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對于孩子犯錯了家長都會對孩子采取一定的懲罰。但懲罰僅僅是打和罵那么簡單嗎?怎樣的教訓才會起到理想效果?懲罰有些什么方式?懲罰的“度”在哪里?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具體應該怎樣做?
說說懲罰的成與敗
A、媽媽:連麗紅
女兒:馬悅(7歲)
7月,小姑帶著兒子從北京來看女兒,她興奮得大呼小叫,整天和弟弟瘋著玩。一天,他倆在家里蹦蹦跳跳,女兒竟然光著腳進衛(wèi)生間上廁所后又返身跳到了床上,潔白的床單立即留下了兩個黑糊糊的腳印。我當時氣壞了,真想打她兩巴掌,又怕傷著她。我將床單拿到衛(wèi)生間,平靜了一下心情,把女兒叫過來說:“馬悅,你又犯錯誤了,知道嗎?”女兒瞄了一眼臟兮兮的床單,小聲說:“媽媽,我錯了!薄澳忝看味颊f知錯了,怎么還老是重復犯錯呢?媽媽今天要給點懲罰,你必須自己把床單洗干凈,才能牢牢記住今天的教訓!迸畠亨咧蹨I用一雙小手賣力地搓著,我在旁邊默默地看,乘機問她:“累不累?”“累。”女兒小聲回答。“媽媽每天洗衣服都是這么累,你感受到了嗎?”女兒漲紅了臉,“哇”地一聲哭起來說:“媽媽,我真的知道錯了,我這么胡鬧給媽媽增加了很多勞動,以后再也不這么做了!
媽媽的話:
從那以后,女兒做事果然懂得考慮后果了,我也省心多了,意識到恰當懲罰是規(guī)范孩子行為的有效手段,更是愛的一種方式。
B、爸爸:寧先生
女兒:寧甫瀅(6歲)
晚上十點多,已經到了睡覺時間,女兒卻一直鬧騰著要吃烤肉串。我忙了一天又累又困,不可能連夜為她出門找烤肉串去?扇螒{我連哄帶勸,孩子還是不肯罷休,最后就賴在地上撒野打起滾來。我火了,拉過女兒就是重重的兩巴掌。女兒尖叫起來:“你怎么老是這樣啊,就知道打人!睘榱吮硎緫土P,我將她反鎖在臥室里,讓她好好反省。大約過了半小時,我從門縫里偷偷瞄女兒,一看簡直肺都氣炸了:女兒把作業(yè)本撕得滿屋都是,小床也翻得亂七八糟的,自己披頭散發(fā)地坐在地上。我沖進去,拉起女兒一陣怒吼:“當初要早知道你這樣不聽話,還不如不要你!”女兒紅著眼和我怒目相視,絲毫不嘴軟:“你還不是只會發(fā)火打人,我為什么就不能生氣?”我氣得渾身發(fā)抖,揚起的手硬是沒有打下去。
爸爸的話:
我對女兒真的毫無辦法了,打、罵、說狠話嚇唬,什么懲罰都試過,她卻根本就不當回事。她才6歲啊,就這么難管教,以后長大了該怎么辦?
懲罰的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樣;犯錯的性質不同,家長的態(tài)度也必須有所調整,正是爸爸媽媽不同的方式和態(tài)度,造成了懲罰效果的成與敗。
看看懲罰的方式、態(tài)度與善后技巧
隨堂筆記 之 懲罰的方式
口頭懲罰
包括警告、說理、斥責、威脅、恐嚇等,這是家長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其實,3歲以上的孩子才能形成獨立的思考及記憶能力,能聽懂口頭懲罰是在對犯錯表示生氣責怪;3歲以下的孩子則更多是從家長的語氣、聲調及神態(tài)中接收到“做錯了”的信息。
物質懲罰
包括賠償、減免、剝奪孩子的直接利益或替代利益,如打碎了花瓶被罰沒收玩具,偷吃了零食被罰周末沒有麥當勞套餐等。因為直接關系到孩子的切身利益,能讓他體會到“犯錯的代價”,但還需明確指正孩子如何避免再犯。
精神懲罰
包括冷戰(zhàn)、孤立、關禁閉、給臉色、宣揚錯事等,通常家長在發(fā)怒時,都會施加精神懲罰。3歲以上的孩子對精神懲罰較能理解,能從家長的臉色中度量出情緒和犯錯程度。但精神懲罰容易為孩子帶來負面壓力,傷害親子關系且無法將懲罰與犯錯直接掛鉤,不利警醒。
身體懲罰
體罰是中國家長對幼兒常用的方式,包括打揍,罰站、面壁等。雖然家長們大多相信棍棒比說教更能讓年幼的孩子牢記錯誤,但由于體罰總伴隨著家長的情緒爆發(fā),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或委屈情緒,況且,“牢記錯誤”不是重點,“改正錯誤”才是目的。
點評:上文兩個案例中,A媽媽采取了物質懲罰,用“剝奪玩耍+付出勞動”的方式,針對孩子所犯錯誤進行提醒,使孩子自發(fā)意識到日后要避免再犯;B爸爸采取了口頭懲罰、身體懲罰及精神懲罰,打罵、關禁閉都沒有直接對應犯錯事件的“點”上,孩子衍生的逆反情緒遮蔽了反思和認錯的空間。
隨堂筆記 之 懲罰的態(tài)度
嚴厲型
用家長的權威指出孩子所犯錯誤,但嚴厲的態(tài)度只能單向糾錯,不利于溝通及建議,偶爾適合于孩子犯原則性錯誤時。
消極型
對孩子犯錯表達失望情緒,以刺激其改正,容易因為放棄了“教”的權利和職責使孩子感到彷徨無助,自暴自棄。
技巧型
通過類比、借鑒、情景重現等方式,不動聲色地引導孩子認識錯誤,潛移默化灌輸改正方法,能使孩子牢記經驗,避免再犯。
苦口婆心型
用勸誡的方式及愛的姿態(tài)表達家長立場,倘若說不到“點”上,容易演變成嘮叨,使孩子厭煩和麻木。
恩威并重型
“嚴厲”+“苦口婆心”+“略施小惠”,只要拿捏得當,生活里孩子犯的不少錯誤中可以采用,關鍵在于掌握“批”和“哄”的藝術。
循循善誘型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適合年齡稍大,有一定思考和自制能力的孩子,但要就事論事,避免借題發(fā)揮。
隨堂筆記 之 懲罰的善后
安撫情緒
懲罰的最大副作用就是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對錯誤的懊惱、對斥責的委屈、對氣氛的害怕、對家長的恐懼……甚至延伸到對爸爸媽媽愛的懷疑。此時家長必須站在比孩子高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一旦孩子知錯表態(tài),就要及時壓下怒火,以寬大的胸懷安撫孩子,讓他知道,懲罰是出于一顆愛他的心。
加深印象
不服管教,反復再犯是家長常常頭痛的問題,家教咨詢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句話就是:為什么孩子如此“難教”?家長一方面要考慮孩子的心智發(fā)展程度,能否明理自制;另一方面要加深孩子印象,注意不是懲罰的印象,而是犯錯后果的印象,罰在點上,才能管在面上。
幫助改正
懲罰只是治標,改錯才是治本,如果孩子犯錯了,受罰了,道歉了,結果卻不知如何改正,那么再犯時家長不需反省嗎?正確的做法是適當管教,讓孩子明確知道日后如何避免重復錯誤。
監(jiān)督檢查
孩子好奇心重,玩性大,自制力弱,自覺性差,這些特點都決定了改正錯誤后需要家長反復的監(jiān)督鞏固,適時提醒、總結經驗、舉一反三都是家庭管教的好竅門,也是“監(jiān)護人”監(jiān)督和愛護的職責所在。
點評:上文兩個案例中,A媽媽采取了加深印象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承擔犯錯后果,從而推己及人,認識錯誤;B爸爸錯在打罵后沒有安撫情緒和幫助改正,將情緒激動的孩子反鎖屋中,反而激化矛盾,加深了不滿和委屈。
了解了懲罰的方方面面后,是不是開始覺得這是一門講究技巧和藝術的家教手段?應該怎么學習和使用,讓我們從實戰(zhàn)演練的效果中熟悉懲罰的“度”。
懲罰的“度”的建議
情緒的度,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祈女士的案例:
女兒無論天氣冷熱總喜歡不穿鞋子滿屋跑,常常是我跟在后面幫著找拖鞋,雪白的襪子已經變成灰襪。說了多次,她仍然我行我素,屢說屢犯。有一次,她受涼生病時仍不穿拖鞋,我氣壞了,一時情緒失控,狠狠打了女兒幾巴掌。女兒顯然嚇了一跳,眼淚在眼眶中打轉轉,邊喊著“討厭壞媽媽”邊跑進臥室,還把門鎖上了。幼兒早教
聽了女兒的哭喊,我愣住了,在孩子的眼中,好媽媽和壞媽媽竟然這么簡單區(qū)分,難道是我的懲罰情緒過度了嗎?反省過后,我采取了另外一種方法。我故意穿著襪子在家里走來走去,丈夫看見后責怪說:“這么大個人還不穿拖鞋,你不知道地板臟嗎?”女兒對我的不滿還在,見我受到責怪,馬上“落井下石”:“媽媽也犯這種錯誤!”看著女兒漸中圈套,我心中竊喜,趕緊做了自我檢討,然后趁著女兒得意時,拿出她中午弄臟的白襪子,女兒的小臉一下子漲得通紅,低著頭不做聲。我趁機說,“每個人都會犯錯,但重要的是敢于承認錯誤,以后不再犯,是不是?”“媽媽,我錯了,以后再也不光著腳丫在家里跑了!迸畠航K于主動承認了錯誤。
這是一個有效懲罰的例子,事件中,不但孩子改正了壞習慣,家長也調整了錯誤的管教方式,雙方都取得了進步。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掌握孩子的心理,是有效糾錯的前提。成人的心智和經驗強于孩子,只要找準穴位,讓孩子明白受罰的緣由,就能夠避免委屈和抵觸情緒,誠心認錯。
方式的度,望聞問切對癥下藥
雯雯媽的案例:
近段時間,魚缸里總是莫名其妙多出些石子,飼養(yǎng)的金魚也有好幾條被砸傷,還死了一條。經過觀察,我發(fā)現竟然是5歲的女兒雯雯干的!一想到她小小年紀就如此殘忍暴戾,我又心寒又著急,罰她面壁站立了大半個小時,苦口婆心地擺事實講道理,從愛護小動物一直說到人性的善良與邪惡……早期教育
雯雯一聲不吭地聽我訓完話,我以為她已經知錯悔改了。誰知才剛過了一會兒,她又趴到金魚缸的邊上,目光緊緊跟隨著一尾尾快樂嬉戲的金魚游動。雯雯右手緊握著拳頭,幾次揚起小手作扔石頭姿勢,又想起什么似的看看周圍有沒有大人。我努力平靜自己的心情走到她身旁問:“雯雯,你為什么總要扔石子砸金魚?”“媽媽,我想幫助那幾條游得很慢的金魚快點游動!迸,弄清楚原因后,我哭笑不得,原來孩子是因為太喜歡金魚了才想幫助它。
這是一次錯誤的懲罰示范,責任在于家長。孩子犯錯分有意和無意兩種,雯雯顯然是因為年幼無知才傷害金魚,而媽媽不分青紅皂白的上綱上線使孩子飽受委屈,受罰后仍不知自己錯在哪里、如何改正。分析犯錯的原因,對癥下藥地助其改正,孩子才能積累經驗,有所進步。早教網
場合的度,有所為有所不為
強子爸的案例:
強子是小區(qū)里公認的“孩子王”,膽子大得出奇,每次打了小朋友或闖下大大小小的禍,當街坊鄰居找上門時,強子爸都會嚴厲地當面批評他說:下次再犯,我就怎么怎么樣。強子爸想,總不能當著外人的面打孩子吧,那會傷他自尊。可每到強子再度闖禍,卻總不見爸爸的懲罰兌現。通常的情況是,強子在爸爸和鄰居面前低眉順眼答應不再犯,等到大人們走遠了,他又笑嘻嘻的叉著腰說:“哼,我才不怕爸爸的懲罰,他都是嚇唬嚇唬我的,你們就是再告狀也沒有用!”小朋友們一看連強子爸都拿他沒轍,更不敢反抗了,這樣更加助長了強子的氣焰。
強子爸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卻沒使他認錯改正,對內沒樹立起家長的威信,對外沒樹立起大人的公信,懲罰當然是無效的。事實上,強子爸犯了兩個錯誤:一是誤以為只有當面打罵才是懲罰,二是缺乏監(jiān)督檢查的善后方式。懲罰時,家長對場合不但要有所顧及,還要善于利用。
建立在“愛”之上的懲罰
我們談論懲罰的藝術,不是要教家長如何“罰孩子”,恰恰相反,是希望家長們不要輕易、沖動地懲罰孩子。孩子一天天長大,需要從生活中積累經驗,在探索的路上不免犯錯、闖禍,家長應理解和原諒。所謂成長,不正是這樣一個學習的過程嗎?但孩子犯錯背后往往牽引著麻煩的產生、秩序的破壞、家長的怒氣和痛心……使懲罰失當或無效之余,還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管教包含兩個方面,管是規(guī)范,教是引導,懲罰不能只取其“管”的力度,而摒棄了“教”的深度。如何科學管教,適度懲罰?其關鍵就在于“愛”的貫穿和把握。幼兒早教
總結: 懲罰只是手段,改錯才是目的,請家長們在動怒前先思考3秒,一切手段都必須立足在引導孩子健康成長上,要有效但不能過激,掌握好懲罰的藝術,掌握好教育的藝術,那才是愛的正確方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1120758.html
相關閱讀: