼吸、說話和吃東西了,但我們依然愛著他,他也還愛著我們”,同時也不建議參加葬禮。
6歲以上,可以實說,但有幾點需要注意:不欺騙孩子,坦誠地給孩子最簡單明了回答;
家長和孩子都不宜壓抑自己的感情,可以和孩子一起思念,但家長需要盡快走出悲傷;不宜過度地談?wù)摯耸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118293.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